加强朗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英国有位文学家说:“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是如此的重要,它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只要每一位语文老师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语文阅读课堂定能为学生送去一片书香四溢的绿洲。
  如果我们把好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桥梁,利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学生,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
  (一)朗读是一种言语艺术
  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能招之即来,呼之欲出。因此,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语音、合理的停顿和语调朗读课文,并表情达意,将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每一篇课文、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其不同的要求,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评价性的,或是鉴赏性的,这些都是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赋予课文新的生命。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才能溢于言表。
  (二)朗读是阅读的起点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通过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书声中流淌。如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我范读重点段,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此时,学生的情感如流水一般纯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此问一出,孩子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在这样的情景互动中,学生的阅读感受有了一个展现的平台,“小手直举,小嘴直张”的课堂不就很自然地呈现了吗?
  (三)朗读是一种语言积累
  朗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课文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模仿到内化到自创,自然而然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很多人都能在若干年后对小时候烂熟于心的名家名篇,记忆犹新,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所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作文能力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好每一篇文章,这样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所积累的词语。
  (四)朗读是一种记忆熏陶
  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与人交流,并通过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讲解,学生自然会有一种美的感受。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品读更能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美妙世界。
  二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端正朗读态度
  小学生对于朗读往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课文就立刻念得既流畅又富有感情。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出现加字、去字或者读不通顺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首先要学生小声朗读一遍,熟悉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懂得要读好一篇课文,最起码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这样才能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二)培养朗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老师要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点来讲,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在读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词语时,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要比其他语句轻柔。学生如能养成这样的读书习惯,也就初步形成了朗读能力。
  (三)唤起朗读欲望
  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语文课堂需要朗朗书声,文章中的感情像在生活中一样,只有朗读到真正产生这种情感时,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流露出来。同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全体学生与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
  (四)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适当点拨,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掌握朗读的规律。只要教师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细心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那么,学生就会在鼓励中树立自信,提高朗读水平自然水到渠成。
  朗读,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同时,寻找指导朗读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语文教学探究的焦点。我相信,朗朗书声定能在学生、老师、作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芬芳的彩虹桥。
  朗读,语文殿堂永远的阿拉丁神灯。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对职业岗位技能、教学主客体进行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究方案,为高职院校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一些新途
写下文章标题后,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已经逝去却永远留在我脑海中的独具魅力的语文大师们:鲁迅、叶圣陶、朱自清、钱穆、李叔同、夏丏尊……他们带着可亲可敬的微笑,带着满腹经纶和睿智的思想,似乎还常常在我们身边走过,给我们提醒、指点和鼓励。上述这些大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巨人,对民族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但他们都曾经是受学生尊敬爱戴的优秀教师,我们至今还可以从他们学生的回忆录中感受到他们独特的魅
摘 要: 语文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设置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还富含“人文”要素的语文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语文课程,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本文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人文主义”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并提出要加强中职语文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育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呢?  1.加强新课程意识下的阅读内容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的动态过程”。可是在实施的进程中,许多教师仍未摒弃过去那种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对话模式。  如何才能摆脱传统的课堂师生间的问答形式,达到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多重对话要求呢?笔者在多年理念与实践的探索中,巧妙地将对话教学渗透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中,并与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整
2007年8月,2008北京奥运会的预备赛事——“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第一批9个项目正式举行。其中,香港作为马术比赛地,于8月11日~13日举行了“好运北京——香港回归十周年杯国际
PRRS首先被报道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之后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PRRS能引起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该病起初被称为“神秘病”,现在被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
在传媒十分发达的当下社会,影视文化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的一支,因其声像并茂、色彩斑斓,给人以极大的视觉满足,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加之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特别受中小学生的喜爱;影视文化,也成为中小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能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进行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影视作品的优势为教学服务,是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秀的诗词总是以凝练的语言、和谐的旋律、动人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景,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与美的享受。如何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呢?在诗词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有三个环节是使学生入境的有效途径。  一、打开兴趣之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充分领略诗词的美,首先得使学生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打开兴趣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应该是介绍诗人的生平及逸事,让学生熟悉作者,喜爱作者,从而
网络教学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教学互动不被局限于教室之内,这使网络线上教学在学生中的受欢迎度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对于教师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