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的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它是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提供宽广的思维空间,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课堂上尽情地绽放,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的目标。
  [关键词]巧设情境;注重实践;抓住本质;读懂学生;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82-02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让教学更有效的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那么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是“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思维的发展特点,设置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知识,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王老师去给小朋友们买竞赛的奖品,她买了8个书包和6个文具盒。请大家一起思考,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份奖品?”学生一听到奖品就兴趣盎然,纷纷拿出草稿纸来计算。
  教师设置的教学情景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二、注重实践积累经验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如果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对此,教师不妨借助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看到两个数相加减,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数手指,但是当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大于10时,学生发现手指不够用了,这时该怎么办呢?在出现这样的认知冲突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来解决。在多次摆小棒的活动中,学生慢慢培养了自身的数感。
  又如,我让生探究用小棒摆4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多少根小棒,学生快速且肯定地回答:“12根。”这时我建议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探究是不是可以用比12根更少的小棒就摆出4个三角形。学生经过讨论与不停地摆放,最后得出“最少用9根小棒就能摆出4个三角形”的结论。学生在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还积累了学习的经验。
  一节精彩的课堂,不在于教师讲的多么精彩,而在于教师引的巧妙,带动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教师要注重组织恰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不断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三、读懂学生定位需求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与沟通的过程。教师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看待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在新学内容中的困惑,了解学生原有知识附着点与新学知识之间的“潜在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全面思考用怎样的方式才更利于学生学习。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教师才能更准确地将教学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支撑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例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对于“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道习题,学生列式:÷2。
  师:你怎么计算?
  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先取其中的4份,再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即÷2==。
  师:做得很好。可以这样计算:÷2=×=。
  教师从学生已知的整数除法出发,逐步过渡到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准确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大多数学生喜欢“÷2==”的计算方法,因为学生更为熟悉整数除法。可是如果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多少呢?除3除不尽,学生傻了眼。教师此时趁机启发学生观察第二种方法,就能使学生认识到它的优势,明白: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的倒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相应的引导,使学生更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抓住本质感悟思想
  问题是心脏,思想是灵魂。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数学认知过程中提炼一般方法。它揭示了数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直接支配着数学实践活动,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教学中应抓住本质的东西——数学思想方法,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数的产生”时,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的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远古时候,他先出示一幅图,图上有4只羊和4块石头。
  师:看到这幅图,你们想到什么数?
  生1:我想到了8。
  生2:我想到了4。
  师:你们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数呢?
  生1:图上有4只羊、4块石头,2个4就是8。
  生2:图上有4只羊、4块石头,可用1块石头代表1只羊。
  (大多数学生都同意生2的说法)
  师:你们为什么赞同生2的说法呢?
  生(齐):1块石头可以代表1只羊,有几只羊就用几块石头代替。
  师:对,1块石头代表1只羊,1只羊对应1块石头,这在数学上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一一对应。
  接下来,黄老师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结绳记数和刻道记数,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使用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之后,黄老师又带领学生研究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古埃及数字、玛雅数字,重点研究阿拉伯数字。在研究的过程中,除了一一对应思想,学生还接触了代数思想与运算思想。
  教师有义务让学生“带走”他们能“带走”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数学的本质与思想方法,便是学生可以“带走”的东西。比起学生短时掌握的知识,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念念不忘學生,真正读懂学生,才能为学生的深度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设课堂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践活动则能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同时,教师还应抓住数学的本质,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发展更全面。
  (责编 韦 迪)
其他文献
有关目标散射波中信息的利用,到目前为止,还主要限于其幅度,相位,频移和波形,很少涉及极化信息的利用。
<正> 很少有人把国家新闻媒体与高技术战争联系起来。实际上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看,战争双方在媒体传播领域里的斗争已经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
目的:观察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整脊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摘 要]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本质是将数学内容问题化,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从知识的生长点入手,采用问题导学法,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最终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导学;生长点;生成过程;变式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83-0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意外的
面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审视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不禁思绪万千,或许是对《数学课程标准》勾勒的美好蓝图的无限憧憬,或许是对教学实践中经历失败与成功的感悟,或许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把握时机,找准转化点,带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从而提升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概念教学 转化时机 教学策略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80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带领学生构建知识体
案例一:教学“三角形内角和”  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请猜一猜,你手中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度?  生1:180度。  生2:360度。  生3:180度。  师:所有的猜想都要有事实依据。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多少度呢?  生4:量,拼。  生5:可以量出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  师:在量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时候,需要量几个角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