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作为特殊学生群体,其心理问题较一般普高生显得更为普遍和复杂。为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很多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因此心理咨询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中职学生的心理咨询,指的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中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碰到的一般心理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辅导和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的疾患进行诊断和协助矫治的过程。按照咨询对象的人数,可以划分为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本文以某中职学校近五年个体心理咨询记录为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了解中职学校心理咨询特点,针对中职学校心理咨询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近五年心理咨询情况概况
本研究以某中职学校心理咨询室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个体心理咨询的台账和记录为原始资料,对数据进行调查与分析。
对咨询人次来源进行统计(见表3),发现学生主动来访比例仅为(0.82%),低于被动来访的比例(1.81%),多数被动来访学生为班主任、辅导员推荐而来。
心理咨询主题分布
表4对咨询主题进行归纳,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占比例最大,其他问题依次为情绪情感、生涯规划、适应问题、焦虑症状、强迫倾向、家庭问题等。
对近五年咨询状况分析
咨询人数比例低
从统计数据看,随着学生心理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推广,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是咨询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仍然很低,不足3%。主动前来求助的学生比例更低,仅占1%左右。
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认为心理咨询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会去的地方,担心去了咨询室引起别人对自己的误会,甚至会嘲笑去咨询室的学生。而更多学生没有求助意识,当遇到问题和困惑,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往往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或者采取极端方式去应对。
咨询存在性别差异
接受心理咨询的女生人数要远远高于男生,并且女生通常是主动前来咨询,问题集中在人际和情感方面,而男生较少主动前来咨询,多为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推荐而来,并且一般问题程度较为严重。原因可能在于女生的语言优势更为明显,遇到问题时具有主动沟通求助的意识,而男生通常不大愿意与他人沟通自己的心理状况,更愿意自己单独去面对。
校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展现心理健康的一面镜子,不仅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完善、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从近五年咨询的主题上来看,校园人际关系却是困扰中职生的主要问题。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差,学生离开家庭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后,适应能力差,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引发很多心理困惑和问题,甚至造成心理障碍。
情感教育的缺失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非常渴望了解异性并与异性交往。面对中职生的恋爱问题,学校和家长通常采取“堵”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情感教育来沟通疏导。单纯地去禁止学生恋爱,只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心理不够成熟加上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面对情感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不能够理智地去面对解决,不愿也不敢向父母教师求助,往往对自己或对他人做出过激的伤害行为,产生严重后果,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发展,导致离异家庭越来越多,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生来自单亲和留守家庭的比例相当高,前来咨询的特殊家庭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而这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的缺失,容易缺乏安全感,自我封闭,敏感脆弱,自信不足,逃避退缩,他们既要面对来自家庭方面的精神压力,也要承受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负担,往往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对中职学校心理咨询的建议
鉴于以上对中职学校心理咨询数据的调查分析,了解到中职学校心理咨询的特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校园合力,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各类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报刊、广播、宣传栏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方法,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对心理健康概念有正确的认识;针对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共性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
针对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片面理解和不大愿意主动来咨询室求助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心理咨询的宣传度。比如,利用开学教育,让学生参观体验心理咨询室服务,不再认为心理咨询是神秘的事情。
通过召开家长会和讲座,改变和提高家长、教师对心理咨询的认识,通过他们对学生的鼓励教育,让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另外,班主任可以开设心理咨詢相关班会课,介绍心理咨询,引入心理咨询的成功案例,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培养“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遇到问题会去积极求助”的观念。
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首先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要从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和爱护。及时与其父母或监护人沟通协作,促使他们改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情况,不因为家庭特殊而自暴自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善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捕捉特殊家庭学生身上的积极面和闪光点,鼓励他们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学会及时地宣泄负面情绪,在孤独无助时能够主动求助。
推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学习、体验、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与个体咨询相比,团体心理辅导适用面广、互动性强、效率更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中职学生心理咨询的共性问题,如人际障碍,可以开展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一年级新生的适应问题,可以展开新生适应团体辅导;针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以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近五年心理咨询情况概况
本研究以某中职学校心理咨询室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个体心理咨询的台账和记录为原始资料,对数据进行调查与分析。
对咨询人次来源进行统计(见表3),发现学生主动来访比例仅为(0.82%),低于被动来访的比例(1.81%),多数被动来访学生为班主任、辅导员推荐而来。
心理咨询主题分布
表4对咨询主题进行归纳,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占比例最大,其他问题依次为情绪情感、生涯规划、适应问题、焦虑症状、强迫倾向、家庭问题等。
对近五年咨询状况分析
咨询人数比例低
从统计数据看,随着学生心理保健意识的增强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推广,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是咨询学生占全体学生的比例仍然很低,不足3%。主动前来求助的学生比例更低,仅占1%左右。
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认为心理咨询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会去的地方,担心去了咨询室引起别人对自己的误会,甚至会嘲笑去咨询室的学生。而更多学生没有求助意识,当遇到问题和困惑,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往往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或者采取极端方式去应对。
咨询存在性别差异
接受心理咨询的女生人数要远远高于男生,并且女生通常是主动前来咨询,问题集中在人际和情感方面,而男生较少主动前来咨询,多为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推荐而来,并且一般问题程度较为严重。原因可能在于女生的语言优势更为明显,遇到问题时具有主动沟通求助的意识,而男生通常不大愿意与他人沟通自己的心理状况,更愿意自己单独去面对。
校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展现心理健康的一面镜子,不仅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完善、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从近五年咨询的主题上来看,校园人际关系却是困扰中职生的主要问题。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差,学生离开家庭进入新的生活环境后,适应能力差,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引发很多心理困惑和问题,甚至造成心理障碍。
情感教育的缺失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非常渴望了解异性并与异性交往。面对中职生的恋爱问题,学校和家长通常采取“堵”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情感教育来沟通疏导。单纯地去禁止学生恋爱,只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心理不够成熟加上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面对情感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不能够理智地去面对解决,不愿也不敢向父母教师求助,往往对自己或对他人做出过激的伤害行为,产生严重后果,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发展,导致离异家庭越来越多,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生来自单亲和留守家庭的比例相当高,前来咨询的特殊家庭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而这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的缺失,容易缺乏安全感,自我封闭,敏感脆弱,自信不足,逃避退缩,他们既要面对来自家庭方面的精神压力,也要承受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负担,往往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对中职学校心理咨询的建议
鉴于以上对中职学校心理咨询数据的调查分析,了解到中职学校心理咨询的特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校园合力,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各类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报刊、广播、宣传栏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方法,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对心理健康概念有正确的认识;针对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共性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做好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
针对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片面理解和不大愿意主动来咨询室求助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心理咨询的宣传度。比如,利用开学教育,让学生参观体验心理咨询室服务,不再认为心理咨询是神秘的事情。
通过召开家长会和讲座,改变和提高家长、教师对心理咨询的认识,通过他们对学生的鼓励教育,让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另外,班主任可以开设心理咨詢相关班会课,介绍心理咨询,引入心理咨询的成功案例,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培养“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遇到问题会去积极求助”的观念。
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首先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要从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和爱护。及时与其父母或监护人沟通协作,促使他们改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情况,不因为家庭特殊而自暴自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善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捕捉特殊家庭学生身上的积极面和闪光点,鼓励他们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学会及时地宣泄负面情绪,在孤独无助时能够主动求助。
推动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学习、体验、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与个体咨询相比,团体心理辅导适用面广、互动性强、效率更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中职学生心理咨询的共性问题,如人际障碍,可以开展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针对一年级新生的适应问题,可以展开新生适应团体辅导;针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以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更积极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