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文学盛宴
尹和亮
转眼间,和《江门文艺》相遇已经快三个年头了。
一直都有个梦想:就是有机会一定要见见《江》刊的编辑老师们,却苦于没有机会,这也就成了我的一个夙愿。也许是运气好的缘故吧﹐3月初,听公司“六月风”诗社何加旭他们说,《江》刊本月要来公司举办文学交流活动﹐把我激动得几天都没睡好。
3月26日,本打算一大早就去参加活动的,因为工作的缘故耽搁了。等我赶到活动现场时,已经是下午2点。听诗社同事讲,上午公司iDPBG事业群漂亮的女主管李秋香还鼓励大家多写多练,尽量在公司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希望《江》刊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多发公司一线同仁的文章,以给劳务工同仁更多激励。
刚想了解更多信息时﹐《江》刊诗歌栏目编辑宋世安老师来和大家沟通了。宋老师阳光﹑幽默﹐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让我也倍受感染。
活动中,宋世安老师关于诗歌的创作体会方面简单、通俗易懂的发言让我收获最深。他还鼓励大家都多给《江》刊投稿,不要被一次的失败所吓倒。随后﹐鄢文江副社长作了题为《打工文学能够成为主流文学》的演讲,给了打工作者文学创作极大的信心。
雪月副主编就投稿问题作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强调了投稿需要注意的问题。熊正红老师和美编老师也就个别问题进行了补充。没有想到的是《江》刊现在还重视手抄稿件。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能有一家杂志能够重视最原始的投稿方法的确很不容易。曾经听一文友说给某家杂志投稿是手抄稿,后来被退回来了,原因是杂志社说打字太麻烦。还有就是《江》刊的回复是相当快,有一文友说凌晨给《江》刊投稿,早晨8点就回复了。我想这些也是《江》刊为何会成为全国最畅销的打工杂志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一本好的杂志是编辑﹑读者﹑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和《江门文艺》第一次亲密邂逅
刘文英
急匆匆处理完最后一张急单﹐看看表﹐已到下午一点半﹐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向观澜科技园区赶去。
一路上﹐我不止一次地想﹕爱人阿勇最近为筹备与《江门文艺》交流会忙上忙下﹐有时半夜还在接电话﹐今天到底如何呢?投过好几次稿都说“稿件不适合本刊﹐请另行处理”的宋世安编辑是个老头还是帅哥?作为全国第一畅销的打工文学刊物﹐《江》刊的编辑能给我带来些什么……
这样想着﹐不觉已到C32栋二楼会议中心俄罗斯厅。我轻轻推开房门﹐哇﹐济济一堂。墙上挂着醒目的标语﹕富士康iDPBGDHPG记者站与《江门文艺》编辑部“心连心”联谊会。从桌上的座牌可以知道﹐那个瘦瘦的﹐眼镜后面藏着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睛的正是宋世安编辑﹐他托着下巴﹐若有所思。脸上洋溢着笑容﹐让人感觉特亲切的则是雪月副主编﹐我在照片上看到过。
蓦然回首﹐我发觉与《江》刊相识已经好多年了。记得2003年才进富士康的时候﹐在产线工作。孤单而内向的我喜欢上了《江》刊。每天晚上﹐《江》刊便用优美的故事伴我入眠。进修大专时﹐每次从大浪到龙华园区﹐路过报刊亭都会问问有没有新一期的《江》刊。后来﹐由于工作原因﹐调到观澜宝源科技园后﹐很难买到《江》刊了。虽然可以在网上看﹐但对于习惯在书本里的文字遨游的我,就好像北极熊到了非洲一样。好在认识了阿勇﹐他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去龙华办事时会捎一本给我。这种日子一过就是7年。
所以﹐当得知《江》刊编辑来公司搞交流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调整当天的工作。
在座谈会现场,我悄悄找个位子坐下来﹐迅速地做笔记﹐生怕少了一个关键词。因为我怕打断宋世安编辑的讲话。其实﹐如此近距离地听一位作家讲课﹐还是第一次﹔而关于诗歌创作体会﹐更是我期待的。从中学开始﹐我就一直喜欢写诗歌﹐日日夜夜从未间断过。虽然《鸿桥》彭先发主编对我的诗歌也有些肯定﹐但我总觉得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些底气不足。宋编辑结合实例讲解诗歌创作中的赋﹑比﹑兴﹐让我豁然开朗。
更多的收获还在后面。在交流环节﹐雪月副主编居然带来了《江》刊最初的期刊。那是一份油印的报纸﹐厚实﹑凝重。传到手上时﹐我格外小心﹐因为上面诉说着《江》刊最原始的想法和最真切的希望。看创刊日期﹐大吃一惊﹕《江》刊的年龄居然和阿勇一样大﹐他们都生于1979年。事实上﹐他们的经历也何其相似!阿勇一路坎坷﹐为了理想丢掉教书的铁饭碗﹐只身闯荡广东﹐后来终于在深圳找到自己的位置。《江》刊不也是一样吗?从最初的探索﹑阵痛﹐到目前的风华绝代﹐口碑传遍打工人﹐这其间又经过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啊?想到此﹐我不禁把崭新的《江》刊紧紧搂在怀里。
走近《江》刊编辑
苏春燕
2010年3月26日,周五,在文友阿勇的热心组织下,我有幸在观澜富士康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江》刊编辑,不是一位,而是全体。
虽然在此之前,已与《江》刊编辑在网上或E-mail或QQ神交已久,交流甚多,却没有机会一睹“庐山真貌”。这次各位编辑既然亲临观澜,说什么也不能错过。毫不犹豫报了名,坚决请了假,并约上另一文友闭木娇赶往富士康。
本以为编辑们下午才能到的,毕竟远在江门嘛,哪晓得到了指定地点,发现他们早已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出发了,多辛苦啊!刚进会议室,我就自报家门,然后听到有位编辑问:“哪位是苏春燕啊?”让我受宠若惊,怎么还有人记得我的名字?瞟过去,发现这位编辑座位前的名字牌上写着“幸江曼”,心里嘀咕道:《江》刊好像没有叫这名字的编辑呀?莫非是雪月老师?后来证实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站起来向各位编辑问好,并仔细“扫瞄”了一下他们座位前的名字牌和真人风采。他们也向我微笑致意。
几位编辑比我想象中年轻,鄢副社长风趣,雪月副主编亲切(不像审稿时那么严格),熊编一看就是冰雪聪明,沟通能力强;宋编和黄编,都有点像才毕业的大学生,有几分腼腆;谢编话比较少,看起来端庄淑雅……另外还有严美编与广告部的陈主任。到会者除富士康方面的组织人员外,还有打工作家凌春杰及其他几位老作者。
会议期间,《江》刊赠与与会者不少图书,鄢副社长与宋编还分别做了文学讲座,讨论打工文学的走向及诗歌创作问题,让我们受益匪浅。雪月副主编让我们给《江》刊提意见,还给我们讲了些她的打工经历及《江》刊的发展史,让我们更增添了对《江》刊的亲切感与信心,有这样的编辑,能这么用心听取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江》刊没有理由不发展得更好。
与编辑老师零距离
闭木娇
2010年3月26日,通过文友苏春燕的联系,我幸运地参加了富士康内刊《鸿桥》与《江门文艺》杂志举办的“心连心”联谊活动。这次活动由诗人魏德勇老师牵头组织,地点设在观澜富士康公司内。
这次活动对我而言,参与者大多是“名家大腕”,除了富士康公司内刊的编辑和部分知名的打工作家、文友,《江》刊的编辑老师几乎全家出动了。让我有幸一睹敬仰已久的各位编辑老师的芳容。
我是一位比较矜持的女孩,刚开始还有点怯场,然而见面后,我才知道《江》刊的编辑老师是多么的平易近人。尤其是雪月老师,让我倍感亲切。她在会上发言说:“深圳算起来是我的‘打工娘家’,今天能回娘家来看一下兄弟姐妹,真的很高兴!”一句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宋世安老师还调侃地说我的“闭”姓很特别,让他一下就记住了我。更让我感动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雪月老师走过来,向我嘘寒问暖。她轻轻地握着我的手,微微地笑着,满眼爱怜地说:木娇,你的手凉凉的,要注意身体哟!一股暖流顿时直达我的心底。她还说被我的坚强所感动,这让我激动不已!
之前通过阅读雪月老师的作品,我早已知道她的经历。她的人品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今天身为副主编的她,曾经也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员,是她通过不懈地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就想,有一天我能不能像她一样在漫漫的文学路上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呢?我知道我惟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他几位编辑老师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幽默的鄢文江社长,沉稳的熊正红编辑,青春活力的宋世安和黄素芳编辑,惜言如金的谢荔翔编缉……这次活动,我收获颇丰,除了开心与感动,更有老师的殷殷期许与鼓励,它必将成为一股巨大的动力促使我不断前行!
启事
本刊是一家全国畅销的打工文学半月刊杂志,读者覆盖面广,尤其是在珠三角各种大小企业,拥有很多读者。为助各企业提升企业文化,丰富企业员工的生活,本刊愿走近企业,与企业文宣部门及广大的员工进行零距离心连心联谊活动。欢迎有意向的企事业单位来信来电洽谈。
联系电话:0750-3377394
联系人:熊正红
联谊邮箱:jmwyxiongzh@126.com
本刊编辑部
尹和亮
转眼间,和《江门文艺》相遇已经快三个年头了。
一直都有个梦想:就是有机会一定要见见《江》刊的编辑老师们,却苦于没有机会,这也就成了我的一个夙愿。也许是运气好的缘故吧﹐3月初,听公司“六月风”诗社何加旭他们说,《江》刊本月要来公司举办文学交流活动﹐把我激动得几天都没睡好。
3月26日,本打算一大早就去参加活动的,因为工作的缘故耽搁了。等我赶到活动现场时,已经是下午2点。听诗社同事讲,上午公司iDPBG事业群漂亮的女主管李秋香还鼓励大家多写多练,尽量在公司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希望《江》刊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多发公司一线同仁的文章,以给劳务工同仁更多激励。
刚想了解更多信息时﹐《江》刊诗歌栏目编辑宋世安老师来和大家沟通了。宋老师阳光﹑幽默﹐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让我也倍受感染。
活动中,宋世安老师关于诗歌的创作体会方面简单、通俗易懂的发言让我收获最深。他还鼓励大家都多给《江》刊投稿,不要被一次的失败所吓倒。随后﹐鄢文江副社长作了题为《打工文学能够成为主流文学》的演讲,给了打工作者文学创作极大的信心。
雪月副主编就投稿问题作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强调了投稿需要注意的问题。熊正红老师和美编老师也就个别问题进行了补充。没有想到的是《江》刊现在还重视手抄稿件。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能有一家杂志能够重视最原始的投稿方法的确很不容易。曾经听一文友说给某家杂志投稿是手抄稿,后来被退回来了,原因是杂志社说打字太麻烦。还有就是《江》刊的回复是相当快,有一文友说凌晨给《江》刊投稿,早晨8点就回复了。我想这些也是《江》刊为何会成为全国最畅销的打工杂志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一本好的杂志是编辑﹑读者﹑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和《江门文艺》第一次亲密邂逅
刘文英
急匆匆处理完最后一张急单﹐看看表﹐已到下午一点半﹐赶紧三步并作两步向观澜科技园区赶去。
一路上﹐我不止一次地想﹕爱人阿勇最近为筹备与《江门文艺》交流会忙上忙下﹐有时半夜还在接电话﹐今天到底如何呢?投过好几次稿都说“稿件不适合本刊﹐请另行处理”的宋世安编辑是个老头还是帅哥?作为全国第一畅销的打工文学刊物﹐《江》刊的编辑能给我带来些什么……
这样想着﹐不觉已到C32栋二楼会议中心俄罗斯厅。我轻轻推开房门﹐哇﹐济济一堂。墙上挂着醒目的标语﹕富士康iDPBGDHPG记者站与《江门文艺》编辑部“心连心”联谊会。从桌上的座牌可以知道﹐那个瘦瘦的﹐眼镜后面藏着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睛的正是宋世安编辑﹐他托着下巴﹐若有所思。脸上洋溢着笑容﹐让人感觉特亲切的则是雪月副主编﹐我在照片上看到过。
蓦然回首﹐我发觉与《江》刊相识已经好多年了。记得2003年才进富士康的时候﹐在产线工作。孤单而内向的我喜欢上了《江》刊。每天晚上﹐《江》刊便用优美的故事伴我入眠。进修大专时﹐每次从大浪到龙华园区﹐路过报刊亭都会问问有没有新一期的《江》刊。后来﹐由于工作原因﹐调到观澜宝源科技园后﹐很难买到《江》刊了。虽然可以在网上看﹐但对于习惯在书本里的文字遨游的我,就好像北极熊到了非洲一样。好在认识了阿勇﹐他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去龙华办事时会捎一本给我。这种日子一过就是7年。
所以﹐当得知《江》刊编辑来公司搞交流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调整当天的工作。
在座谈会现场,我悄悄找个位子坐下来﹐迅速地做笔记﹐生怕少了一个关键词。因为我怕打断宋世安编辑的讲话。其实﹐如此近距离地听一位作家讲课﹐还是第一次﹔而关于诗歌创作体会﹐更是我期待的。从中学开始﹐我就一直喜欢写诗歌﹐日日夜夜从未间断过。虽然《鸿桥》彭先发主编对我的诗歌也有些肯定﹐但我总觉得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些底气不足。宋编辑结合实例讲解诗歌创作中的赋﹑比﹑兴﹐让我豁然开朗。
更多的收获还在后面。在交流环节﹐雪月副主编居然带来了《江》刊最初的期刊。那是一份油印的报纸﹐厚实﹑凝重。传到手上时﹐我格外小心﹐因为上面诉说着《江》刊最原始的想法和最真切的希望。看创刊日期﹐大吃一惊﹕《江》刊的年龄居然和阿勇一样大﹐他们都生于1979年。事实上﹐他们的经历也何其相似!阿勇一路坎坷﹐为了理想丢掉教书的铁饭碗﹐只身闯荡广东﹐后来终于在深圳找到自己的位置。《江》刊不也是一样吗?从最初的探索﹑阵痛﹐到目前的风华绝代﹐口碑传遍打工人﹐这其间又经过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啊?想到此﹐我不禁把崭新的《江》刊紧紧搂在怀里。
走近《江》刊编辑
苏春燕
2010年3月26日,周五,在文友阿勇的热心组织下,我有幸在观澜富士康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江》刊编辑,不是一位,而是全体。
虽然在此之前,已与《江》刊编辑在网上或E-mail或QQ神交已久,交流甚多,却没有机会一睹“庐山真貌”。这次各位编辑既然亲临观澜,说什么也不能错过。毫不犹豫报了名,坚决请了假,并约上另一文友闭木娇赶往富士康。
本以为编辑们下午才能到的,毕竟远在江门嘛,哪晓得到了指定地点,发现他们早已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出发了,多辛苦啊!刚进会议室,我就自报家门,然后听到有位编辑问:“哪位是苏春燕啊?”让我受宠若惊,怎么还有人记得我的名字?瞟过去,发现这位编辑座位前的名字牌上写着“幸江曼”,心里嘀咕道:《江》刊好像没有叫这名字的编辑呀?莫非是雪月老师?后来证实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站起来向各位编辑问好,并仔细“扫瞄”了一下他们座位前的名字牌和真人风采。他们也向我微笑致意。
几位编辑比我想象中年轻,鄢副社长风趣,雪月副主编亲切(不像审稿时那么严格),熊编一看就是冰雪聪明,沟通能力强;宋编和黄编,都有点像才毕业的大学生,有几分腼腆;谢编话比较少,看起来端庄淑雅……另外还有严美编与广告部的陈主任。到会者除富士康方面的组织人员外,还有打工作家凌春杰及其他几位老作者。
会议期间,《江》刊赠与与会者不少图书,鄢副社长与宋编还分别做了文学讲座,讨论打工文学的走向及诗歌创作问题,让我们受益匪浅。雪月副主编让我们给《江》刊提意见,还给我们讲了些她的打工经历及《江》刊的发展史,让我们更增添了对《江》刊的亲切感与信心,有这样的编辑,能这么用心听取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江》刊没有理由不发展得更好。
与编辑老师零距离
闭木娇
2010年3月26日,通过文友苏春燕的联系,我幸运地参加了富士康内刊《鸿桥》与《江门文艺》杂志举办的“心连心”联谊活动。这次活动由诗人魏德勇老师牵头组织,地点设在观澜富士康公司内。
这次活动对我而言,参与者大多是“名家大腕”,除了富士康公司内刊的编辑和部分知名的打工作家、文友,《江》刊的编辑老师几乎全家出动了。让我有幸一睹敬仰已久的各位编辑老师的芳容。
我是一位比较矜持的女孩,刚开始还有点怯场,然而见面后,我才知道《江》刊的编辑老师是多么的平易近人。尤其是雪月老师,让我倍感亲切。她在会上发言说:“深圳算起来是我的‘打工娘家’,今天能回娘家来看一下兄弟姐妹,真的很高兴!”一句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宋世安老师还调侃地说我的“闭”姓很特别,让他一下就记住了我。更让我感动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雪月老师走过来,向我嘘寒问暖。她轻轻地握着我的手,微微地笑着,满眼爱怜地说:木娇,你的手凉凉的,要注意身体哟!一股暖流顿时直达我的心底。她还说被我的坚强所感动,这让我激动不已!
之前通过阅读雪月老师的作品,我早已知道她的经历。她的人品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今天身为副主编的她,曾经也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员,是她通过不懈地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就想,有一天我能不能像她一样在漫漫的文学路上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呢?我知道我惟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他几位编辑老师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幽默的鄢文江社长,沉稳的熊正红编辑,青春活力的宋世安和黄素芳编辑,惜言如金的谢荔翔编缉……这次活动,我收获颇丰,除了开心与感动,更有老师的殷殷期许与鼓励,它必将成为一股巨大的动力促使我不断前行!
启事
本刊是一家全国畅销的打工文学半月刊杂志,读者覆盖面广,尤其是在珠三角各种大小企业,拥有很多读者。为助各企业提升企业文化,丰富企业员工的生活,本刊愿走近企业,与企业文宣部门及广大的员工进行零距离心连心联谊活动。欢迎有意向的企事业单位来信来电洽谈。
联系电话:0750-3377394
联系人:熊正红
联谊邮箱:jmwyxiongzh@126.com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