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n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楚国的屈原仰慕已久。可惜,屈原去世的时候他还非常小,无缘相识。他经常捧读屈原的辞赋,其中瑰奇迷幻的香草美人,倏生倏灭的奇妙幻境,让他心驰神往。他决定去一趟楚国,去汨罗江畔,看看那些曾经与屈子朝夕相伴的游鱼青荇,兰草椒树。
  他花了半年时间,购得一匹驾辕良马,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找到了一个驾车技术高超的车夫。期间,他请魏国最有名的工匠制造了一辆结实的马车,并且准备了充足的盘缠。
  选了一个良辰吉日,他坐上自己的马车向北进发,对!是向北。
  乘坐着精良的车马,他在天黑之前就进入了赵国境内。见天色己晚,他让车夫停下车马,找了个客栈住下。一路的奔波使他非常疲倦,吃过晚饭,洗漱完毕便上床歇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听见有人敲他的房门。他披衣起床,将门打开,见店家身边站着两个兵士。其中一位兵士问他是否是从魏国来。见他一脸的疑惑,那兵士说,平原君要见你。
  他跟随兵士走出客栈,来到平原君的居所。平原君见到他,二话没说,先向他深深鞠了一躬。
  实在不敢当,不知公子为何要行此大礼?他一面还礼一面问道。
  是您让魏国和赵国避免了一场战争。
  避免了一场战争?我哪有如此大的本事?
  是的,是您南辕北辙的做法,让季梁借用,并说服了魏王放弃攻打赵国的打算。
  他忽然想起了太行山下遇到的那个人。那人曾问过他去哪里,听说他去楚国,还苦口婆心地劝他朝南走,而不是朝北走。那个人应该就是平原君口中的季梁。没想到他们的对话这么快就传到了平原君的耳朵里。不过也不奇怪,平原君门客众多,鸡鸣狗盗之徒应有尽有,这算不了什么。
  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像季梁那样劝您回转车驾,您这样走的话,真的会离楚国越来越远。平原君一脸的真诚。
  邓析子云,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我只是不愿意墨守成规,朝北走能不能到达楚国,不尝试怎么会知道呢?
  你这脾气和我的门客公孙龙倒是有些相像,可否考虑留下做我的门客?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平原君的挽留,他觉得素有贤名的平原君也无法理解他的思想。
  他辞别平原君继续向北。赵国的长城阻挡了他继续向北的道路,他只好转向西行。
  刚出赵国的边界,就有一辆马车挡住了他的去路。
  我是黄歇的门客,我家主人知道您将经过此地,所以让我在此等候。
  看来他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
  黄歇?就是那个留在秦国做人质的黄歇?不知道您的主人有何见教?
  我家主人听说您要去楚国,故让我引路。
  他哈哈一笑,我要走一条谁也没走过的路。
  怪不得世人都说你死脑筋不开窍!不听人劝,徒增笑耳。那门客头也不回,调转车驾,回咸阳复命去了。
  他乘车继续前行,再也无人劝阻他的车马,因为他从此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土地,这儿语言不通,习俗迥异。
  漫漫黄沙,荒草戈壁,风雪大漠,他依然执著。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经过了多少个邦国,他的车子修了又修,驾辕的马也换了再换,他由原来的青葱少年,变成了满头华发步履蹒跚的老者。
  一个深秋的黄昏,他终于到达了汨罗江边。夕阳在山,河面烁金,青荇游鱼,欢畅多姿,秋兰青青,椒树葳蕤。只是故国己物是人非,除了那个令他啼笑皆非的典故依然流传,再没有人关心他的来去。
  秦楚大地,硝烟正烈,一场反抗暴秦的战争,正如火如荼。他回想起了漫漫旅途中听闻的“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谚语,泱泱华夏却把他异途同归的创想传为笑谈。唉!也难怪,长期的战争,麻木了人们的大脑,秦始皇的暴虐,更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
  选自《天池》
其他文献
康熙皇帝巡幸塞外微服私访热河的双塔山和喀喇河屯,到了下午四时许,随从的侍卫护驾康熙回返热河行宫,行至水泉沟附近,天空突然响起轰隆隆的雷声,侍卫焦急地说:“皇上,再往前走就是关帝庙,咱俩快走几步到那里避雨吧。”  康熙仰头儿看着急速翻滚的乌云,对侍卫说:“恐怕来不及了,这雨眼瞅着就要下,咱俩还是就近找个地方避雨吧。”  两人在水泉沟沟口南边的拐弯处发现一家“如意酒家”,便匆忙走了过去。  来到门前,
期刊
戏台上,沉香念着“采下灵芝草,翻身飞下山”时,一边连翻几个跟头,不料最后一个跟头一脚踏空,摔到了一米多高的台下,差点砸到坐在第一排的我和秀儿姐身上。  看戏的人呼地拥过来,我看见秀儿姐好像扶了沉香一把,然后又退回来。幸好,扮演沉香的男演员身手敏捷,没有大碍。  那一年,我七岁,秀儿姐十七岁。  那时候,每年过了正月初五,村子里就热闹起来。因为照例要请戏班子来唱大戏,一直唱到近元宵节,四邻八乡的人都
期刊
那天下午,王石山趴在办公桌上,正撰写一份判决书。突然,一个年轻女人冲了进来,噗通一声跪下,哭着说,王庭长,那个杂种把俺孩子抢走了,你要给俺做主啊!  王石山快步上前,扶她起来。  王石山认得,她是一起离婚案的原告于当芬,该案准备明天下午开庭,她的男人郭志山,担心孩子判不给他,就事先下了手。  王石山立即把电话打给郭志山。  郭志山情绪激动,声音很冲,说话结结巴巴。俺们的婚事都是家里大人定的,婚前婚
期刊
大师年事已高,有意退隐江湖。  想成为大师弟子的俗世凡人一拨一拨地被大师的徒弟劝走,然而新的一拨又接踵而至。大师的弟子遍布天下,哪个弟子不是功成名就?在外面办事,只要一提是大师的徒弟,绿灯就会为他打开。  大师从二楼的窗台向外望去,只见门外挤满了各色人等,大师轻捏银须,摇摇头说,如果我执意不再收徒,恐怕要惹世人愤慨,可是,你们看看,外面想拜师的个个贪欲太重,如果收他们为徒,将来要鱼肉乡里,称霸一方
期刊
每年春节回老家白浦,我都会去看望李佛。说得确切点儿,是去看那间泥屋。  那间屋子早些年是李佛弹花用的一个作坊,早已落了锁,木质的门上浮着莹莹的绿苔。  弹棉花是白浦镇上一个古老的行当。李佛就是一个弹花匠。  你打听一下,镇上的老辈人准会感慨地对你说,龙生龙,凤生凤,弹花匠的儿子就该是弹花的命。  众所周知,李佛的爹是白浦著名的弹花匠。  可不知为什么,我始终对这种说法心存疑窦。印象中,李佛对弹花这
期刊
一场冷空气过后,天空的云彩失踪了一般,阳光朗朗地照着。风很大,她身着白色风衣,站在冬日的晨光里,衣袂飘飘。她的身后是一棵梅树,树上点点梅花,绽放出洁白的芬芳,一如她飘飘的衣袂。她已经不再年轻,细细的鱼尾纹已悄然爬上她的眼角。她不时地朝四处张望,仿佛少女在等待梦中的白马王子。  她在等待二十年前的一个约定。  那时候,她和他都是北方一所大学的学生,同届不同班。她是在学校举办的一次新春书画展上认识他的
期刊
他说他小时候有一次难忘的经历,至今还记在心上。  那时他四五岁,和奶奶住在乡下,那里有很多矮房子和大片大片的麦田。那天他独自去田地里找奶奶,正是麦子金黄的季节,小小的他抬头便看见海一样的麦田翻滚着麦浪。麦浪的尽头是连绵的青山,那么壮观那么美。他看了好长时间,萌生了穿过麦田的念头。  他和奶奶说去那边玩儿,便磕磕绊绊地拨开麦穗朝山的方向去了。奶奶没在意,可到了黄昏,奶奶准备回家时,才发现他不见了。 
期刊
最近家里的气氛挺压抑的,爸爸、妈妈脸色都不好,经常背着我小声谈话,从他们偶尔漏出的只言片语中,我隐约听到一个不好的情况:爸爸所在的公司要破产倒闭了,这意味着四十多岁的爸爸即将失业。  爸爸还在一天天上着班,我诧异地闻到爸爸身上有一股好闻的甜香味,這味道是从哪儿来的呢?爸爸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我也越发担心起来,可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我越来越爱上网吧,尽管马上就要高考了,我还是越来越沉迷于虚拟世界里
期刊
大脚是个姑娘。  姑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葵花,可就因为生下来脚大,村人都叫她大脚。  大脚俊俏,大脸盘,大眼睛,一条黑黑的辫子甩在身后,可二十了,还没有找婆家。  都因为那双大脚。  媒婆东村西屯地给大脚说媒,可一听说是大脚,都摇頭。  都说大脚的人没福,好不容易有一户人家在犹豫,后来还是放弃了。给媒婆的理由是大脚做鞋费布。  听了媒婆的回话,大脚一下扑倒在炕上,嘎嘎嘎地笑声传出窗外,惊飞了偷食
期刊
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争相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够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许多人的梦想。  刚近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拥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子里,灯火辉煌,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乌泱泱的人群,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使劲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