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hj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作品包含了内容与形式,二者相互统一,不可分割。文章主要通过对萨金特水彩作品形式中包涵的绘画的材料和技法,作品內容中包涵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关键词:水彩作品;萨金特;内容;形式
  艺术作品包含了内容与形式,二者相互统一,在作品中融合。约翰·辛格尔·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卓越的水彩大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油画肖像大师。萨金特有着熟练巧妙的绘画技巧与方法,他对事物高度概括的表现形式,对光影下物象形体的精准把握以及将光影与物象形体相结合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都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本文从萨金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方面进行分析,从萨金特的水彩作品中了解他的绘画理念。
  一、对萨金特水彩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解读
  (一)内容载体的选择
  萨金特的水彩画创作大多来自于户外写生,所见之事物皆可入画,山涧溪流、花园、干草堆或停靠的船只等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所举例出的事物皆是作品内容,是寄托作者艺术感情的载体与符号。这些载体和符号,也蕴藏了故事情节,以及作者要通过作品传达的感受、意境和情感。要了解萨金特的水彩作品,我们必须要去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灵感来源、选取的形象标准、表现的技法、采取的表现形式、传达的思想感情等。
  萨金特水彩作品中有一些以威尼斯的风景为选材,但都是以不同寻常的角度和构图展示威尼斯这座城市。萨金特早期的水彩作品从大笔刷铺色的湿画法作品《福哉玛利亚》到之后湿画法铺色用铅笔提高作品完成度的《圣玛利亚·德拉的敬礼》都是以三角构图,用光影效果展现出画面的故事细节。除威尼斯这座具有魅力的城市以外,萨金特在意大利的花园中也绘制了许多作品,他所有的花园题材的水彩作品,都是以雕塑为作品主要内容,通过对雕塑光影效果的绘制来丰富画面。其中一件作品《达芙妮》(图1)是在波波里庄园绘制的,以仰视的角度将白色的雕塑画在繁华拥簇的彩色背景中,雕塑的造型在背后枝繁叶茂的树中被衬托出来。萨金特对这幅水彩作品进行了两次调整,提高了雕塑造型的精准度,有纹理的暗色树林与天空和白色人物雕像形成对比,细致地刻画了石雕上温暖的黄色高光与蓝灰色的阴影,使画面的内容主体更加明确。除此以外萨金特的水彩作品《垫脚石》《高山上的水池》《白色船只》等等的取景很少出现标志性建筑和风景,他注重绘画自己想画的,将光线与色彩的丰富变化通过所选择的内容载体表现在纸上,使画面氛围浓郁、装饰性强、形式感突出。
  (二)形式的表现方式
  1.绘画材料的选择
  水彩画最早被用来绘制建筑和地图效果,因为西方人明确了体积、结构、光影等特征,所以对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水彩画在美学表现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水彩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主要侧重于光影、色彩、空间、透视、情感表现等。水彩的艺术特征决定水彩作品的优劣在于创作者对水和彩的驾驭能力。要求画家充分利用水和色的融合,相互作用,注重沉淀和肌理的艺术效果。笔者认为,萨金特有着即兴式速写的艺术兴致,水彩颜料方便携带,便于写生创作,而且水与彩结合具有纯粹艺术表现力,萨金特的水彩以豪迈的笔触、绚丽的色彩、强烈的对比、梦幻的光线效果等来捕捉所绘制的内容。
  2.表现手法
  萨金特的水彩给观者的第一印象,是一气呵成和一次完成的清透果断感,这无疑和他高超的画技有关,而且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写生作品和现场作画,他对水分时间的控制,颜色的晕染铺垫技法,掌握得十分娴熟,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水彩画中不受控制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例如1904年水彩人物《流浪者》,画面放松的笔触给观者一种灵动的观感,对人物的刻画果断清晰,尽管年代久远,但观摩时仍能感受到画面的清新和鲜亮。
  3.光色的把握
  在萨金特的水彩作品中,萨金特受印象派的感染,在光色效果上有着印象派的绚烂、多彩,但又与印象派不同。萨金特笔下的绘画内容大多是一些他所观察的别具一格的景致,给予观者的艺术语言是明确清晰的,不故作深沉,也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但又有明亮的光线、丰富的层次,以直接、有力的笔触去表达复杂的场景。作品《威尼斯的船只》(图2)可见他非常善于表达光线在船只上和水中折射出的变化,从而达到自己对作品的艺术追求。用客观的描绘替代主观的表现,彰显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以及对水彩这一绘画材料运用得当的能力。
  (三)形式在水彩画中的体现
  笔者认为形式包含了绘画材料、技法等的运用,一种合适的形式是需要长期实践的,艺术家绘制作品有时候是一种直觉和相通的共识。水彩的表现形式需要注重水与彩的结合,二者的对比与统一是将形式的美感表现出来的常用法则,但水和彩又要在作品中有对比,在内容中表现差异和区别,又要统一在同一个画面中相互呼应。如果一张水彩画缺少水与彩的对比变化,画面则会缺少活力,显得呆板。若只有对比变化又会显得杂乱没有主体。萨金特的水彩作品水与彩运用得恰到好处,既有对比又是统一的。例如《卸载灰泥》(图3)中利用水的特性,用大笔触将船只、房屋、天空、海面晕染出来,在水还没有干的时候将颜色渲染进去。船只、房屋、天空和海面既有对比又灵动有活力,房屋清晰干净的边缘与天空和船形成强烈的对比,远景、近景等存在虚实与冷暖的对比之美。画面中心的一艘帆船中突出了两个赤裸的男孩,细节的刻画使画面的主体突出,又利用船弓切割画面,使整幅作品既统一又有强烈对比,带有一种精心安排的设计感,将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水与色的自然交融把独立的元素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式美的统一与对比。
  二、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绘画形式是观念、情感、技术的体现,但又与内容紧密相连,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融合。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画面内容、表现方式和创作意图结合,才能展示出作者的创造力。萨金特的《浅水区》(图4)中创造了一个新奇的空间感,没有描绘出地平线、空间透视和规模。画面中的景物被压平,只截取其中一段进行绘制,将细节放大补充画面,展现出自然本质和其绘画语言的思想境界,画面内容既鲜活有生命,又深沉富有故事。画家在水彩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应该进入主观状态,将自己所要绘制的内容当作一个生命体去感受和理解,研究其精神,考虑表现其形式,在创作中练习自己绘画技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但无论是绘画的形式中绘画材料的选择、技法的选择,还是内容的选择都需画家精神凝聚,将其巧妙地传达给观者。正确地选择绘画内容,选择合适其内容的表达形式,才能找到匹配的艺术语言,二者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创造出经典的艺术作品,使观者更能清晰地明白艺术家所想要表达的艺术情感。
  三、结语
  笔者认为任何艺术形式都有独特的魅力,水彩也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水与彩的融合有着令人惊讶的美学形式和更有趣的意外性。但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形式或者内容,或者只一味追求其中的一种,而是应该思考如何从生活中发掘美,发掘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自己的内容选择最切合的表现媒介和语言创作方式。绘画的内容与形式是绘画的基本问题,绘画形式服务于绘画内容,二者有着自身的独立性,然而又统一于一体,相辅相成,不能分割,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冯帆.萨金特绘画光色运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李成志.论绘画材料、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白鹤.温斯洛·霍默水彩作品中的形式语言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10).
  [4]李成志.论绘画材料、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
   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罗小兵
其他文献
摘 要:云门舞集《九歌》作为具有原始音乐元素的现代舞剧,在当时对社会的影响重大并对现代舞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意义。作为多民族国家,以民族民间舞蹈编导者的身份,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角度对《九歌》进行分析,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与现代舞的相通性和矛盾性,了解云门舞集《九歌》的原始意义和现实意义,体会林怀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现代舞编导家在创作上的用心和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九歌;舞蹈编导;编创手法  一、云
期刊
摘 要:奏鸣曲式作为西方器乐曲创作最重要的曲式结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奏鸣曲式经过贝多芬之手,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个别奏鸣曲式展开部的规模甚至已经超越了呈示部。文章从材料特征和调性特征两个方面,对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奏鸣曲式;展开部;材料;调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科研一般项目“奏鸣曲式展开部基本部分的特征研究——以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为例”(
期刊
摘 要:为保证全民健康计划的有效落实,排舞运动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排舞运动虽受大众追捧,但在编排上有所欠缺。文章以健康中国为视角,以湖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类排舞比赛的A组团体规定为研究对象,根据排舞竞赛规则对规定曲目《让世界听我的》的编排因素进行整合。结果表明:在创编的风格演绎中,地方组风格多样;在表现力上,两者都有不足;在场地空间上,企业组拿捏到位;在男女比例上,少数队严重女多男少;在过渡
期刊
摘 要:在文化传播背景下的中国故事是异彩纷呈的,是最接近真理的。新时代需要我们把中国故事讲好讲实,也期盼我们能通过中国故事把中国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关于创新传播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有着“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的重要批示。而讲好这种符合创新传播形式的中国故事的具体路径和策略成为了目前各大政论类电视节目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重点。  关键词:文化传播;中国故事;路径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
期刊
摘 要:超现实主义摄影是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形式主义的摄影流派。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注重潜意识的表达,他们将潜意识的思想和下意识的行为作为他们的表现对象,不受传统美学和道德的影响。其中最为观者所熟知的便是超现实主义摄影的拓展者——曼·雷。他通过超现实主义摄影,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积淀的潜意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向我们阐述他认知的真实。他大胆探索,不拘泥于表象,拓展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发展。通过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媒体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维度和多个层面影响着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遺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和渠道。文章以河北雄安古乐的传承和保护为例,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积极意义以及依托新媒体背景下动画制作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和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浙东传统音乐欣赏校本课程》以浙东传统音乐作为背景,将培养当代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能力作为主要目的,以校本课程这一书面形式呈现。作者张蕾通过对浙东传统音乐的整理与叙述,为读者铺开整个浙东地域的传统音乐文化,并为现今浙东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提供了新内容。  关键词:浙东音乐;音乐教育;校本课程  中国的传统音乐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世界民族音乐中闪闪发亮的明星。如今中国
期刊
摘 要:古往今来,鸳鸯一直是文人墨客青睐的抒情对象,其在唐朝更是受到广泛的喜爱。鸳鸯形象大量地出现在金银器上,不仅寄予着唐人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歌颂赞美,同时,其多样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唐代艺术的丰富面貌。  关键词:鸳鸯;金银器;表现形式  一、鸳鸯的吉祥寓意  象征着恩爱夫妻的鸳鸯形象从很早就为人们所青睐,它吉祥喜庆的寓意世代相传。从文献记述来看,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比喻爱情  “鸳鸯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多元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步向着边缘化的位置游走。因此,艺术教育的进行需要一代热爱艺术的人来共同完成。而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众对消费要求和服务质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兴起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教育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工匠精神;传承精神;创新精神  一、引言  工匠精神和中华民族
期刊
摘 要:乔仲常所绘的《后赤壁赋图》尽管努力追求着与苏东坡原文内容的趋同性,但因为绘画语言与文学语言在表达形式方面存在差异性,《后赤壁赋图》不论是关于场景转换的表现,还是关于山水空间的表达,都与苏东坡原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在空间表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关键词:苏东坡;乔仲常;《后赤壁赋图》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而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苏东坡,于七月十六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