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20年来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进展及启示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相关主题在当前研究领域占比较少的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将我国近20年来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进展概括总结为前提、内容、方式、对象和媒介5个方面,基于优劣阐述启发,以期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实践和有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基于供给视角的传统推销方式无法满足游客高层次的需求,目的地营销关注旅游消费者,其地位扶摇直上。作为产品生产地和消费发生地,旅游目的地一直是我国旅游研究中的热点[1]。
  已有相关文献主要从营销概念、品牌形象、营销策略、市场分析、营销技术与渠道等不同视角,对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了研究。其中,高静、魏婧、李雪等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思路[2-4]。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对2000—2019年以“旅游目的地营销”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实践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数量及年份分析


  如图1所示,2000—2019年旅游目的地相关研究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目的地营销研究数量始终处于缓慢增长的态势,但大体趋势与前者类似。旅游目的地研究在2000—2003年缓慢增加,尚属起步阶段;2004—2013年增长迅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3—2016年增长放缓,波动上升,步入发展的成熟期;2016—2018年增长率明显降低,在局部范围内向停滞阶段演进,但仍不可否认其热点地位。

二、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进展


  (一)旅游目的地营销概念
  旅游目的地营销并非别开一格,早在1976年,Wahab就站在政府与开发商的角度提出包括一级、二级和机会营销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市场管理系统。1990年,Lundberg把旅游目的地营销概括为产品及形象、目标市场和途径三方面。以先进经验和社会实践为依托,国内许多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Wahab观点的基础上,吴必虎增加关联系统研究,将目的地产品与市场纳入该体系[5]。王国新则将目的地营销归结为运用多种策略组合影响目标市场消费者感知,以建立目的地形象从而引起消费行为的手段[6]。李开元等针对时代变化,关注媒体等现代化渠道在目的地形象打造和市场吸引力中的作用[7]。
  国内不同学者对于旅游目的地营销概念的界定从不同视角出发,各有千秋,但基本可以归结为利用多种渠道方法,充分挖掘目的地资源价值,打造特异品牌形象,提高目标市场旅游消费者期待感和满意度,以吸引其前往目的地参观的手段。
  (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品牌是对旅游目的地特有资源的个性化表达,形象则是对其资源和功能的高度凝练和精准定位。对此,国外学者主要聚焦概念、影响因素、构成、测量评价和塑造方法等方面[8]。近年来,国内研究也逐渐覆盖,以评价测量、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为主,研究者试图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效益提出建议和对策[9]。郭英之强调多个营销系统有机统一,把目的地品牌营销成功经验归结为创新、科技和拓展[10]。朱翠兰等通过文本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厦门为例整理分析旅游案例地网络口碑,归纳出城市旅游形象影响因子及其权重[11]。郑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以郑州为例针对整体环境、吸引力和文化交流,研究了城市旅游形象认同的影响因素[12]。黄翔等通过火车头采集器和ROST CM6,以武汉为例分析了“百度旅游”中关于目的地游客的评价和感知[13]。
  此外,国内相关研究还结合了生命周期、评析综述等方面。例如,周年兴等基于生命周期模型,以南京为例,针对游客心理,評价旅游目的地的老化现状并提出重新定位的建议[14]。程金龙等梳理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总结相关特点及问题[15]。
  (三)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日益激烈的竞争让营销成为制胜法宝。在旅游行业,传统以企业为主体的营销随之向目的地营销转变,相关研究也更为具体实用[16]。龙江智指出时下关于旅游目的地营销的误解,通过系统分析法建立游客转化模型,提出五大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17]。张圣分析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提出基于定位、主题和策划的“三定”策略[18]。赵承磊分析了在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大型体育赛事产生的作用和功能,总结提出相应的策略[19]。张震等结合短视频平台,总结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手段及“三转变”策略[20]。
  (四)旅游目的地市场分析
  作为传统营销的重要组成,市场分析同样是目的地营销研究的重头戏。针对需求和供给,从不同视角出发,已有研究主要可以分为游客目的地选择和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两方面。从主体来看,其集中在旅游目的地需求的演变过程、影响游客选择的因素和各类游客选择的模型;从客体来看,集中于市场细分的定义、类型及方式。
  李景宜等基于入境旅游业绩划分区域旅游市场竞争态势模型,对我国入境客源市场和目的地市场做出相关分析[21]。吴必虎等利用假设检验,从局域性和普域性两方面分析了中国滑雪旅游供给、潜阻力指数及潜在市场需求[22]。李永乐突破产品局限,从目的地视角划分红色旅游类型,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建议[23]。李瑛基于文献回顾运用统计调查和Co-plot合图法,以西安为例构建了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24]。郭剑英等基于统计数据计算指标变化,以四川为例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25]。李旭等使用亲度理论,揭示了我国入境游客目的地的选择差异[26]。   (五)营销技术与渠道
  近年来,在互联网和在线旅游(Online Travel Agency,OTA)发展热潮下,各类新媒体平台越来越成为营销的必要媒介。旅游目的地营销技术与渠道中,除包含传统旅游六要素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estination Marketing System,DMS),虚拟网络也崭露头角,使得市场自由化不断趋高。
  王有成基于网络虚拟信息、沟通、交易和关系空间理论,以美国会议旅游局为例,对时下尚未起步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提出功能完善建议[27]。李君轶等从旅游者需求出发,构建包括信息提供交互、产品交易、技术和客户关系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目的地网络营销进行评价[28]。张柳等利用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探究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度,对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做出定量评价[29]。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20年来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的基本状况,为现实中目的地营销和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我国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概念、品牌形象、营销策略、市场分析和营销技术与渠道5个方面,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然而相比于国外相关研究,在认识深度、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上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研究深度,更新研究方法
  旅游本身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单纯从某一学科的视角入手,表面能够解决当前问题,但并不具备普适性。要使研究成果覆盖范围更广,发挥更大价值,应在传统单一案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更为全面的研究。
  (二)吸取先进经验,拓宽研究视野
  目前,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已有所发展,但相较于该领域其他研究仍有较大差距,并存在缺乏定量研究的问题。未来研究应当积极吸取先进研究经验,创新研究方法,突破思维定式,实现领域内甚至学界的“跨越”。
  (三)关注网络媒体,进军时代新域
  近年来,网络媒体尤其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带动无数网红打卡地建设,为目的地营销树立了良好典范。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相关研究应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立足时代,聚焦科技。

參考文献


  [1] 马勇,张祥胜.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08(1):144-153.
  [2] 高静.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0(11):21-29.
  [3] 魏婧,潘秋玲.近20年国外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8(1):92-97.
  [4] 李雪.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进展及启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2):61-65.
  [5]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92.
  [6] 王国新.论旅游目的地营销误区与新策略[J].旅游学刊,2006,21(8):45-49.
  [7] 刘丽娟,李天元.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4(11):53-58.
  [8] 臧德霞,黄洁.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基于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10年文献[J].旅游科学,2007(6):12-19.
  [9] 郭英之.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3,23(2):280-284.
  [10] 郭英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营销[J].旅游学刊,2006,21(7):9-10.
  [11] 朱翠兰,侯志强.基于网络口碑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厦门市为例[J].热带地理,2013,33(4):489-495.
  [12] 郑鹏.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以郑州国内市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7):200-204.
  [13] 方雨,黄翔.武汉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方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1(5):709-714.
  [14] 周年兴,沙润.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与生命周期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55-58.
  [15] 程金龙,吴国清.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旅游学刊,2004(2):92-96.
  [16] 王国新.论旅游目的地营销误区与新策略[J].旅游学刊,2006(8):45-49.
  [17] 龙江智.旅游目的地营销:思路和策略[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5):55-57.
  [18] 张圣.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6(31):191-192.
  [19] 赵承磊.大型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机理和功能提升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53-59.
  [20] 张震,华洁.旅游目的地短视频营销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9(9):39-40.
  [21] 李景宜,孙根年.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资源科学,2002(6):91-96.
  [22] 吴必虎,党宁.中国滑雪旅游市场需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6):78-82.
  [23] 李永乐.红色旅游目的地产品类型与营销探讨[J].商业研究,2007(1):35-38.
  [24] 李瑛.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及影响因子分析:以西安地区国内市场为例[J].旅游学刊,2008(4):43-48.
  [25] 郭剑英,熊明均.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13(6):157-161.
  [26] 李旭,秦耀辰,宁晓菊,等.中国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变化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34(6):169-175.
  [27] 王有成.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功能构成与评估[J].旅游科学,2009,23(1):28-37.
  [28] 李君轶.基于游客需求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评价:以我国省级旅游官网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8):45-51.
  [29] 张柳,李君轶,马耀峰.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339-345.
其他文献
本文在“美丽中国”建设时代大背景下,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实地调查,首先,对樱桃沟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分析其存在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促进本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樱桃沟凭借樱桃资源和乡村生态资源,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今后其将致力于打造宜居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更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摘 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通过获取西安市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揭示旅游业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价值影响,并提出未来西安旅游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分析;西安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识码:A引言  近年来,旅游业凭借与其他产业较强的关联性、对国民经济强大辐射和波及作用,带动相关产业部门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数字文旅创新发展新机遇:文旅行业开启数字文旅新时代  大数据、智能化、5G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为依托、以万物智联为目标的全新历史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文旅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导向为文旅行业提供创新、高效发展的新动能;(2)双循环的时代背景为文旅行业挖掘本土元素、本土文化提出新需求;(3)数字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文旅行业提供数字化应用场景,沉
摘 要: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感知度、认可度以及参与度的高低都影响着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当地居民。本文以“丁真现象”为例,结合四川甘孜理塘县的旅游发展现状,探讨“丁真热”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主要启示,并基于此提出依托当地居民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丁真现象;旅游营销;地方居民;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引言  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
摘 要: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在201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音乐项。由于雷山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境内的西江千户苗寨就是雷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代表,为推动黔东南州雷山县苗寨箫笛文化的发展,本文结合课题《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的挖掘及研究》的实践,以促进黔东南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文化发展为目标,将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
作为一种传播力很强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新冠病毒对以人员来往交流为基础的传统文旅业的打击堪称致命。如何在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环境中实现文旅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对文旅产业的新形态——在线文旅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并取得了良好进展。  一、日本在线文旅产业的三大领域及其发展动向  1. 在线文化遗产的检索和观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管文博事业的日本文化厅加快了在线文化遗产网站的建设1。在线文化遗产网站是提
文章顺应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方针,以广东省潮州市为例,通过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村落的人对于乡村旅游的了解程度以及感受,进行乡村旅游路径规划研究,进而推动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以期相关部门可以由点及面将该路径研究经验结果辐射整个粤东地区,辐射乡村旅游体系,带动其他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摘 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本文以贾汪区为例,分析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和体旅融合3个方面的做法成效,指出旅游融合发展在未来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及方向,并从融合类型、融合深度、融合人才3个方向提出融合发展具体举措。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高校
[摘 要]负面报道不仅反映了遗产旅游景区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也反映了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负面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遗产旅游景区负面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研究发现位于网络核心层的是地方政府、景区管理机构、旅游者、社区居民、景区旅游经营公司、外部旅游企业及从业者、社区商家,他们是负面事件中的主要行动者。处于网络边缘层的是国家行政部门、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各类压力集团,他们在负面事件中扮
在线文旅形态能否持续且快速发展,不仅取决于在线文旅产品的创新程度,也取决于充盈和有序资本的强力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是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的内容调适和方式创新,它是市场主体将通过财产评估且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作为质押物,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起融资申请的过程。目前,在线文旅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已初见端倪,但作为促进文旅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盘活文旅知识产权的新方式、新方法,仍有诸多跨领域问题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