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会话中的非打断性言语、言语打断与话轮数目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对主持人、专家和嘉宾三方参与互动的节目——《健康之路》中的非打断性言语、言语打断和话轮的相关性做了定量统计研究。研究发现:1)主持人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而专家和嘉宾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之间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专家和嘉宾的话轮数目取值的差异均有超过50%以上是由其打断次数决定的;2)“评论语”和“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之间以及“重叠语”与“成功的并行谈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关键词 多人会话;打断;话轮数目;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5-0030-04
  对于言谈交际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双方交际,这种研究倾向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Hymes 1974;Goffman 1981;Levinson 1988)。Schegloff(1995)指出,会话参与者的数量影响着言谈互动(talk-in-interaction)。多人参与的言谈互动中,听话人和说话人不再限于单方,由于多人会话的话题发起和话题应答的方向性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Ohba 2012),会话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比传统的二人会话更加频繁,话语权的争夺使得打断更加频繁地发生,除当前说话人选择下一说话人(Sacks等1974)之外,打断也是会话参与者获得话轮的重要手段,考察多人会话的会话结构更有利于探索打断与话轮转换的关系。
  1 打断与话轮转换的关系
  1.1 判定“打断”的标准
  李悦娥、申智奇(2003)在Roger等(1988)提出的打断模式基础上,归纳了汉语日常会话中的13种打断模式,把同时进行的话语(simultaneous speech)分为13种,其中9种属于“言语打断”,即“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1)、“不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2)、“成功的多次性言语打断”(类3)、“不成功的多次性言语打断”(类4)、“成功的并行谈话”(类5)、“不成功的并行谈话”(类6)、“沉默性言语打断”(类7)、“犹豫性言语打断”(类8)以及“插入”(类9)。另4种属于“非打断性言语”,即“冒失开始”(类10)、“重叠语”(类11)、“附和语”(类12)和“评论语”(类13)。
  1.2 判定“话轮”的标准
  刘虹(1992、2004)区分了话轮,半话轮和非话轮,认为话轮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笔者以为,除话轮以外,半话轮和非话轮的话语都不属于话轮。
  1.3 打断与话轮的转换关系
  综合上述标准,成功的打断(即类1、3、5、7、8)则转换成新话轮,不成功的打断(类2、4、6、9)则不构成新话轮,非打断性言语(类10、11、12、13)由于没发生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转换,因此也不构成新话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1)会话参与者的打断频次如何影响话轮
  数目?
  2)言语打断与话轮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3)非打断性言语与言语打断是确实存在相关,还是因为该相关源于抽样误差?
  2.2 语料搜集
  本文选取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教栏目《健康之路》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该栏目为主持人、专家和嘉宾①三方参与互动为主的健康类谈话栏目。语料全部来自于2012—2013年间播出的10期节目②。
  2.3 研究方法
  1)对10期节目内容进行转写。
  2)根据上述“打断”和“话轮”的判定标准,对节目中的主持人、专家和嘉宾各自发起的非打断性言语频次、言语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进行初步
  统计。
  3)运用SPSS22.0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
  3 言语打断与话轮的线性关系
  主持人、专家和嘉宾的打断频次如何影响各自的话轮数目?为了解打断频次(interruption,以下简称“I”)是如何影响话轮数目(turn,以下简称“T”)的以及打断频次与话轮数目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我们用SPSS 22.0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表1、2、3分别为主持人、嘉宾和专家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
  由表1的相关矩阵观察得出,主持人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间的相关系数为0.36,p>0.05,表明主持人的打断频次与话轮数目的正相关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表2得出,专家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间的相关系数r为0.761,介于0.5和0.8之间,可以视为中度相关。p<0.05,说明专家的打断频次与话轮数目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即随着专家打断频次的增加,其话轮数目呈现增加趋势。由表3得出,嘉宾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间的相关系数r为0.715,介于0.5和0.8之间,可以视为中度相关,p<0.05,说明嘉宾的打断频次与话轮数目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即随着嘉宾打断频次的增加,其话轮数目也呈现增加趋势。综上,专家和嘉宾的打断频次与话轮数目均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我们再采用输入法进行一元回归,将话轮数目作为因变量a,打断频次作为预测变量b(常量)进一步精确地考察专家以及嘉宾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表5的方差分析结果中,显著性p值小于0.05,所以该模型是有统计意义的,由表4的判定系数R平方得出,专家的话轮数目取值的变动中,有57.8%是由打断频次决定的,即专家话轮数目取值的差异有一半以上是由其打断频次决定的。据表6可以得出,当专家的打断频率每增加一次,专家的话轮数目平均会增加0.485个。
  表8的方差分析结果中,显著性p值小于0.05,所以该模型是有统计意义的,由表7的判定系数R平方得出,专家的话轮数目取值的变动中,有51.1%是由打断频次决定的,即嘉宾话轮数目取值的差异也是有一半以上是由打断次数决定的。根据表9可以得出,当嘉宾的打断频率每增加一次,嘉宾的话轮数目平均会增加0.873个。   综上,主持人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之前并没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换言之,主持人打断频次的增加对于其话轮数目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影响。而专家和嘉宾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之前有较为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随着打断频次的增加,专家和嘉宾的话轮数目也增加。专家和嘉宾的话轮数目的取值有一半以上的因素是由打断频次决定的。可见,打断是专家和嘉宾为各自夺取话轮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主持人打断频次的增加,她自己的话轮数目不一定增加,说明主持人并不需要通过打断这种方式来作为夺取话轮的重要手段。因为作为电视机构的代表,主持人打断的目的是多重性的:主持人掌控整个节目的节奏,因此在话轮分配上具有支配作用,主持人的打断除了为自己争取话轮以外,还有将话轮分配给嘉宾和专家的作用。
  4 “非打断性言语”和“言语打断”的相关性
  邱梦颖(2016)提出了六种“非打断性言语”与“言语打断”结合的复合打断模式:即“附和语(类12)+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1)”、“附和语(类12)+沉默性言语打断(类7)”、“附和语(类12)+犹豫性言语打断(类8)”、“评论语(类13)+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1)”、“评论语(类13)+沉默性言语打断(类7)”和“重叠语(类11)+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1)”。因此,“非打断性言语”与“言语打断”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言语事件。在一定条件下,非打断性言语可以作为引语(preface)引起言语打断。为了解四类“非打断性言语”与九类“言语打断”是确实存在相关还是因为该相关源于抽样误差,即六种“非打断性言语”与“言语打断”共现模式是不是由于两类打断碰巧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需要进行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由表10得出:类12与类1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60,p>0.05,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来自总体的“附和语”(类12)和“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1)不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类12与类7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97,p>0.05,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来自总体的“附和语”(类12)和“沉默性言语打断”(类7)不存在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类12与类8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37,p>0.05,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来自总体的“附和语”(类12)和“犹豫性言语打断”(类8)不存在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类13与类1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6,且p<0.01,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来自总体的“评论语”(类13)和“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1)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且高度相关;类13与类7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75,且p>0.05,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来自总体的“评论语”(类13)和“沉默性言语的打断”(类7)不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类11与类1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72,且p>0.05,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来自总体的“重叠语”(类11)和“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1)不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综上,六种符合打断模式中,只有“评论语”(类13)和“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1)确实存在线性相关,其他五类符合打断模式中的非打断性言语和言语打断的共现是源于抽样误差造成。
  此外,从表中还可以得出,类11与类5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r=0.702,p<0.05),表明随着“重叠语”(类11)的频次增加,“成功的并行谈话”(类5)的频次也增加,因为这类打断都不是单个会话参与者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人机构会话中言语打断现象频繁发生的特点。因此,“非打断性言语”和“言语打断(包括成功的言语打断和不成功的言语打断)”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线性关系。“评论语”(类13)和“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类1)之间以及“重叠语”(类11)与“成功的并行谈话”(类5)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5 结束语
  本文对主持人、专家和嘉宾参与互动的节目《健康之路》中的会话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了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及各类打断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
  1)主持人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而专家和嘉宾的打断频次和话轮数目之间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专家和嘉宾的话轮数目取值的差异均有超过50%以上是由其打断次数决定的。这些数据表明,打断只是主持人分配话轮的话语策略之一,然而打断是专家和嘉宾为各自夺取话轮的重要手段。
  2)复合打断模式中“评论语”和“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确实存在线性相关,其他五类复合打断模式(即“附和语”+“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附和语”+“沉默性言语打断”、“附和语”+“犹豫性言语打断”、“评论语”+“沉默性言语打断”、“重叠语”+“成功的一次性言语打断”中的前项(即非打断性言语)和后项(即言语打断)的共现是源于抽样误差造成。此外,“重叠语”与“成功的并行谈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注释
  ①每期节目的两位嘉宾皆由一位男嘉宾和一位女嘉宾构成,由于本文不把性别差异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把两位嘉宾看作同一方会话参与者。
  ②这10期节目分别是2012年1月23日播出的《餐桌上的真相——速冻食品》、2012年2月6日播出的《宝宝辅食巧添加(上)》、2012年5月11日播出的《小面子大健康——养出好气色》、2012年6月12日播出的《百搭食材——银耳》、2012年7月10日播出的《“老糊涂”是病吗?(下)》、2012年8月12日播出的《发酵美食——醋》、2012年9月22日播出的《你会喝水吗?》、2012年9月23日播出的《秋季养生菜》、2012年12月31日播出的《平民补品——当归》和2013年1月12日播出的《粥养有道——
  止咳》。
  参考文献
  [1]Ohba,M.Research on Three-Party Conversations in Contact Situations [M].Tokyo:HituziSyobo Publishing,2012.
  [2]Roger,D. B.,Bull P.E. & Smith,S.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Classifying Interruptions[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1):27-33.
  [3]Sacks,H.,Schegloff,E.A.&Jefferson,G.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4):696-735.
  [4]李悦娥,申智奇.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1):25-32.
  [5]刘虹.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区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17-24.
  [6]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邱梦颖.三方互动中的打断与话轮转换——以《健康之路》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1):54-58.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互联网、移动客户端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悄然到来,传统传媒行业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新媒体时代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简要阐述,继而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探究,研究显示: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市场主体面临着发展思维上的理念革新,展业方式上的方式转换,生产管理体系的组织重构,这是各传媒行业市场主体要想真正实现平稳、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
期刊
摘 要 当今时代,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新媒体随之发展,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被出版业发现并逐渐重视起来。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出版社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互动传播的优势以及互动传播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微信平台运营的状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出版社获取更好的发展前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新媒体;出版社;互动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
期刊
摘 要 2015年4月25日发生的尼泊尔地震,其震后撤侨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尝试以此次事件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新媒体领域中网民赋权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和发展的前景。Web2.0时代,微博赋予了网民表达自己想法和赋权发声的新方式,通过对新媒体赋权的研究,找出适合中国现状的新媒体赋权新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赋权;微博平台;传播秩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
期刊
摘 要 以网易云音乐为研究对象,从产品本身与市场环境两个大的角度来具体探讨网易云音乐自身的发展,及在新的行业发展条件下如何实现突破与创新,从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网易云音乐;用户;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5-0050-02  1 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2G、3G到如今步入4G时代,通讯
期刊
摘 要 以《老梁观世界》为例,简要分析新闻评论类脱口秀节目的选题与播音主持语言特点。其选题特点表现为丰富、开阔、广泛;播音主持语言特点表现为贴近、朴实、展现、趣味。该节目的成功与巧妙的选题和老梁生动的语言息息相关,值得同类节目借鉴。  关键词 新闻评论脱口秀;《老梁观世界》;选题;播音主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5-0149-02  《老梁观
期刊
摘 要 依托互联网的疾速发展,新媒体视频内容生产以其较低的准入门槛、自由的创作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其内容类型也呈现着丰富多彩的发展方向,许多传统媒体上少见的节目类型在新媒体上却得到了蓬勃发展。科技测评类节目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网络传播的天然特点,此类节目的主持人也有着与传统媒体主持人不同的鲜明语言特点。文章就以此类节目播放量最多的三家机构制作的科技测评节目实例为依据,分析此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
期刊
摘 要 2010—2016年的电视江湖,风云耸动,网剧兴起。网站、网剧的盈利点在于视频热度,网剧的生存命脉集中体现在:优质IP、自创IP内容,“思维众筹”“全民制作人”的创作思维上。  关键词 IP;自制IP;思维众筹;网剧下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6-0023-05  影视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江湖。2010—2016年的电视江湖可谓多事之秋。
期刊
摘 要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网络将信息国界弱化之后,国际新闻报道成为我们生活中接触的最常见的新闻类型之一。文章结合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前后Facebook、Twitter与Periscope两个社交媒体的媒体行为以及新闻相关领域的理论,从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多重角度来探究国际新闻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社交媒体;国际新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期刊
摘 要 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有增无减。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健康信息的传播数量不断增加,传播渠道不断拓展。文章首先梳理学者们对健康传播所做出的定义以及健康传播的传播层次,其次阐述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医疗类App的兴起背景及发展现状,再次以医疗类App“平安好医生”为例分析其传播机制,最后总结出医疗类App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摘 要 当代大学生是微博用户活跃者,以重庆西南大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搜集实证资料,调查大学生通过学院微博的信息获取行为,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行为模式出发,了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行为特征以及存在的障碍,为新媒体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微博;信息获取行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5-0052-03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