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成了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的“附产品”。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更是班务工作中的一个“烫手山芋”。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班务工作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建设出一个又一个新城市、繁荣了城市经济,为家乡带回了大量外资,为家乡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他们却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于是留守儿童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学、早恋﹑犯罪等。这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农村的发展﹑稳定,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教师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结合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际,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1、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事关国计民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也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积累坚实的物质基础,很多人走出农村,但由于收入不高,居无定所,他们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他们在美化城市的同时更加挂念着留守在家的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他们乐意辛苦付出的根本动力。相反孩子的不良习性或误如歧途不仅会毁了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更会影响城市的和谐与安定。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呈扩大趋势。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还能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相反就违背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本意,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2、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师遭遇误解在所难免。“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被爷爷、奶奶隔代抚养。受传统观念影响,“隔辈亲”使老人们不加思索地全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让孩子们承担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更谈不上有意识的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于是这些孩子们的弱点就在老人们包办一切、容忍一切的态度之中逐渐发展壮大。我们班的张涛同学便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他父母均在广东打工,他由奶奶照顾,奶奶竭尽全力满足他的要求,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张涛变得任性﹑脆弱和依赖他人,学习一塌糊涂。为了改变他,张涛的父母也曾把他寄放在当教师的小姨家,可是张涛受不了在学习上小姨的严格要求,忍受不了要求无法满足的煎熬,常常故意和小姨找茬﹑作对。有时还悄悄逃跑回奶奶家,害得小姨到处找。如此反复几次,小姨也不愿意带他了。天气冷了,早晨老不按时到校,个人卫生极差,批评几次后,不想起床时,他就让他奶奶替他请假。无论他表现出什么样的不足,只要一谈起他的缺点,他的奶奶立即就站在他的一边,为他辩解,为他遮掩,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们大吵大闹,这样让我對他也感到头疼。 二、用真正的师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1、 视留守儿童为儿女,贴近孩子的心灵。留守儿童的父母虽时刻挂念着孩子,但相距甚远、鞭长莫及,与孩子的交流也只是通电话;留守儿童在家虽有爷爷奶奶的照顾,但老人对孩子总是溺爱和迁就。这样的亲情和教育环境带给孩子的是孤独、空虚和对人对事怀有敌意,学习上对自己放松要求,行为上更为散漫。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学生心灵的抚慰者。 教师应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用真诚打开他的心扉,唤醒他尘封已久的情愫。这样,他便会从内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就会回报给你优异的表现。2、 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教师应在学校整体教育氛围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养成教育。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公益劳动和各类竞赛等。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以此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教育孩子形成勤俭节约意识;教育孩子养成顾全大局、热爱集体、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 在活动中留守儿童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会建立起坚强的道德信念。 3、 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教师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教师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