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源:“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汉字是华夏文明之源,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初中教学中,可以充分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文化的联系,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学校可以采用多学科融合的STEAM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以实现学校文化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
  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多年来,学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将与学科特点、学科发展历史等相关的文化融入国家课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着手开发校本课程。STEAM教育理念的引入,为学校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一、“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的价值理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背景下,STEAM教育理念需要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施本土化STEAM教育来满足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愿景与STEAM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学校将STEAM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对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在西岗区教育局构建小班化教育新生态环境的背景下,以研析古汉字为着力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采用核心素养5C评价模型,构建多学科、跨领域的多元化、个性化STEAM课程。该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程结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分享。
  二、“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的目标
  (一)学生发展目标
  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搭建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师发展目标
  增强教师跨学科意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培养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自主建构课程、创新教学策略、完善课程体系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促使教师不断自我成长。
  (三)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建构适合不同学生多元发展的路径,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发现学生的不同潜质,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尊重和鼓励个性发展;丰富“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资源,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创特色品牌学校。
  三、“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学校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设计者。教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优势,自主设计课程和实施课程。同时,学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设计、实践、体验和创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一致性原则
  学校从实际出发,遵循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课程的总目标。学校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先进性原则
  学校将最前沿的STEAM教育理念融入学科课程,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UMU互联网平台,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教育改革趋向,体现了课程的个性化优势,符合学校的育人理念。
  (四)发展性原则
  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经验为突破口,科学设计课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四、“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理论学习——树立学习者课堂理念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小班化环境教育的工作要求,全面分析教师、学生以及当前的课堂现状,从影响课堂高效的因素入手分析,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积极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理论学习,树立“还教于学、还学于生、还生于人”的学习者课堂理念。
  (二)实践研究——建立“三維四步”学习者课堂模式
  在区域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中,学校根据教育局课程顶层设计,分别从课程的理念层、规则层、操作层来进行研究,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化学习者课堂。通过教学研讨、课堂观摩、课程开发、校内培训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空间,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
  学校采用“走出去,带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外出培训的机会,让教师接触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再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和其他教师做经验交流和推广,总结归纳出我校的“三维四步”学习者课堂模式。模式中的“三维”主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包括教师课堂情境的创设、课堂载体的有效使用和教师课堂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四步”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包括“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归纳小结与教师点评环节”。
  (三)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STEAM+古汉字”UMU个性化课程实践
  我校依托UMU平台,以研析古汉字为载体,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开发“STEAM+古汉字”UMU个性化课程体系,通过UMU将现有的课件、视频转化为在线互动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选择的个性化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五、“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的运行机制   (一)完善课程设计
  教师依据课程的背景,本着“让每一位教师都成长,每一学生都进步,每一位家长都满意”的宗旨,课程目标的设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三维目标。教师将学科素养目标和传统文化方面的目标有机整合,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出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会产生新的目标、问题,教师要对其存在的价值加以引导,并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新生态学习者课堂的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发“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搭建个性化展示平台,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課程体系。
  (二)整合学科资源
  教师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教师要重视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即面对同一课程资源,要尽可能全方位地融入多个学科;要注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创新性、实效性,并依此为载体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理念,开阔学生眼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养;还要在不断地在总结中修改和完善课程,保障课程良性发展。
  (三)使用信息化平台
  UMU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学习方式,无论使用电脑还是移动终端,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UMU跟教师和同伴学习。通过UMU,可以将现有的课件、视频转化为在线互动课程,也可以借助UMU轻松制作高质量微课进行课程直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选择的个性化课程,并搭建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
  (四)建立5C模型评价体系
  “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采用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评价既反映认知要求,又体现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既反映结果目标,更突出过程目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六、“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的案例
  以 解“月”字观圆之奥秘的“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为例。
  (一)课程设计背景
  新课改要求教学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要把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学科整合,开发“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程设计意图
  “圆”是一种特殊的几何图形,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地位,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它深深蕴含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思想中,又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解‘月’字观圆之奥秘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将中国“圆”的文化与数学“圆”的知识融合,贯穿科学、技术、工程、艺术领域。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圆和半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如何用两圆的半径r1、r2与圆心距的关系来判别两圆的位置关系;理解中国的“圆”文化,了解圆在生活中各领域的应用,会以圆为背景设计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类比研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再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出发,让学生寻找两圆具有不同的位置关系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通过查找、收集生活中与圆有关的材料,探索不同学科领域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等活动,从探索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通过对“月”“圆”有关文化的研究,培养了学生合作沟通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素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圆的数学美和中国“圆”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四)课程设计支架
   课程设计支架如图1所示。
   (五)课程实施
   以“活动一”为例。
   1.你认识下面的古汉字(如图2所示)吗?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学生回答略)
   2.闯关
   (1)写“月”字
   选择你最喜欢的字体,写出最漂亮的“月”字。
   (2)解释“月”字
   查找“月”字的释义。
   (3)说“月”字
   教师依次给出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望月、下弦月的图片,要求学生了解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
  总之,学校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课程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学校秉承“让每一位教师都成长,每一学生都进步,每一位家长都满意”的宗旨,将会更深入地研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文化、学校文化相融合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展示平台,不断打造个性化新生态校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孔丁嘉,夏志刚.STEAM+个性化学习[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孔丁嘉.互联网-STEAM个性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师博览,2018 (4).
   [3]岳伟,刘贵华.走向生态课堂:论课堂的整体性变革[J].教育研究,2014(08).
  (责任编辑:孙丽英)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区也相应出台了《中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对教师育德能力、本体性知识学习力、学生学习指导力
期刊
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把班级建成苏霍姆林斯基所期望的那种“平和愉悦的精神共同体”,应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追求。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有效实施班级授课制的重要组织形式。班级管理是教师(主要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
期刊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光纤氧化传感器,测定溶解氧简便、快速、准确,有一定的应用开发价值.
教育部于2000年10月颁发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以完善和规范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突出语言应用,实行分级教学和分类指导是它的一个主要特点
基层统战工作是整个统战工作的根基所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统战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由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其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近年来,泰州市深入
期刊
该文简单阐述了研制光纤用户接入网用低成本高可靠光收发合一模块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概况及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研究人员研制光收发合一模块的设计思想、设计原理、特点
该文基于荧光物质的温度-荧光特性所提出的微型探头结构的全光纤荧光温度计,采用双通道荧光线强度之比以及光源反馈等技术,实现0-100℃范围的温度测量,误差小于0.5℃。该文讨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