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性降息潮和外币贬值情况下,外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幅缩水。分析认为,理财市场的保守风气已普遍蔓延,跑输存款利率的情况或将延续。
根据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统计,从今年1月31日至2月5日的近一周时间内,15家商业银行仅发行了40款理财产品,平均每家银行的发行数量还不到3款。银行理财市场的牛年开局并没有走牛,产品发行呈现低迷状态。
春节过后,低于1年期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比比皆是。此外,包括工行在内的部分中外资银行还多次调低了滚动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一些短债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连续数月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例如,2月2日浦发银行发行的“汇理财”09年第1期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只有1.45%,工行一款投资债券票据市场的14天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也只有2.3%。滚动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被大幅调低。自3月3日起,工行已决定将“灵通快线”——固定期限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4周滚动型)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调整为1.9%;自3月10日起,将第二期“灵通快线”——固定期限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也调整为1.9%。而在此之前,这两款灵通快线预期收益率均为2.4%。
产品投资期限缩短也成为牛年理财市场的一大特点,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集中在1-3个月,6个月产品已经算长期,1年以上理财产品基本绝迹。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缩水
2月受澳元大降息和国际市场持续低利率环境的影响,外汇理财产品收益大降。在又一轮全球性降息潮中,国内商业银行近期发行的外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幅缩水。
招行2月5日发行了4款“安心回报”系列外汇理财产品,其中3个月期澳元产品收益率为2.80%,比1月19日同类产品收益率下降了20个基点;欧元3个月期产品收益率为1.50%,比1月8日同类产品下降了50个基点;港币和美元6个月期产品收益率也均比前一期略有下降,6个月美元产品预期收益率1.2%。
同样,中行2月5日发行的6款“聚汇宝”期限可变外汇理财产品中,3个月期美元产品收益率较前一期下降了30基点,仅为0.70%;6个月欧元、澳元、英镑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1.40%、2.0%和1.50%。
光大银行2月3日始发的“A计划”1年期美元产品收益率仅为1.80%,其上一期产品收益率还有3.10%,缩水幅度超过4成。
春节前一周,3个月期美元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首次降至1%以内,仅为0.9%;6个月期港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0.9%,同样首次低于1%。
国内银行发行的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海外的债券和外币存款,而国际外汇市场整体低利率的环境,使国内发行的外汇理财产品收益大幅缩水。美元目前接近零利率令美元理财产品甚至很难设计,除此之外,澳元、欧元和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都出现明显下跌,这使国内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同时又面临较大的汇兑损失。
国内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的数量在近半年内急剧减少一半左右,很多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发行量都进入了寒冰期。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数据统计,今年1月,中外资银行共发行外币理财产品62款,其中,美元理财产品发行数为33款,欧元理财产品发行数为5款,澳币理财产品12款,港币理财产品发行数为9款,英镑理财产品2款,加元理财产品1款。
瑞银财富管理中心的《2009年瑞银环球展望》研究报告认为,美元的复苏将是短暂的。由于美元、美元债券是许多外汇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在美元进入零利息时代后,不少财富管理机构也开始看淡美元理财产品。
目前,美元和港币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与同期定存利率(采用中国银行外币存款利率)相比,优势已大大降低;但欧元和澳元理财产品年收益率相对于同期定存利率,仍然具有一定优势。
结构产品“春意萌动”
今年1月以来,不仅荷兰银行、花旗、汇丰等外资行加大了结构性产品的推出力度,交通银行等中资银行也迈出了发行脚步,结构性产品或将成为银行突破理财困局的切入点。
花旗银行的“5年期挂钩股票每日可自动提前终止澳元票据”是今年的首款QDII产品,挂钩包括中国移动等3只在香港上市的重要电信股票。该产品是一款保本浮动型收益的结构性产品,投资期第一年可以获得固定收益,在设计上比直投境外开发基金型产品更为稳健。
荷兰银行1月下旬推出的“市场中立策略系列亚洲100指数挂钩美元8年期产品”,虽然其收益与亚洲100指数挂钩,但追求的是不受市场方向影响的绝对回报。该指数采用低买高卖策略,同时建立多头和空头头寸,该产品每周动态调整表现资产(指数)与保本资产(债券)的比重以实现本金保障,产品最终的表现与单一股票甚至指数没有直接关系,投资时机和市场方向逆转都不会对产品产生致命的冲击。
近期结构性产品重新被银行(尤其是外资行)看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普遍预期2009年资产价格有望继续振荡,市场上的结构性产品希望通过标的资产的绝对波动幅度来实现高收益。
目前商品市场仍然下跌,投资风险较大,因此鲜有商品挂钩型理财产品发行。近期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全部为保证最低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综合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和产品的设计理念,表明结构性理财产品开始重回稳健,回避市场风险。
根据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统计,从今年1月31日至2月5日的近一周时间内,15家商业银行仅发行了40款理财产品,平均每家银行的发行数量还不到3款。银行理财市场的牛年开局并没有走牛,产品发行呈现低迷状态。
春节过后,低于1年期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比比皆是。此外,包括工行在内的部分中外资银行还多次调低了滚动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一些短债型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连续数月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例如,2月2日浦发银行发行的“汇理财”09年第1期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只有1.45%,工行一款投资债券票据市场的14天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也只有2.3%。滚动型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被大幅调低。自3月3日起,工行已决定将“灵通快线”——固定期限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4周滚动型)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调整为1.9%;自3月10日起,将第二期“灵通快线”——固定期限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也调整为1.9%。而在此之前,这两款灵通快线预期收益率均为2.4%。
产品投资期限缩短也成为牛年理财市场的一大特点,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集中在1-3个月,6个月产品已经算长期,1年以上理财产品基本绝迹。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缩水
2月受澳元大降息和国际市场持续低利率环境的影响,外汇理财产品收益大降。在又一轮全球性降息潮中,国内商业银行近期发行的外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幅缩水。
招行2月5日发行了4款“安心回报”系列外汇理财产品,其中3个月期澳元产品收益率为2.80%,比1月19日同类产品收益率下降了20个基点;欧元3个月期产品收益率为1.50%,比1月8日同类产品下降了50个基点;港币和美元6个月期产品收益率也均比前一期略有下降,6个月美元产品预期收益率1.2%。
同样,中行2月5日发行的6款“聚汇宝”期限可变外汇理财产品中,3个月期美元产品收益率较前一期下降了30基点,仅为0.70%;6个月欧元、澳元、英镑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1.40%、2.0%和1.50%。
光大银行2月3日始发的“A计划”1年期美元产品收益率仅为1.80%,其上一期产品收益率还有3.10%,缩水幅度超过4成。
春节前一周,3个月期美元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首次降至1%以内,仅为0.9%;6个月期港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0.9%,同样首次低于1%。
国内银行发行的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海外的债券和外币存款,而国际外汇市场整体低利率的环境,使国内发行的外汇理财产品收益大幅缩水。美元目前接近零利率令美元理财产品甚至很难设计,除此之外,澳元、欧元和英镑兑人民币的汇率都出现明显下跌,这使国内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同时又面临较大的汇兑损失。
国内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的数量在近半年内急剧减少一半左右,很多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发行量都进入了寒冰期。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数据统计,今年1月,中外资银行共发行外币理财产品62款,其中,美元理财产品发行数为33款,欧元理财产品发行数为5款,澳币理财产品12款,港币理财产品发行数为9款,英镑理财产品2款,加元理财产品1款。
瑞银财富管理中心的《2009年瑞银环球展望》研究报告认为,美元的复苏将是短暂的。由于美元、美元债券是许多外汇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在美元进入零利息时代后,不少财富管理机构也开始看淡美元理财产品。
目前,美元和港币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与同期定存利率(采用中国银行外币存款利率)相比,优势已大大降低;但欧元和澳元理财产品年收益率相对于同期定存利率,仍然具有一定优势。
结构产品“春意萌动”
今年1月以来,不仅荷兰银行、花旗、汇丰等外资行加大了结构性产品的推出力度,交通银行等中资银行也迈出了发行脚步,结构性产品或将成为银行突破理财困局的切入点。
花旗银行的“5年期挂钩股票每日可自动提前终止澳元票据”是今年的首款QDII产品,挂钩包括中国移动等3只在香港上市的重要电信股票。该产品是一款保本浮动型收益的结构性产品,投资期第一年可以获得固定收益,在设计上比直投境外开发基金型产品更为稳健。
荷兰银行1月下旬推出的“市场中立策略系列亚洲100指数挂钩美元8年期产品”,虽然其收益与亚洲100指数挂钩,但追求的是不受市场方向影响的绝对回报。该指数采用低买高卖策略,同时建立多头和空头头寸,该产品每周动态调整表现资产(指数)与保本资产(债券)的比重以实现本金保障,产品最终的表现与单一股票甚至指数没有直接关系,投资时机和市场方向逆转都不会对产品产生致命的冲击。
近期结构性产品重新被银行(尤其是外资行)看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普遍预期2009年资产价格有望继续振荡,市场上的结构性产品希望通过标的资产的绝对波动幅度来实现高收益。
目前商品市场仍然下跌,投资风险较大,因此鲜有商品挂钩型理财产品发行。近期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全部为保证最低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综合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和产品的设计理念,表明结构性理财产品开始重回稳健,回避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