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自主欣赏雨中校园美景
师我们欣赏过春光明媚的校园美景,可今天却下起了小雨,雨中的校园和阳光下的校园会有何不同呢?
生叶子上、花瓣上会有很多小水滴,地上也会有小水潭……
师:雨中的校园或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大家想去雨中的校园走走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组成游览小组,设计自己的游览路线,一起去欣赏雨中的校园美景。注意观察雨中的景物有什么特别之美。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路线,结成小组,分别到校园中游览。教师随机引导观察)
2 交流游览顺序与独特的发现
(I]师大家游览得快乐吗?谁能给自己刚才的活动起个题目?
学生提出漫步雨中仙境、雨中游校园、春雨中的校园、雨中仙境……
(2)师:谁愿意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大家说说你的游览路线…
教师出示:
迎着…踏着…
绕过……穿过……走过
站在……钻进……顺着……
走出……来到……
生:我们出了教室,很快就到了鸟巢下,然后绕过下沉广场,穿过银杏林,来到了“桃花源”,最后走过操场,返回教室。
生我们站在下沉广场欣赏了草坪和花坛,然后钻进竹林,顺着操场来到了小池塘,最后返回教室。
(3)师: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游览,路线听起来非常清晰。尽情饱览了雨中校园的美景后,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谁能说说你的独特发现和感悟?
生:池塘边,几棵柳树亭亭玉立,甩着又长又细的辫子。走近一看,才发现长长的柳条上星星点点地粘着米粒般大小的嫩芽,可爱极了!
生(评):你的观察真仔细,把嫩芽比作米粒也特别贴切,非常形象。
生:蹲在石板桥上,细细地观察波纹的律动和小鱼的举动。灰白色的小鱼藏在石缝里,很惬意呢!
生(评):在你的眼里,小鱼很会享受!特别活泼可爱。
生:绣球花的叶子悄悄地爬上了光秃秃的枝头,数一数一共有八片叶子,样子很像含苞待放的玫瑰,我把它叫做“绿玫瑰”。桂花树也发了芽,它的芽又细又尖,好像是春姑姑的绣花针。
生(评):你的想象真奇特,把绿叶子比作绿玫瑰,把桂花叶芽比作春姑姑的绣花针,真让人惊叹!
师:这些同学的观察非常仔细,而且感受非常独特,又运用了丰富的表达方法,所以听起来,仿佛雨中的一幅幅美景就在眼前。
3 因势利导,趁势进行写作练习
(1)出示习作要求(略),请学生在游览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习作。
(2)教师随机指导写作。
(3)进行写作交流。
①朗读优秀作文,引导学生体会如何仔细观察景物,启迪每个孩子独特的发现和感悟。
②朗读需改进的作文,讨论文章不足在哪里,如何修改。
[设计意图]
让孩子写自己想说的话,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去表达,敢于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为此,我首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进行雨中游览校园的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游览得兴致盎然,独特的发现就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由此可见,让孩子快乐地游览校园是此次写作课的第一步。
观察之后,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观察所得的梳理。我设计了口头交流的两个重要环节。首先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词语,将自己游览的路线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是为教学目标中“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作铺垫。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同时还请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论,学习别人描述中的精彩之处。
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的口头表达边梳理边进行写作练习。最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优劣习作,让学生对优秀习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对有问题的习作能进行分析并加以修改。
整个教学过程放手而不放任,自由而不自流,发言丰富而不杂乱,环环相扣互相促进。
(孙 晶)
师我们欣赏过春光明媚的校园美景,可今天却下起了小雨,雨中的校园和阳光下的校园会有何不同呢?
生叶子上、花瓣上会有很多小水滴,地上也会有小水潭……
师:雨中的校园或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大家想去雨中的校园走走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组成游览小组,设计自己的游览路线,一起去欣赏雨中的校园美景。注意观察雨中的景物有什么特别之美。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路线,结成小组,分别到校园中游览。教师随机引导观察)
2 交流游览顺序与独特的发现
(I]师大家游览得快乐吗?谁能给自己刚才的活动起个题目?
学生提出漫步雨中仙境、雨中游校园、春雨中的校园、雨中仙境……
(2)师:谁愿意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大家说说你的游览路线…
教师出示:
迎着…踏着…
绕过……穿过……走过
站在……钻进……顺着……
走出……来到……
生:我们出了教室,很快就到了鸟巢下,然后绕过下沉广场,穿过银杏林,来到了“桃花源”,最后走过操场,返回教室。
生我们站在下沉广场欣赏了草坪和花坛,然后钻进竹林,顺着操场来到了小池塘,最后返回教室。
(3)师: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游览,路线听起来非常清晰。尽情饱览了雨中校园的美景后,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谁能说说你的独特发现和感悟?
生:池塘边,几棵柳树亭亭玉立,甩着又长又细的辫子。走近一看,才发现长长的柳条上星星点点地粘着米粒般大小的嫩芽,可爱极了!
生(评):你的观察真仔细,把嫩芽比作米粒也特别贴切,非常形象。
生:蹲在石板桥上,细细地观察波纹的律动和小鱼的举动。灰白色的小鱼藏在石缝里,很惬意呢!
生(评):在你的眼里,小鱼很会享受!特别活泼可爱。
生:绣球花的叶子悄悄地爬上了光秃秃的枝头,数一数一共有八片叶子,样子很像含苞待放的玫瑰,我把它叫做“绿玫瑰”。桂花树也发了芽,它的芽又细又尖,好像是春姑姑的绣花针。
生(评):你的想象真奇特,把绿叶子比作绿玫瑰,把桂花叶芽比作春姑姑的绣花针,真让人惊叹!
师:这些同学的观察非常仔细,而且感受非常独特,又运用了丰富的表达方法,所以听起来,仿佛雨中的一幅幅美景就在眼前。
3 因势利导,趁势进行写作练习
(1)出示习作要求(略),请学生在游览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习作。
(2)教师随机指导写作。
(3)进行写作交流。
①朗读优秀作文,引导学生体会如何仔细观察景物,启迪每个孩子独特的发现和感悟。
②朗读需改进的作文,讨论文章不足在哪里,如何修改。
[设计意图]
让孩子写自己想说的话,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去表达,敢于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为此,我首先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进行雨中游览校园的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游览得兴致盎然,独特的发现就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由此可见,让孩子快乐地游览校园是此次写作课的第一步。
观察之后,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观察所得的梳理。我设计了口头交流的两个重要环节。首先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词语,将自己游览的路线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是为教学目标中“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作铺垫。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同时还请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论,学习别人描述中的精彩之处。
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的口头表达边梳理边进行写作练习。最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优劣习作,让学生对优秀习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对有问题的习作能进行分析并加以修改。
整个教学过程放手而不放任,自由而不自流,发言丰富而不杂乱,环环相扣互相促进。
(孙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