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际学生的“汉语俗语与文化”微课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zh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是汉语语汇系统的重要部分,是汉语学习者真正理解汉语、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突破口.俗语教学对培养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帮助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成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常见形式.其授课内容“短小精悍”,具有灵活性、互动性,可重复观看的特点,正在成为更多学习者的新选择.文章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汉语俗语与文化”微课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国际学生对微课的认可度,根据调查结果总结课程优势,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研究了在不同情境下,汉语说话者所选择的不同感觉表达的特征及其理据,认为在现代汉语感觉表达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语气,即“事实陈述”语气和“感觉直抒”语气.“事实陈述”语气用于答问、叙述说话者认知的事实等场合,“感觉直抒”语气用于直接抒发说话者即时感受的场合.在形式上,程度副词“很”与感觉词的搭配,用于“事实陈述”语气;程度副词“好”与感觉词的搭配,以及感觉词的重复形式,用于“感觉直抒”语气;光杆形式的感觉词则可进入两种语气.
古代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词语,是研究古汉语词汇之难得语料.其中“艳射”当释为“照耀”“闪耀”;“茫昧”当释为“茫然无知”或“茫然无知貌”,“无知”即“不知晓”义.
姓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也往往希望有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当引入姓名文化教学与中文名赏析,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理解.可运用的教学策略包括给学生起名字、帮学生改名字、取名字趣味练习、专题讲座与研讨等.其中,华裔学生群体比较特殊,引导他们真正理解自己的中文名,可更好地帮其认识自己的中华文明之“根”.
“人家”是一个口语常用词,具有名词、代词两个词性.文章在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人家”的使用偏误总结后,发现词汇偏误和语用偏误较多,常与近义的名词、代词混用,本身性度、语气也存在误用.教师需利用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法加强练习.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正确语体意识,在相应语体下使用恰切的词汇.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与学习者学习的必备工具,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息息相关.《发展汉语》系列教材已被很多高校汉语学习者所喜爱.其中,中高级阅读教材词次数呈递增趋势,词种数与HSK等级词汇的占比度、覆盖率和关联度逐步提高.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现象.这些都可为阅读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第二语言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路径也发生了变化.笔者将借助学校的合作平台与混合式教学改革资源,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利用中外学生互联互助的优势,贯彻“以学习为中心”“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提出采用共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设计.旨在利用中外学生的天然信息差,创设真实的目的语环境,帮助学生们在“用中学”“真实中学”“差异中学”,挖掘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的深度,提高教学与实践的效率.
“翻转课堂”是网络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与传统教学不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师生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分为课前知识学习与课上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课前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自主学习,课上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生生合作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文章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从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汉语课堂出发,以《苹果一斤多少钱》为例,设计了泰国高校汉语教学的“翻转课堂”,并详细列出了具体的教学步骤.最后对比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并提出了优化“翻转课堂”的三个策略.
婚俗文化作为极具我国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引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分析婚俗文化与对外汉语词汇以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书,它的一种解释字义的方式是:A,B也.B是一个单音节词.大多数情况下,B是A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少数情况下B是A的同源词.包含在这种释义形式下的同源词,已为前贤时人搜罗殆尽.文章补充了一些例子,并从语音和词义方面加以说明.
王力《古代汉语》经数次修订,仍存“微瑕”:“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之“载”,当通“戴”,意为“用头顶着”;《韩非子·五蠹》所攻讦的“五蠹”中的“学者”除“儒生”之外还包括“墨者”,而“患御者”,应该是“积于私门、害怕守御、逃避兵役的人”;“是其为人也”的“其”当读jī,作助词“之”“的”讲;“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和“乃自强步”中的“乃”,当通“仍”,“仍然”之义;“一悟万乘之主”之“悟”,当通“晤”,“遇到”“见到”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