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领略真情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xku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表述较为模糊,特别是部编本将文言文学习从原来的六年级直接下放到三年级,“怎么教文言文”引起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思考。笔者通过对学生与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出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丰富文言诗文的内容、抓住关键和补充未有体验三方面进行教学策略调整,提出建立较为科学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启蒙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言文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对文言文阅读做出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1]的要求,在小学三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以“诵读优秀诗文”泛泛而谈,对教师的指导性不强。然而,2017年9月起,统编本语文教科书推行全国,这套课本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入文言文,一直延续到六年级下册,每册书中选编的文言文的数量不等、类型不一,学习要求不尽相同。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不同步,“怎么教文言文”就成为了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文言诗文的教学现状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顾振彪等学者倡导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建立文言文教学体系。小学文言诗文的教学引起了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学生访谈与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于文言诗文的感受与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文言诗文,能够端正学习动机,一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积累,更多的学生积累文言诗文较为被动,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为积累的驱动力。调查还发现,学生积累的文言诗文以课本为主,课外积累较为薄弱。
  综合多名学生的访谈发现,一部分学生认为,汉字意义的演变阻碍其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他们认为学习文言文最大的困难在于古今词义、词性的变化,字词解释直接影响文章的理解;丰富的文学常识对于精准领会文本的思想与情感很重要,大部分学生有意识地结合诗文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解析,但是在文章表达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感受力不足。
  小学教师对于文言文的定位是,传承古文字文化,关注文化精华的育人功能。教学目标的设置与现代文阅读类似且更浅显,教学方式日益丰富,小学教师的文言文教学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共同鉴赏的方式较多,70%的教师经常安排多种表演、活动等,30%也能根据教材要求进行师生、生生活动或活动安排。教师们认为当前文言文教学的最大障碍也是各不相同,30%的教师认为专业水平有限,30%的教师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脱节晦涩难懂,2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10%的教师认为文言文的实用性不强、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以上调查,可以较为清晰的意识到文言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限制了文言诗文的教学水平;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没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小学阶段文言诗文教学体系有待补充完善。
  二、文言诗文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文言诗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反复诵读、营造情境等方法丰富文本内容,提高学生对文言诗文的理解与感悟;丰富文本内容,也是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抓住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文本拓展,加深学生的领悟,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发挥文言诗文的价值。
  1.丰富文言诗文的内容
  深入、反复诵读丰富文本的内容,是读懂文言诗文的基础。
  (1)反复诵读,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多读书,反复诵读。这里的“读”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层次上的提升、阅读质量的提高。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学生读过几遍就能理清两小儿的观点和各自的理由;再读时,思考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是视觉效果,“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是通过对温度的感知说明的;接着读,自然而然地发现他们谁也驳不倒对方,这时就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深入理解课文;还可以接着读,发现两小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都能找到各自的事实依据,“孔子不能决也”就顺理成章了。可见,“读百遍”要伴随逐步深入的思考,才是有意义的、有质量的阅读。
  徐复观先生认为,真正好的诗文,“必定是先摄取在诗人的灵魂之中,经过诗人情感的熔铸、酝酿,而构成他灵魂的一部分,然后再挟带着世人的血肉以表达出来”。[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作者的经历,每一段经历都是对作家灵魂的又一次淬炼。要想真正走进文本,就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同一位作者在不同時期的写作风格是有很大不同的。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风格清新,咏早春,摹似有却无的色彩。此诗作于韩愈56岁时,他功成名就,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舒适、清新的美感跃然纸上。与《马说》一文流露的郁郁寡欢与愤懑形成鲜明对比,《马说》形象地描述千里马的遭遇。如果不结合作者的坎坷遭遇,很难理解他怀才不遇与对统治者催才人才的控诉,体会不到作业用比喻说理的精彩之处。结合作者的际遇,能够更好地获取文章表达的观点,理解古文传达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同题材的作品对比读,互为补充。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与周密的《观潮》对比阅读,朗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结合“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3],展开想象,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奔腾壮美。
  (2)技术辅助,营造动态古文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有着显著影响,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动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古文的意境中感受、体悟,从而强化学生文言文的感知能力。《伯牙鼓琴》的课堂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教师在配乐中讲述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学生在乐曲的流转中领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理解句子意思,想象浩瀚的画面;配乐朗读,让学生体悟人物情感,领会“知音”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   (3)丰厚积淀,强化教师的示范性
  阅读是增加文化积淀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化积淀最直接的方法。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诵读。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充分的诵读比繁琐的讲解更便于走进文本,让学生更能体味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小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强,教师的示范性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在低年级诵读古诗时以排除生词干扰的领读为主,在中年级朗读文言文时以明确停顿的带读方式为主,在高年级诵读文言诗文时以声情并茂地朗读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只有多读、读好的作品,潜心研究诵读知识,努力丰厚自身的文言诗文积淀,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
  2.抓住文言诗文的关键
  丰富文本的内容,是读懂文言诗文的基础;聚焦文本的核心,是领悟文言诗文表达情感的关键。
  于永正先生执教的《杨氏之子》,锁定“甚聪惠”,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深刻体会杨氏之子能听懂“弦外之音”、反应快“应声答曰”、巧妙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勾勒出聪惠、知礼的小儿形象。[4]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最核心的字是“愁”,是羁旅他乡的“客愁”,将日暮泊舟、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影染上客居他乡的惆怅、仕途坎坷的失意,情景相生,“愁”无尽。准确捕捉诗文之眼,领略“言虽止,意未尽”。
  3.补充未有经历的体验
  学习文言诗文,最终的目的是把它读活,把自己放到诗文之中,吟诵、想象、品味,体验作者的感受。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阕通过夏夜的景物和作者的感受,传达丰收年景的喜悦。现在的小学生没有类似的经历,只能通过朗读理解农民的欢乐,通过体会语言的节奏,体验丰收的幸福。
  三、构建文言诗文教学体系
  经过深入的文本研究,学生对文言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丰厚了文学积淀。但是,小学各年级对文言诗文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如何构建小学阶段的文言诗文教学体系呢?当下,语文教学逐渐走出“文白之争”,文言文教学的形势越来越好,是构建小学文言文教学启蒙体系的好时机。
  小学作为文言文教学体系的启蒙阶段,第一学段文言诗文占课文总数的20%,以诵读蒙学读本中的文言小段为主,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文言诗文的亲近感;第二学段文言诗文占25%,内容以浅易的文言诗文为主,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进行理解;第三学段文言诗文占30%,以经典文言诗文为主,培养学生的感受力。[5]
  启蒙阶段把诵读放在首位,学生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言文,获得阅读迁移文言文的能力。著名学者吴晗认为:“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只要能坚持一个礼拜背一篇古文,十二个月背完五十篇,一年就可以过关。”[6]打下五十篇的文言文基础,可以进一步阅读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古文,打开古老中国的文化大门,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丰富文言诗文的内容,抓住“文眼”,补充文本留白,使学生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化了师生对文言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扩充了文学积累。将文言诗文教学放入小学语文的整個教学系统中,使各学段的培养目标更清晰,更为系统地培养学生对文言诗文的感受力与审美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徐复观.中国文学论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
  [3] 西渡.名家读古文(二)[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280-287.
  [4] 陶本一.30年教学理论与实录精华(小学卷)[C].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372-381.
  [5] 顾振彪.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6(5):3-13.
  [6] 吴晗.文言文教学论集[C].天津:新蕾出版社,1986.404.
  注:本论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文言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初步鉴赏传统文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DDB18263)的结题成果,论文作者为课题负责人于录心。
其他文献
摘要:线段图法作为一种属于数形结合的重要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主要能够起到以下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直观展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方便学生理解;线段图法还能提高学生在解题中对数量关系的判断能力,从而减少学生的出错情况;线段图法还能有效开拓学生的解题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可以看出,线段图法是有着这三大不同层次上的积极作用,本文即按照此三方面来解析,以具体阐述线段作图法在数学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要:我校政史地课题组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开发研究出新考试背景下政史地学科校本教材。可鉴于课题研究的难度和专业水平的限制,使得该课题研究也呈现出了一些不足。此文通过反思与展望,旨在使该课题研究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也让有课题研究热情的同行们能及时修正这些课题研究的不足和偏差,在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政史地 校本教材 反思 展望 可持续  政史地学科校本教材旨在适应
期刊
叶圣陶曾说这样一句话:“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相信这也是很多语文老师的深切体会。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自改作文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对乡镇小学自主作文评改方法的探究做了两年多的研究,我积累了几点经验,现归纳如下:  一、激发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会列举一些关于名人修改作
期刊
家长,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教育者和执行者,因此家长的教育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实施,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  一、关于家长家庭教育素质思考内涵的研究  家长的教育素质就是指家长运用多种知识实施家庭教育的技能和技巧,家长的教育技能和技巧又主要体现在了解孩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研究更侧重于把家长教育素质理解为能力。家长素质分为了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特殊素质即我们所说的教育素
期刊
通过对体育课的调查中发现,现在学生们不爱上田径课的现象极为严重,与其它运动课程相比,田径课较为枯燥,体力消耗大,相对而言更多学生热衷于一些轻松项目或者趣味性更强的球类运动。这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不仅要承担着教育者的身份,还要充当研究者的身份,研究分析如何上好田径课,怎么解决多年来田径课程开展尴尬局面。跳远是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内容,难度大,动作技术高,是田径课教学的一个突破点。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其它领域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应保证学生学习方式合理性。同时彰显学生在初中数学中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各项数学知识。而且现代化教育行业高速发展条件下,教师应转变固有教学方式,并在新型教学方式支持下提高学生对各类学习模式掌握力度。引导学生应用创新模式学习各项数学知识。严防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问题,以此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稳步开展。  一、传统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学习型备课组应该是新老师快速成长的摇篮,学生进步的助推器,学校发展的关键。可是备课组大都流于形式,成员之间疏于学习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例,从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明确学习内容、细化学习目标,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完善评价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高中英语学习型备课组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评价机制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于高中学生的英语教育是全方位的,既要培养学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有效性低的问题。本文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有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  尽管我们已经逐渐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教育,但我们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且信息技术教育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由于高中
期刊
摘要: 艺术教育有提高并完善人的素质的独特作用。美术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小学期间的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促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情境教学的实施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过多的创设情境以及创设不适当的情境不但不会有利于教育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实施的效果。文章主要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适切性。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该文章这样的研究依然很薄弱。此文章主
期刊
2017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地理学习之后所形成的品格与关键能力由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构成,四个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其中人地观念是地理学科和地理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是地理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实践力是区域分析的实践应用,是调用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