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也是一种资源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在班里引入自选座位机制后,令人头疼的座位就变成了一种资源。我提倡学生对自己的座位也要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当然,这样的权利也是受到很多规则约束的。在座位排布上,我有非常明确的的原则(规则):
  1.排座位不考虑视力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近视,看不清可以配眼镜,而不能作为向前调座位的理由;
  2.身高是重要考虑因素,尽量不让前面的人挡住后面人的视线,长得最高的人只能坐后排;
  3.男生和女生可以同座位,大家都是好同学,男女间没有界限;
  4.同桌需要经常换,试着和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一般一个学期可以调整一次;
  5.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排座位的依据;
  6.好的位置和相对差的位置需要轮流坐。
  原则确定后,接下来是对坐在不同座位上的同学的要求:
  如果你坐在一个公认的好位置上,那么请你珍惜你的座位,好好听课。如果你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被老师批评,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说明你并不需要这样的好位置,违纪累计到一定次数,那么请你将座位让出来,给那些想学习的人。
  如果你认为你的座位不理想,想换一个好位置,那么请你在现有的座位上好好表现,不能因为座位不好就不听课,如果以为没有坐好位置就不好好学习,那么你的要求将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现在的座位上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调换座位时才会被优先考虑。
  在座位问题上表现出大度、谦让、顾全大局的同学,在调整座位时将优先考虑,或在其他荣誉问题上给予补偿,不让老实人吃亏。
  当然,让学生自选座位有个前提,那就是班额不能太大,最好控制在40人以内。
  首先,改革通常的两人同桌的现象,实行单人单座。我的班里有36人。于是,我把原来大家习惯了多年的每间教室4大组,每人都有同桌的传统编排改成6个小组,每组6个座位,正好36个,这样,为我实施下一步计划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报到第一天,我故意晚到点,让孩子们先以最原生态的状态入座。然后,我在班上宣布:暂时不由我指定座位,排座次表,而是改成大家每天自己选择座位,试行一段时间后,磨合得差不多了,再把座次排好。
  此语一出,全班哗然,同学们从未享受过这样的自由。很多人一开始都不相信,但是,我的口气又不容置疑——每天来得最早的人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座位,反之,来得最迟的只能坐最后剩下来的座位。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是我排座位,无论怎么排都有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现在实行先到先得,其实就是一种公平,而且是目前状况下最大的公平。
  既然这样做很公平,那么为什么别的班主任都不敢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敢去尝试,担心这样搞班级非乱不可!别的不说,座位天天在变动,老师记不住学生名字,学生没有了组的概念,交作业、收作业等等都会出现一些麻烦。但是,我认为既然这样做公平,那就尝试去做,至于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再去解决不就行了吗?不能因为会有问题就不敢前进,否则,教育何谈创新?
  第二天,不仅没有一个人迟到,而且全班到校时间大大提前。
  但是,实践证明,完全开放自由选择座位,弊大于利。首先,这样的机制造成了同学们争相早到的局面,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唯恐来迟了没有好座位,特别是对于家住得比较远的同学不公平。其次,此举有可能会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或由此产生一些不正之风,比如帮好朋友抢占座位。再次,身高比较高的同学占据了前排的位置,会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影响上课效果,等等。
  但我还是坚持这种开放的做法,因为我要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学生感觉到好座位的价值,让他们明白,在班集体中没有什么是你理所当然应得的,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
  抢座位导致班上一片混乱:学生心理压力大、晚上睡不着甚至做恶梦,生怕去迟了没有好位置;家长向我抱怨,自抢座位以来,孩子和大人都没睡过一个好觉;科任老师抱怨座位天天换,对上课极为不利……但我依然顶住压力,因为我知道改革是需要有勇气的,更是要承受压力和非议的。现在的乱是为了将来的不乱,现在的“抢”是为了将来的“让”。这是座位改革计划的一个步骤,少了这一环,接下来的工作便很难开展。
  网是撒开了,接下来要逐渐收拢。
  自选座位一段时间后,抢座位的好处和弊端充分显现。此时,我抓住时机,在班级树正气,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我在班里暗示,男生尤其是“身材伟岸”的男生要有绅士风度,要顾全大局,并提议男生即使来得再早,也不要抢占前三排的座位,以免挡住后面的同学。第二天,没有一个男生坐在前三排——毕竟,没有哪一个男同学愿意被人背后议论为不讲风度,和女生抢座位。道德的约束力往往比强制规定更管用。而对于第一排这一“稀缺资源”,我们则规定谁坐谁就是当天的组长,负责收作业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做既可以使权利和义务挂钩,又方便管理。这也是一种“找平衡”的做法:获得好位置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此一来,虽然没有明确地排座位,但教室的座位变得整齐多了。乱跑的野马终于开始套上了缰绳,逐步从混乱走向有序。这个小小的约束,也让同学们开始明白生活在集体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
  与此同时,对已经发现的不正之风加以纠正。我接受大家的投诉,明确表态,如果发生诸如替别人抢占座位或者因为抢座而发生冲突等现象,当事人将被取消选择座位的权利。同时,表扬大家的总体表现,为了好座位而起早,是为了更好地听课,搞好学习,大家的动机是好的,但希望大家在自主选择座位的问题上要表现出大度、谦让、和谐,因为规则之外是人情,有很多比座位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友谊。如果因为座位而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友谊,那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而自选座位带来的另一个麻烦是同学们的座位每天换,科任教师会有意见,因为很难掌握学生的动态,也不方便记住学生的名字。为此,我要求每位学生做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席卡,座位换到哪里就把席卡带到哪里,放在桌上,让科任教师在讲台上就能一目了然。
  慢慢地,抢座位的风潮开始逐渐消褪,大家似乎逐渐失去了兴趣。大多数同学在同一个位置上坐了几天后,这个座位就约定俗成变成了他的“地盘”,有时即使来迟了,也不一定会被人抢走。此时,心理学上神奇的“定位效应”开始显现。   接着,我开始实施计划的第三步——以给予座位选择权作为一种奖励手段,以取消座位选择权作为一种“变相的处罚”。对集体做出较大贡献、积极参与班级事务、表现良好的同学将获得座位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并固定下来,不管到校早晚,别人都不能抢占。这样做就比较公平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早到学校获得好位置,还可以通过很多其它方式坐上好座位。
  第一个座位选择权奖励给了一名男生——在班级卫生工作招标会上,他选择了最辛苦的一项工作。同学们在羡慕他的同时忽然发现了一条新途径——只要为集体多做贡献,就能获得自己理想的位置。在付出辛苦的同时得到了回报,责任和权利再次挂钩。同时,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如果不认真履行职责,面临的第一个惩罚便是取消其座位选择权。此后,我逐步拿出一定数量的“座位选择权”,配合班里的“班级工作招标会”,让选座位发挥了极好的杠杆作用。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努力争取到了这一权利,每次的班级工作招标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班级工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过去总要班主任分配到现在同学们主动去抢,由“烫手的山芋”变成了“香饽饽”,就像“蝴蝶效应”,排座位方法的改变为班级带来了可喜的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座位“名花有主”,其余的座位虽然继续开放供学生自由选择,但“定位效应”让大部分座位也都被固定下来,混乱的局面逐渐扭转。学生要求结束“抢座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把座位完全固定下来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次,我仍然不包办,还是由学生自己去选择。
  除了已经拿到座位选择权的同学之外,其余同学抽签决定选座位的次序。我准备了写有号码的小纸签,让他们随机抽取,签子上的数字就是选座位的序号。同学拿到序号之后,先在纸签上写下名字——这次是你第一个选择,那么下次选座位时,你就最后一个去选,公平合理。而过去的一些约束,如“男生不要选前三排”等规则依然管用。
  第一个选座位的学生并没有选择前排的最佳座位,而是坐在了平时她每天坐的第五排(倒数第二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示范!她的选择为后面的同学定了调子,那就是尊重习惯,尊重他人,顾及到后面同学的情绪。这种姿态,不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同学,也感动了我。所以,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有的人预料的那样,最后剩下的是最差的座位。第二个同学的选择是第五排……座位被一个接着一个地选走,然后,最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发生了:第三排的一个最佳座位始终空着。
  马乐,班上一个小个子女生,很不走运,抽到的是倒数第三个选择权。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她只能坐到最后一排了。她在班里个子最小,家住得很远,在“抢座位”风潮中最受打击的就是她。为了得到一个好座位,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即使这样,她还是竞争不过其他一些住得近的同学,有一次她稍微来迟了一点居然坐到了最后一排。我曾经在班上暗示过,让马乐坐在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耻辱!今天的结局让我非常欣慰——所有同学都没有打这张座位的主意,一直为她留着,直到被她“选”走。此时,很多孩子都微笑着看着那个座位,当马乐坐下来时,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全班同学为马乐热烈鼓掌。从“抢座位”到“让座位”,小小的座位折射出班风的变化,预示着班级正气的树立。
  座位选好了,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不会再为座位纠结了。同时也让我感到这次冒险是值得的,每个人都在集体面前交出了一份良心答卷,这是最好的教育。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们对主体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主体间性已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理论自我审视与重构的新基点。它超越了以往的单一主体性认识,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双向互动以及主动对话的交往。基于此,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也应转换视角:从封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走向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参与社会交往互动;从简单平面的认识活动教学走向丰富多彩的角色体验活动教学,进而促进学生
叶飞在《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8期撰文指出,在當前的教育实践中,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使得公民教育极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使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  第一,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
增城市实验中学创办于1967年,前身为新塘一中,2010年整体搬迁至现址后更名为实验中学。学校以“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家长幸福,社会和谐”为愿景,探索和实施“和雅”教育,不断践行“宽
“杨树水分生理及其在栽培学上应用研究”是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刘奉觉、王世绩等人针对我国快速发展起来的集约栽培杨树人工林尚缺乏栽培生理研究及其措施的定量分析,从而影响
食品雕刻是一门烹饪科学与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学科。它直接服务于餐饮行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食品雕刻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一等烹饪,三等造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们的职高毕业生在实践中,他们往往会碰到此类任务,许多毕业校友回母校后,常把不会或掌握很少的食品雕刻作为一大憾事。由此可见,加强职高烹饪专业食品雕刻的教学势在必行。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研究掌握个性特点
<正> 大青叶蝉[Tettgoniella Viridis(Linnaeus)]是多种林木及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在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近年来在杨树苗圃地猖獗为害,严重影响了苗木生长及苗木质量。我们
生本教育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其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相信学生。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生本教育的教育观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  一、前置学习  前置作业是生本课堂成功的关键要素,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
本文从线性系统分析基本性质出发,建立了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算子与卷积间的运算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可以简化信号卷积运算。
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合称,它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伴随着东莞市“三转二”办学管理体制全面实施,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进入我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35岁以下青年教师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0%;教龄在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约占学校总人数的38%。这是一组不容忽视的数字,在数字的背后是学校不断下滑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间有着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只有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49年,学校占地3.9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3个,教师79人,学生13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