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山水图式中的“篆隶”古意之趣——以《青卞隐居图》为例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蒙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实践赵孟頫“书画同源”思想,在其作品《青卞隐居图》中以“篆隶”入画,笔笔见笔力,笔势扭曲,题款散逸,体现了中国画具有内在的可延续性发展品质,传递了晋唐高古风韵,在繁繁密密之中尽显“古意”之趣。
其他文献
“美术”和“美育”两个概念的引入对于20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王国维和蔡元培都推动了美术和美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针对当时国民精神缺失的现状,两位学者
北方艺术群体从成立初就倡导建立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北方文化”,重视绘画作品关于“理性”精神的表达,进而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寒冷、庄严、崇高”的特征.群体成员非常注
【摘要】水彩画自传入中国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中国水彩画沉浸于唯美主義的世外桃源,在创作上,整体而言脱离了时代精神,缺乏当代性表现。因此,本文从题材内容的选择、表现方式的探索以及绘画语言的建构等方面对水彩画的当代性表现进行研究,以期抓住时代的机遇,促进中国当代水彩画走出困境。  【关键词】水彩画;当代性;表现方式  16世纪,水彩画从其他画种的附属表达形式中(比如作为油画创作的草图
纪念性雕塑作为中国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和文化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纪念性雕塑不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点缀物,更是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递者。本文通过对中国纪念性雕塑的历史梳理,结合中西语境的对比研究,分析其社会功能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转变,并指出中国纪念性雕塑的发展方向。
2021年4月17日,“神秘的巴国”展览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展期将持续至8月15日.此次展览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
期刊
译者序rn女性主义与艺术和艺术史具有怎样的关系?了解这种关系在今天是否仍具意义?十几年前,一个男性批评家在我面前这样评价一位女艺术家:她画得很好;在女的里她算是画得好
期刊
当下社会美育趋向套路和程式化,“美育共同体”被“评价利益共同体”绑架,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以社会美育的时代价值为基点探讨美育共同体构建与社会美育的关系,美育共同体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提出社会美育有效价值目标实现的几个路径。
晋东南砖雕艺术是山西艺术中的瑰宝,对于我国砖雕艺术发展及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晋东南砖雕的纹样形式、砖雕纹样的审美意蕴等方面阐述了晋东南砖雕纹样的审美
期刊
《徐显卿宦迹图》是一部描绘明代万历年间翰林官员徐显卿仕途成长历程的册页,同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美术史、政治史、物质文化史、古代官制史的重要依据与补充,其中多幅图中描绘了明代紫禁城的形象,本文以《徐显卿宦迹图》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记载和明代“宫殿图”“入跸图”等图像资料,探讨明代紫禁城的建筑形制及其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