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尸体”不腐烂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欧洲人去世后,在葬礼上,牧师们会说一句话:尘土归尘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太空灰尘促进地球的形成,构成生命进化的关键元素。从这层意义上讲,每个地球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太空星尘构成的。而当一个人去世下葬后,埋在土地里的棺材以及尸体会腐烂,最终会和泥土融为一体。所以,人是从尘土来,死后又归为尘土。
  不过,如果死者是在德国下葬,这话句却并不适用。人们发现,在德国,在40年前下葬的人,其尸体竟然仍像上周下葬的一样。
  不腐烂的尸体
  在德国,每年有近65万人死后土葬。由于墓地稀缺,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会重复利用墓地,挖开已经下葬了几十年人的墓穴,期待着这些人的遗体和棺木已经腐烂,好在这片区域放置新的棺木。一般来说,遗体和棺木的自然分解过程只需要8~10年时间,所以,德国规定,在15~20年间,可以在旧墓地上挖出新墓地。此外,欧盟国家也都采用了一个类似的卫生标准,在17年的时间内,旧墓地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然而,最近几年,当挖墓人挖开旧的墓穴后,发现了一个怪事:那些在30~40年前下葬的人,并没有腐烂,他们的骨架保存完好,肌肉仍然富有弹性,甚至内脏都很“柔软”,就像几天前下葬的一样,尸体的自然分解过并没有发生。这些不腐烂的尸体,导致德国至少40个最大的墓地没法再重复利用,这些墓地占据德国墓地数量的1/3。奥地利和瑞士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在德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这些尸体长达几十年时间没有腐烂呢?我们知道,木乃伊之所以不腐烂,因为古埃及人做了精心的防腐处理,在极高温条件下,让尸体水分蒸发,得以以干枯状态保存下来。而在自然条件下,如果环境极端,空气流通差,微生物少,比如尸体掩埋于酸性土壤和沼泽、沙漠中,尸体也能长期保存。但这两种情况都不适合解释德国的不腐烂尸体。
  经过几个月对这些尸骸的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几个让人意外的推测。
  可能的推测
  第一种推测归因于生态污染。当人死后,尸体组织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细菌的作用下不断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织器官逐渐液化崩解,最后软组织消失而残留下遗骨,这就是尸体腐败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菌和食腐生物的作用,然而,在欧洲一些地方,由于土壤的过度污染、杀虫劑的过度使用,负责分解尸体的细菌数量骤降。此外,对一些坟墓地带的土壤成分检测显示,尸体释放的氮气水平以及尸体牙齿中填充的汞合金等重金属浓度非常高,这两种污染都可能阻碍细菌的分解过程。
  另外一种解释是现代人太过频繁使用化学用品。而为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与繁殖,避免产生变质现象,这些化学用品通常含有防腐剂,当人们用化学品清洁身体或者护肤,长期涂抹到身体后,会在人体的皮肤组织上形成一层天然的防腐剂。
  第三种解释是现代人的饮食出了问题。跟在化妆品里添加防腐剂延长保质期一样,食物也是使用防腐剂的“重灾区”。在汽水、糖果和罐头食品中,防腐剂的浓度非常高。由于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防腐剂太多,以至于他们去世后,尸体不再像以前那样能自然分解。
  现在,科学家们还没确定到底哪一个解释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相信应该是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分解尸体的细菌减少。随后,在潮湿的环境下,这些尸体由于较长时间阻隔于空气,发生了尸体皂化现象,体内脂肪组织的厌氧细菌水解形成一种蜡状的有机物质——尸蜡,刚形成时,尸蜡非常柔软、油腻、呈灰色,随后,会慢慢变硬,像一层石膏一样防止尸体的腐烂。
  解决墓地荒
  “墓地荒”如此严重,甚至让墓地管理部门、科学家们紧急赴汉堡举行了一次专家会议,探讨解决办法。
  有些人提议要改革土葬方法,建立一个新的墓穴系统,将棺材放置于由混凝土制造的石棺中,而不是直接埋在地下。这样,空气将流通得更快,更快腐蚀棺木,将遗体自然分解过程控制在12年内,随后,石棺可以被重复利用。不过,这个提议被一些德国人批评为不尊重死者,他们反对连续将几代人下葬到同一个石棺里。
  还有一些人提议使用松木制成的棺材会有帮助,因为它们比在许多葬礼上使用的橡木棺材分解得要快得多。而德国巴伐利亚州一个地方当局正在考虑修改法律,允许人们将尸体埋在麻布或棉被中以加速分解进程。
其他文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有大约21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每年因饮用不洁水源而丧生的人数超过了包括战争在内的任何暴力事件。  我们会迎来新一代大胆的解决方案,包括以粪便为原料的净水器,还有用气泡水过滤颗粒物的机器。其中之一就是吸管Life Straw,水流经塑料管道中的一捆长长的空心纤维以完成净化。  Life Straw的工作原理就像普通的吸管一样,就是把一头插到水中,从另
期刊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些人讲话语无伦次、答非所问,但并不会太在意,只当做这些人紧张、或者是不想正面述说自身的情况。但是,在精神病学领域,这种复杂混乱的说话模式可是会被重点关注的。因为如果这种杂乱无章的思想与说话模式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出现的话,那就可能会被精神病学家认为有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科学家相信,语言是展现一个人心理状态的独特窗口,它可以提供关于一个人心灵秘密的线索。对于一个心理医生来说,如
期刊
电池没电了?那就发汗吧!不是说让电池“发汗”——它流出酸液,那就等于报废了;而是说,由你来发汗。最近一位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电池,其电力来自人体排出的汗液。  这是一款长寬只有几厘米、可以紧贴人皮肤的生物燃料电池。与一般电池不同的是,它里面不含锂、镉等贵金属,取而代之的是多种以汗液为“燃料”的酶。你可以边跑步,边给它充电。一次充足电可让收音机连续工作2天。  你或许以为,汗液中的盐分也能当燃料
期刊
2011年10月,年仅7岁的美国女孩艾米丽·怀特海德被送往费城儿童医院,这是她身上的癌症第一次复发。从5岁开始,怀特海德就一直在和一种特殊的血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懈地斗争着。这种血癌常见于儿童,有85%的概率可以通过普通化疗来治愈,但即便如此,仍有15%的儿童经过化疗后会复发。复发后,该病的治疗手段就乏善可陈了,致死率接近100%。  面对这种情况,费城儿童医院(全美排名第一的儿童医院
期刊
一部经典影片里的法律原则  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12位来自不同行业与背景的陪审员挤在狭小的法庭休息室里,为一桩谋杀案展开着激烈的争辩。嫌犯是一名18岁的男孩,被害人是他的父亲。在法庭上,检方已经列出了种种不利于嫌犯的证据,言之凿凿;反观辩方律师却显得十分懈怠,始终未能提出有力的反驳。在这样的情形下,案情似乎十分明晰,男孩的罪行已是板上钉钉,只需要陪审员们最后意见一致,即可定罪。虽然大部分陪审员也都
期刊
一提到混血儿,我们脑海里马上会出现金发碧眼的混血美女或聪明可爱的小明星们;在报纸杂志上,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美得惊艳的混血儿;生活中,甚至有不少姑娘表示想要个混血宝宝,而不惜找个外国男友。那么,混血儿的基因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混血儿是指种族不同的男女生育的子女,父母双方中一方为混血儿,所生育的孩子仍然是混血儿,且根据另一方的种族、人种,其生育的孩子可能增加一个或多个混血基因。而同一人种,即使民族不
期刊
你生平之中,经历过的最严酷的环境是不是半道上遇到倾盆大雨?然而,在城市之外的自然界,你所遇到的这点麻烦根本不值一提,有许多对人类很不友好的恶劣环境,即使是最强悍的探险者也不敢轻易进入。进入的人,许多再也无法活着出来。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入地球上最凶险的几个环境,深入丛林直面野生动物的威胁,踏上南极大陆感受极寒,穿越沙漠寻找水源,翻越高山接受终极生存考验。在这些地方,青蛙可能会将你毒死,大风可能吹
期刊
睡眠习惯的个体差异是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譬如说,青少年大多属于晚睡晚起型的“夜猫子”,老年人则习惯于早睡早起。为什么会这样呢?  50年前,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一个“哨兵假说”。他认为,群居动物在睡觉时往往以让一部分成员清醒,其余成员休息的方式来保持警惕。而为了能实现这一点,大自然让它们进化出不同的睡眠习惯。有的是早睡早起型的,有的则是晚睡晚起型的。一般来说,少年时是晚睡晚起型的,到了老年就成早睡
期刊
人人都有一死,这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命运,即使今天科技高度发达依然无法改变。那么,当我们努力打拼挣下大量家业而又生命无多时,该怎样使用这些财富,是留给子孙,还是捐赠社会?  以捐赠实现“长生”  在美国社会,人们普遍的做法就是捐赠,尤其是有钱又有名的大富翁们。他们认为,这可以让他们永远“活”下去,实现长生。  相比普通人,富翁更追求长寿健康。当身体变老,机能退化,回天无力时,他们希望即使自己身体死了,
期刊
荷兰,著名的低洼之国,国土面积仅有41864平方千米,人多地少、资源贫瘠,天然面临低洼潮湿、光照不足的难题,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每年的农业净出口额高达300多亿美元;花卉生产居世界首位,年出口约6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43%,可谓“小国土大农业”。 这是怎么做到的?  叹为观止的农业高科技  在世界上几个著名的现代农业国家中,美国大规模、大协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