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问为契机,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提问”环节都存在着诸多的偏差。作为教师一方,常有“问不得法”“问而不发”的尴尬,问题要么简单枯燥,要么高深莫测;要么指东问西,要么目标不明;要么就是“高智商”测试,使学生如入雾里,分不出南北。作为学生一方,大量存在着“好问”却不会“问”的现象;提问角度单一的现象;不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和提出问题的现象;学生的提问内容呈表面性,不会从整体上、联系上、能力要求上思考和提出问题的现象。历史教学过程,从其实质而言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说问题的解决是目的,那么找准问题则是达到目的的前提。本文仅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引入开放式理念,以提问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谈些看法。
  首先,笔者认为学生的提问能力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养成存在着有机的、不可割裂的联系。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最关键的要求。在学生的提问能力上下功夫正是顺应这一要求,还学生一个自主求知的、展现个性的学习空间,将应试教育中的“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的过程。创新能力的最大特点在于突破、不落俗套,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质疑、敢于联想、敢于开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可以说学生提问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水准。
  其次,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和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观的需要。《大纲》规定的历史教学任务有三:传授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实行能力培养。其中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一种从全方位考察社会历史问题的直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达到鉴古通今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学习对现实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分析。这种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样要构筑在发现与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并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是那些能够不断解决前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能不断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善于和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这与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协调统一的。
  中国古语有: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讲的是在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循环往复,从而达到持续发展提高的道理。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在推行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实际历史教学实践中,怎样来培养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呢?笔者认为引入“开放式理念”,在教师观念、教学形式、教材问题上做到三个“开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的三个“开放”
  (一)教师要开放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问”的宽松条件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可以说每位教师都会说、会写,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多数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学生充当的只是听众、看客,个别学生的质疑常被作为对教师的忤逆行径。这种课堂缺乏的是教师对学生平等的观念,缺乏的是自由、平等、宽松的师生交流的气氛。以学生为主体,从教育理论上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独立自主地发挥能动作用,从而成为学习主体的人的主体性,这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任务、目的和归宿。因此,实现人(即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核心性工作。作为教师就要弄清自己的角色是“导”(疏导、指导)而非“演”,而要“导”好则一定要与“演”的一方建立平等的、互动的情感交流关系,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放开精神上的羁绊,活化思维、打开思路,言心中所思,表心中所疑,使学生的思维收放自由,信马由缰,真正展现出自身的个性。也只有居于此,才可能创造出师生互动交流的心灵空间,为“提问”的萌发提供适宜的环境。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初中学生认知范围及水平的限制,提出的问题常具有片面性,甚至会出现一些过激的用词,对此不必如临大敌。正因为其思想还不稳定成熟,教师的疏导、指导作用才尤为重要。
  (二)历史教学要开放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提问”的空间
  历史教学中的开放形式,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多端性、多元化、多类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想问——会问——善问——乐问的过程中达到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教法:
  ⒈找准历史课与其它学科知识的契合点,嫁接相关学科知识,给“提问”提供一个广阔伸展的空间。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其作用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思维的不断活化中达到知识网络的构建。这就使得“提问”绝非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而应该是且必须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惟有此,才能体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授课目标。找契合点,嫁接相关学科知识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改变学生总是居于某科知识的本位上直线状看问题的观点,使其能够站在知识交汇点高处深入了解问题中方方面面要素的内在要求与有机联系,而这正是塑造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内在需要。历史课中,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爬雪山、过草地这一内容时,过去主要靠教师语言上的渲染来突出长征的艰难、红军战士的革命意志顽强。学生由于没有类似的生活阅历常常不为所动,事实上也没有达到真正的情感教育。但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上同样的课但效果却大不相同。上课前先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之间竞答的形式去查一查散布在地理、语文等学科中的几个知识点。如2500米左右的雪山,山上与山下的温差是多少?沼泽地形的特点与成因是什么?语文课文中与长征有关的内容有哪些?在了解归纳学生现有的学科知识状况后,再来讲述长征的细节性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替当时的红军设计一条新的行军路线,并验证一下它的可行性。面对黑板上悬挂的中国地图,面对教师用红笔圈出的敌军守堵阵势,同学们先是跃跃欲试,而后沉默了。因为大部分的同学都看懂了,红军实际上无路可走,所以只能选择敌人不敢走的“险”路、“绝”路了。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要对红军赶尽杀绝呢?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什么能置死地而后生呢?与红军战士相比,我们身上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呢?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节归纳,并要求学生以《我去长征会……》为题写一篇小文章,角度、字数不限。
  ⒉大胆引入漫画、简笔画,强化历史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给学生的提问设立一个全方位、多角度“驰骋”的空间。历史教材中存在许多学生熟悉的成语、典故、鲜活的趣闻。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初中学生爱画漫画、简笔画的特长,使呆板的文字经过学生的加工创作变为生动的画面。同理,也可以将一些易被学生理解接受的画面,还原为一定历史时期的相应材料。在画与字的转换中,体现了学生对历史知识浓缩、再现、创造、再创造的能力,呈现出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趋势。学生“提问”的着眼点在“画什么——怎么画——我要画……”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变化着,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反映为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⒊鼓励学生亲自创造,感受真实的历史情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实证使原有的思维定势与新的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从而使学生的“提问”找到一个更高的起飞点。譬如讲北京人的头部特征,教学主旨是要学生区分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的不同。不妨借助北京人头石膏雕像,请全班同学做一次“美容医生”。让学生参加到实际创造当中,可以拉近历史人物与自身的距离,可以从更具体的问题上了解问题的内在态势,增强学生宏观上把握、微观上着手的“树立观点——验证观点——更新观点”的系统分析能力。
  (三)历史教材要开放问题,使问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训练学生的灵活思维性、流动思维性,形成“提问”能力的经线;通过培养学生的曲线思维、发散思维,形成“提问”能力的纬线;在经、纬交织的过程中,构织出素质教育、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共同繁荣的理想画卷。
  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要靠学生自己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时时事事都要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应试教育”真正成为“强驽之末”,使素质教育的春天实实在在地春满人间。
其他文献
我们应用髂腹股沟皮瓣急诊修复上肢严重创伤14例,其中手部9例,腕手部及前臂5例,除2例因感染致远端部分坏死外,全部存活,效果良好,该皮瓣操作简单,血供丰富,应用灵活,对急诊修复上肢严重创伤
初中地理教学偏重于书本知识,教学缺乏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感悟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让学生参加地理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还是对教育教学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一、地理实践活动的理论价值  (一)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地理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自主的地位,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消极的“雕塑”的对象。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在学生能动的活动之中进行。  (二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教师的师德又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育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是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针对我校的实际,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一、建立师德学习培训机制  1.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师德教育领导小组,从组织上落实;  2.结合学校的实际,每学期制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
教师承担着培育学生的重任,教师的使命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连着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人们歌颂教师是“高素质的模范公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面对世人的高度评价及教学工作的繁重、琐碎,我们在工作方面力争“完美”的同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的人生将不堪重负。  遥想当年,激情满怀地加入教师队伍,弹指一挥间,也有十余年。回首走过的教学生涯,最大的收获是磨炼了自己的意志、耐力及平
教师的语言非常重要,一句激励性语言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能对学生产生促动和激励作用,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一句伤害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消极沮丧、停滞不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事实上,正确的激励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对学生的关怀。含感情的语言,不但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更能作用于人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个细小的动作、微妙的神态暗示和富于积极的情感性鼓励语言,都能点燃学生的
目的 全面了解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情况和各种疾病护理率,从而了解我校实习医院的实习环境和实习大纲的完成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填表法,对150名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