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摄影师赵钢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o126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钢,曾是国内一本地理类知名杂志的专职摄影师。当国内绝大多数杂志还处于“买图”时代时,当大多数摄影师还只是偶尔为杂志投稿时,赵钢很幸运地实践了一个杂志专职报道摄影师的职业轨迹:同编辑一起探讨专题的拍摄想法和计划,摒弃简单的记录,以成组的图片讲述着一个个内容丰富的故事。当然,故事和信息并不是拍摄的全部目的,赵钢在拍摄的时候,会运用各种方法,让照片看上去尽可能具有审美性。
  但是,当人们都在羡慕这份真正的杂志报道摄影师的工作时,赵钢却离开了。
  
  
  古长城月升佳能EOS-1Ds mark Ⅱ焦距25mm 光圈F5.6 ISO100
  甘肃山丹境内的明长城,月亮从它后面升起。在完成这个专题时,我尽可能拍摄长城在各种环境下的样子。因此,夜晚,我拿着一盏闪光灯跑到长城的不同部位并照亮,通过快门线控制B门曝光296秒,得到了这张照片。
  
  布达拉宫大修佳能EOS-1Ds mark Ⅱ
  一组图片故事既要有大环境也要有细节,要有表现人和环境、人和人关系的照片,使其有情节可读;要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记录,我不仅拍摄大修本身,还拍摄了各时期的藏式建筑及藏民的生活等场景。报道摄影不能只满足于讲故事,照片还要充满气氛和独特的视觉呈现。拍《藏经阁》时,我面对经书时仿佛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因为不能用闪光灯,因此我用手电筒一个隔一个地打亮藏经阁,曝光约13秒,使经书产生一种闪闪发光的效果。
  我喜欢被摄者比较安静但却饱含情绪的照片,而不是对着镜头笑的。《僧侣》中僧人发呆的状态,其实是真实而容易被人忽略的。
  藏经阁焦距17mm 光圈F16ISO100(上图)
  烛光 焦距55mm 光圈F3.5速度1/60秒 ISO640(左图)
  僧侣 焦距70mm 光圈F3.5 速度1/8秒 ISO800(下图)
  
  也许是因为看多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的故事,也许是受电影《廊桥遗梦》里那位地理杂志摄影师的影响,那些被形象化、传记化甚至英雄化的摄影师,让人产生了一种幻觉:赵钢一定和他们一样,是一个骄傲的、孤独的、足迹遍布天南海北的报道摄影者;赵钢的工作一定充满传奇,甚至有时会碰上一些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
  现实中赵钢的工作方式确实和《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相近,但绝不会有美国摄影师那样的大手笔——动辄出动20台大功率发电机去打造一个金碧辉煌的玛雅古建筑专题,赵钢用来拍类似题材的道具是手电筒。甚至,在这么多年的报道摄影生涯中,他连一件惊险的事情都没有遇到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次拍摄的时间都太短,没有发生‘故事’的容量,虽然《美国国家地理》也在逐渐压缩专题的拍摄时间,但还是比我们花费的时间长。我基本都是在跑路,长的专题会花一个月时间,短的三五天就搞定。所以,除了爬高之类的事情外,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
  尽管如此,和其他在杂志社做摄影师的同行相比,赵钢还是多了一份特殊的回忆:他曾就职的那本杂志,有过一种理想化的机制——拿到选题后,编辑和摄影师会一起讨论如何表现主题、体现何种风格……之后,从资料准备、资金预算、行程安排到投入拍摄、后期整理,事无巨细的工作都要由赵钢来完成,但他仍对每个专题投以最大的热情和兴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不只是将对象拍下来,而是尽可能运用各种技法、手段,把对象拍好。例如,在拍摄一座古庙时,他不会在白天去拍摄古庙灰灰的外表,而是选在夜晚,用自备灯光照亮庙宇,让其散发出神秘的光辉。
  
  赵钢说,那时的工作是一种沟通、合作的结果,一组照片被编辑出来后,赵钢可以为那些特别重要但却落选的照片争取。
  然而,因为“市场”的需求,杂志要节约成本,并开始大量采用从图片库买来的图片。“一个由不同风格的图片拼凑起来的专题没有整体感、统一感,图片成了对整个报道的图示,就像孩子看图说话一样低级。现在图片编辑的任务就是四处找图,以前那种编辑、记者围在一起讨论该用哪些照片的气氛全没了……我们和《美国国家地理》有合作、希望学习他们成熟的模式,但我们要借鉴的只是他们的方法,而不是陷在对拍摄成本的担忧中,况且在国内拍摄根本不用那么多的资金……我们放弃了最该坚持的理念”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霍勒斯·布里斯托尔在自己的工作得不到杂志认可甚至回应时,就到沙漠附近的镇上买了一把0.22口径的左轮手枪,在沙漠另一头插了一个写有老板姓名的标牌,之后对着这个标牌开了一枪又一枪,直到子弹打光……赵钢当然不会用这种方式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他无法将理想和工作生硬地分开。所以,他选择离开。
  也许在这个图片极大丰富的年代,一本杂志可以通过无数廉价的渠道获得图片,但是,摄影和图片绝不仅仅是为了美化一本杂志而添加的辅料,杂志摄影师也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简单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事情而工作。
  
  社戏尼康F3相机24mm镜头富士Provia 100F胶片
  如果没有比较的话,你会觉得数码照片很好,但和胶片的放在一起时,你就会发现胶片的质感和色彩会更好些。可能因为我比较迷恋胶片吧,数码相机确实方便快捷,但得来太容易,反而会缺失思考,我不会因为用数码了,就会得到更多好的照片。
  拍北京周边的乡村社戏时,我尽量拍摄他们忘情的自娱自乐。拍图片故事要在现场尽可能多待,让被摄者接受我的存在,有趣的场景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
  
  斯里兰卡的宝石尼康F3相机17-35mm镜头 富士Provia 100F胶片
  这张照片是斯里兰卡宝石专题中的一张,在拍摄这个专题时,我看到几个斯里兰卡的年轻人在海边嬉戏。它代表了一个岛屿国家人们的生活状态:依赖并享受海洋。远远看到这个场景时我就知道好照片来了,于是摘掉尼康F3的取景器,用广角镜头,把相机贴近水面拍摄。代价是,溅到海水的镜头UV镜被腐蚀掉了镀膜。
  
  也许是因为看多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的故事,也许是受电影《廊桥遗梦》里那位地理杂志摄影师的影响,那些被形象化、传记化甚至英雄化的摄影师,让人产生了一种幻觉:赵钢一定和他们一样,是一个骄傲的、孤独的、足迹遍布天南海北的报道摄影者;赵钢的工作一定充满传奇,甚至有时会碰上一些无法解释的灵异现象……
  现实中赵钢的工作方式确实和《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相近,但绝不会有美国摄影师那样的大手笔——动辄出动20台大功率发电机去打造一个金碧辉煌的玛雅古建筑专题,赵钢用来拍类似题材的道具是手电筒。甚至,在这么多年的报道摄影生涯中,他连一件惊险的事情都没有遇到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次拍摄的时间都太短,没有发生‘故事’的容量,虽然《美国国家地理》也在逐渐压缩专题的拍摄时间,但还是比我们花费的时间长。我基本都是在跑路,长的专题会花一个月时间,短的三五天就搞定。所以,除了爬高之类的事情外,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
  尽管如此,和其他在杂志社做摄影师的同行相比,赵钢还是多了一份特殊的回忆:他曾就职的那本杂志,有过一种理想化的机制——拿到选题后,编辑和摄影师会一起讨论如何表现主题、体现何种风格……之后,从资料准备、资金预算、行程安排到投入拍摄、后期整理,事无巨细的工作都要由赵钢来完成,但他仍对每个专题投以最大的热情和兴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不只是将对象拍下来,而是尽可能运用各种技法、手段,把对象拍好。例如,在拍摄一座古庙时,他不会在白天去拍摄古庙灰灰的外表,而是选在夜晚,用自备灯光照亮庙宇,让其散发出神秘的光辉。
  
  赵钢说,那时的工作是一种沟通、合作的结果,一组照片被编辑出来后,赵钢可以为那些特别重要但却落选的照片争取。
  然而,因为“市场”的需求,杂志要节约成本,并开始大量采用从图片库买来的图片。“一个由不同风格的图片拼凑起来的专题没有整体感、统一感,图片成了对整个报道的图示,就像孩子看图说话一样低级。现在图片编辑的任务就是四处找图,以前那种编辑、记者围在一起讨论该用哪些照片的气氛全没了……我们和《美国国家地理》有合作、希望学习他们成熟的模式,但我们要借鉴的只是他们的方法,而不是陷在对拍摄成本的担忧中,况且在国内拍摄根本不用那么多的资金……我们放弃了最该坚持的理念”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霍勒斯·布里斯托尔在自己的工作得不到杂志认可甚至回应时,就到沙漠附近的镇上买了一把0.22口径的左轮手枪,在沙漠另一头插了一个写有老板姓名的标牌,之后对着这个标牌开了一枪又一枪,直到子弹打光……赵钢当然不会用这种方式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他无法将理想和工作生硬地分开。所以,他选择离开。
  也许在这个图片极大丰富的年代,一本杂志可以通过无数廉价的渠道获得图片,但是,摄影和图片绝不仅仅是为了美化一本杂志而添加的辅料,杂志摄影师也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简单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事情而工作。
  
  红木家具佳能EOS-1Ds mark Ⅱ焦距38mm
  光圈F16 ISO100
  光线是营造气氛特别关键的要素。我会尽可能利用各种光源。拍摄一些大场景或者需要营造设计感的时候,常会用到大灯。但很多时候,我都用手电筒和改装的蓄电池来完成。比如,红木家具这组照片,由于是在博物馆拍摄,不能随便移动,所以为了体现家具质感,我选在晚上拍摄。把灯全部关掉后,用手电筒沿着家具的轮廓,把它勾勒出来,曝光时间约120秒。
其他文献
策划_No.61工作室    35款中、高端相机  16款可交换镜头    走过2008年,人们对相机市场的印象可谓极深,但是人们的心里却越来越没底。  新的产品不断涌现,性能不断升级,让人眼花缭乱,让人感到不得不换,却又让人常常不知选什么样的相机更合适。  虽然全世界都承认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相机消费市场,但是,商家却反映2008年是一个不温不火的年头,销售淡旺季不太明显,尤其是受中国冰雪災害、
在今年7月中旬佳能CPS活动上,本刊记者和佳能相机设计师松本俊郎先生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就当下流行的“无敌兔”(EOS 5D Mark II)视频功能进行了讨论。    《大众摄影》:现在新闻摄影的一个新方向就是高清视频,在这个问题上EOS 5D Mark II解决了很多的难题,但是在此基础上能否把高清视频功能搭载在更专业的机器上?   松本:佳能将把视频功能逐渐引用到EOS系列的相机当中。具体针
自然、风土、人文,这是杨元惺的光影世界  驾驶、旅游、摄影,这是杨元惺的知性人生    都说天南海北拍摄自然美景的摄影人最快乐,其实看过杨元惺摄影展的观众也是最快乐的——在欣赏世界各地美图的同时,还可以听“幽默大师”杨元惺为你讲述那些让人捧腹的拍摄故事。  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杨元惺自豪地告诉大家,其实自己从50年代就开始接触摄影,曾和吴印咸等摄影名家有过接触,但后来的这些作品“技术、艺术水准还
2008奥运会在向我们走来,在我们迎来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赛事拍摄的同时,我们也将面对来自媒体的铺天盖地的奥运影像风暴。如果你有机会携带专业的器材进入奥运场馆,我们希望这个专题对于你的拍摄有所帮助;如果你是一名无法进入奥运场馆的爱好者,那你可以将相关的技巧运用到身边民间奥运体育活动的拍摄中;如果你是一名观赏者,这里的介绍会帮助你了解一幅幅精彩体育摄影作品是怎样拍摄出来的。      体育摄影的风格  
在摄影师最常用的镜头中,70(80)-200mm这个焦距段历来是各厂家的必争之地,而代表各家最高水平的70(80)-200mm 1:2.8变焦镜头无疑扮演着看家镜头的重要角色。恒定的大光圈、使用最多的中焦至长焦段,可以把远方的景色妆点如奶油一般纯美,也能让姑娘光彩照人像跃入凡间的天使……几乎应付各种题材都能独当一面。因此从目前来看,每一家镜头厂商都先后推出了70(80)-200mm的精心之作,并毫
本刊上期介绍了乔小兵先生如何用数码拍出“大画幅”的精彩专题,其中提到他经常携带一台小数码相机在旅途中拍摄。乔小兵为何选择小数码相机作为贴身“武器”,这款相机又有何过人之处?本期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针对不同环境利用小数码相机的特长进行创作的。触类旁通,相信对于很多使用小数码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今年5月初,我参加了一个自助旅游团。团中不全是摄影人,也有一些普通游客。我们的行程是
肯高[Zeta]系列滤色镜    最近新上市的肯高最高级Zeta系列滤色镜,以其出众的光学性能同样为摄影人带来了极具魅力的高素质影像。Zeta系列滤色镜来自于肯高追求“零反射”的透镜理念,因此取了Zero(零)的开头字母。  在Zeta系列的开发过程中,肯高把追求“低廉的价格、不负于数码时代的最高级透镜、成为肯高的世界通用品”作为目标,在镀膜、镜片、滤色镜框、滤色镜包装盒方面都做到了精益求精。  
对于摄影初学者,尤其是对刚刚接触单反相机或者具有“手动设置功能”的普通DC的人来说,最想了解的相机设置内容,莫过于曝光模式的设置了。常见的曝光模式除了自动曝光模式还有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及手动曝光等模式。如果能够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正确选择适当的曝光模式,对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有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说到曝光模式的设置,光圈与快门的概念是首先要了解的。    光圈与快门的作用  光圈是控制镜头通光量
广袤的黑土地蕴含着豪爽和雄壮,憨实的东北人守望着勤劳和纯朴。一年一度的丰稔秋实在打谷场上上演,拖拉机和脱粒机交响着高亢的劳动号子,农民兄弟姐妹和着节奏跳起劳作舞蹈,稻谷把草沫烟尘萦绕成干冰效果的舞台氛围,一簇簇草垛演绎了人们汗水的喜悦,一袋袋稻谷诠释了人们企盼的心声,把一幅和谐画卷化作了新农村的历史丰碑。    步入其间,真的被感染,零距离接触,真的被感动。创作的冲动不能自控,只听得相机的快门在“
2008年9月10日,索尼隆重推出了α900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以高像素,高性价比在市场上掀起了巨浪,并与尼康﹑佳能形成三分天下的新局面。当时与α900相机共同推出的仅有24-70mm1∶2.8和70-200mm1∶2.8G两只大孔径变焦镜头,“大三元”中仍缺少广角变焦镜头。2009年1月6日,人们期盼的索尼Vario-Sonnar T*16-35mm1∶2.8 ZA SSM蔡司广角变焦镜头终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