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留下爱的遗产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xy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乔治·乔丹在《平静的威严》中这样写道,“在追逐财富的比赛中,人们往往会牺牲时间、精力、健康、家庭、幸福和荣誉。这种种的一切都是金钱所无法买到的,或者一旦失去,是金钱所无法挽回的。”在生命的旅途中,现实中我们常常对货币资产有规划,对企业资产有规划,而健康这项个人的核心资产却往往被忽略。而生命终有终点,这是我们再努力也绕不过去的话题,每一位企业家都希望留给后代和世人虽死犹生的人格气场,但往往无法冲破“乐生畏死”的天性藩篱。我们有可能“主动到最后一分钟”吗?
  在“财富的灵魂:家族企业传承密码”——2017第四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中欧第六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传承夜话”现场,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北京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聂俊峰,北京知因盒子健康科技总经理徐驰共同探讨“生与死”这个中国人传统观念上的“忌讳话题”。
  现代医学:如何让我们更好地“生”?
  北京知因盒子健康科技总经理徐驰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有更多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很全面地更深层面地认识自己,从健康的维度与微观的维度,洞察自己的前世今生。他指出,“洞察”包括两方面,一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家族基因史,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和罕见性疾病,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可能会发生的疾病。
  “原来我们通过解剖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我们的系统、组织、细胞,而现在我们还有分子生物学的方式,就是DNA,可以从更小的维度认识我们自己,这有什么作用呢?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健康风险,科学已经发现除了外伤以外,其实很多疾病都是与遗传相关联的,最常见的就是出生缺陷,这是由基因决定的,于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方法——上个世纪由美国主导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我们在从最小的层面上认识了解自己之后打开了一扇门,找到了一个方式,使我们通过更科学、更准确、更有价值的方式方法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延续寿命,也让我们能够享受更多的品质生活。”徐驰说。
  “在我们还来得及挽回的时候,运用金钱享受现代生物科技的便利与优越,让自己离健康更近,离死亡更远。”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指出,目前人们已经完全可能通过医学手段延长寿命,提高生命品质。
  但让曾经是肿瘤科大夫的王一方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往往在大病之后才懂健康最重要,而事实上身外之物都是可以割舍的。另一方面,王一方教授指出,现代医学为人类生命困境提供希望,但无法满足长生、永生的奢望,医学有知、有术,而终归生命无常;疾病可控、可治、可防,而生老病死的进程不可逆。“人类在自然秩序面前永远是有限的探索者,生命中存在技术手段不可抵达的彼岸世界,应认清宿命:医学有术,生命无常。”王一方说,“企业家最怕的就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在当下高科技、高消费的现代医疗格局下,也让人们变成了‘技术+金钱拜物’教,以为花钱能解决一切问题,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向死而生:如何设计身后哀荣?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是一个很忌讳的词。平日里,大家一般不会讨论死亡这个话题。正如《西藏生死书》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在王一方教授看來,生之欲,死之惧,是人之常情。但从哲学上讲,死亡不只是一个生物学事件,而是一个精神事件,一个伦理事件。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苦难?如何面对诱惑?“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在回答这三个问题。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是指我们对生死、苦难和诱惑思考得太少了。”王一方说,“中国人为什么怕死不怕苦?我们为什么在死亡与苦难之间选择苦难,甚至习惯于‘好死不如赖活’。”在王一方看来,这是因为中国人面对生死、苦难和诱惑这三个哲学难题的思考和讨论常常只停留在生理上、医学上,而这些问题应该是人的信仰和灵魂层面的问题。
  “人怕死是天性,为什么怕死?大致有三个理由——现实的眷恋,过程的痛苦,来世的迷茫。”在王一方看来,对于死亡的恐惧不只是源于疾苦的折磨、现世的眷恋,更多的是源自于未知的迷茫。“墓地可以极尽豪华,却不知灵魂何以安顿?恐惧、忧伤、哀伤不会自然消退,需要有强大的对冲力量去释怀,因此我们需要设计哀荣——让灵魂得以安顿,精神能够飞翔。”王一方进一步解释道,哀荣就是身后的荣誉,一份值得如此渡过的人生与命运。小哀荣是短时间里的怀念与传颂,大哀荣则会嵌入历史,化作永恒,即使是他的对手、他的敌人都无法抹杀和低毁的生命火光。企业家拥有更多的意愿和梦想,更可以主动设计与创造哀荣,即向死而生,是其战胜一切困难,包括战胜疾病与死亡恐惧的精神铜墙和盔甲。
  “何为财富的灵魂?财富就是资本、品牌、资源,灵魂是财富也是矢量,有目的,有方向感。生命的本质与真谛是直面灵魂叩问人生的仪式:生有涯,人生愿景、事业诱惑、财富积累皆无涯。人有生死,财富也有生死,企业有生死。而哀荣是即使人离开了世界,即便肉身殒灭了,但音容笑貌仍在温暖着后人,其精神长久照耀着世人。”在王一方看来,哀荣是企业家战胜个体死亡的篝火,也是灵魂不朽的丰碑,是家族企业永续发展的精神坐标,能对身后事业留下“安邦锦囊”,而这些,远不是遗嘱里的几行字所能说清楚讲明白的。
  善终觉悟:爱的遗产是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死亡。因为有爱,我们虽然肉身消失了,但却能够留下许多美丽的礼物,也收获了记忆里的尊重和怀念,想着有这么多的‘礼物’,生命的旅程就显得充实了许多,豁达了许多。”王一方所言的“礼物”就是爱的遗产,是法律意义上遗嘱的延伸表达,不局限于遗产安2017第四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中欧第六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排和分配,而是无论对于逝者,还是生者,都有更丰富的遗愿表达:可以是生前预嘱中五个愿望的具体化(第一个愿望我知道我生命宝贵所以希望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尊严;第二个愿望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第三个愿望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第四个愿望我想让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么;第五个愿望我希望谁来帮助我);也可能包含非正式的表达,赠送象征性、隐喻性的个人器物,以及某种不可言喻的精神意象,爱、依恋、希冀、释怀、激励。   相对于法定意义上的遗嘱,爱的遗产更像是“内心的风景”,有着很重要的仪式感。电影《舞动人生》里的青年舞蹈家比利,他的母亲在他幼年时就病逝了,但是给他留下一封饱含深情和激勵的信,激励他成为优秀的舞蹈家。日本妈妈千惠因乳腺癌去世,留下爱的遗产(格言):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女儿安武花为践行妈妈爱的遗言,5岁就学会了独自做早餐。妈妈死后,爸爸安武信吾写了一本书《小花的味增汤》,告诉孩子,妈妈是如何努力生活,又是怎么死的。爸爸和妈妈如何相遇,阿花怎样出生,一家三口怎样一起生活,爸爸希望这几年难忘的时光能永远留在女儿心里。“仪式感开启了爱的窗口,蕴含着‘道爱一道别一道情-道谢一道歉’的丰富细节,爱的遗产赋予逝者永生的意象,了结了他最后的遗愿和遗憾,获得轻装上路的解脱与豁达。对家属至亲而言,体验惜别之情,接纳、消受丰赡的精神遗产,家风得以传承。”王一方表示,爱的遗产可以减轻哀伤的心理休克,通过这份爱的纽带与亲人永在。“永生的途径,不是支票,不是珠宝,而是一封感人至深的书信,几十年之后,后代读到你对他们爱的叮咛,你的人生故事和生命彻悟,会是怎样的温暖和惬意。”
  规划爱的遗产
  在家族信托从业多年的北京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聂俊峰看来,传承爱的遗产的前提,意味着人要“看得开,想得透,放得下”。比如具体到一份金融遗嘱,要把自己能掌控的财富交给信托,这是很难的。“但现在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企业非常健康的时候,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设立信托,把爱的遗产做一个规划。”聂俊峰表示,这个规划并不神秘,信托制度和保险原理是相同的,就是放弃所有权和控制权,意味着要把这个财富放到你自己交付的信托工具当中,按照你的遗愿来继续执行它。
  中国的家族信托有着自己的担当和历史使命,就是要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共同努力,能够建构信任,实现托付、陪伴传承甚至是永续发展。“一个成功的家族信托以及家族信托之上的家族宪章应该帮助这个家族攻守兼备。只有做到这些,中国的家族信托才能不辱使命。而帮助第一代企业家们实现财富的传承,要坚持两条基本方法论,第一是要做好法律设计和人性管理,这需要我们研究人性,要注意家门家风的塑造;第二是做好家族财产的资产配置,合理预期、分散配置、周期轮动、行稳致远。”在聂俊峰看来,家族信托,就是通过金融的遗嘱,把财富传给你值得爱的人,把事业留给你值得爱的人,把你对他们的爱传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其他文献
在新加坡,“杨协成”是一家非常著名的经营饮料和罐装食品的百年老字号,它的创立可以追溯至1901年。时年,36岁的杨景连在福建漳州创立了“杨协成”——以制造酱油为主。杨景连共养育了5男3女,五兄弟的名字由长到幼依次为天恩、天赐、天求、天成、天华。由于生意逐渐扩大,杨天恩和杨天赐辍学协助父亲经商,而其他子女则去往高等学府深造。1935年,杨景连因为身体原因辞去了职务,将“杨协成”传给了年仅22岁的长子
期刊
1961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新泽西州特伦顿(Trenton )的一家通用汽车工厂“上岗”。这个名为“尤曼特”(Unimate)的4000磅重的机械臂用来汽车焊接和举升大块金属。这个机器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一甚至登上了约翰尼·卡森的《今夜秀》(Tonight Show)节目。  人工智能(AI)兴起后,让机器从体力劳动跃升到了脑力劳動层次。从机械到金融,众多企业已做好了从人工智能上受益的准备
期刊
古驰家族和杨协成家族,是两个典型的曾经风光无限、后来没落的家族企业案例。这两个家族都在商业上创造了辉煌,但为什么家族自身没有传承下去?也许只有当你亲眼目睹一个伟大企业因为家庭争吵、互相中伤或彻底冲突而毁于一旦时,才会理解家族关系和家族的情理对家族企业成功的重要性。  在家族企业里有很多情、理、法的纠结,因为企业管理强调理性的决策,但在家族里却是讲情的。因此家族企业需要平衡情理、管理和治理——一代到
期刊
“家族企业的传承,不只是家族在生物意义上传承,也不只是在社会意义上传承,或者在经济意义上传承,它传承的是一种精神,是‘灵魂’的传承。”在“财富的灵魂:家族企业传承密码——2017第四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中欧第六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经营报》社长金暗如是说,不仅如此,他认为,家族企业的传承可以为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财富的灵魂’,不仅对家族企业来说很有必
期刊
古驰(Gucci)这个全球知名品牌的背后,却发生过一段血淋淋的家族斗争史。报复、进监狱、雇凶杀人……从1993年开始,古驰家族把古驰公司的管理权和控制权双双丧尽。  1899年,17岁的古驰奥·古驰从家乡意大利来到英国伦敦,古驰奥从学徒做起,学到了全面的皮具制作技术之后开始创业。1922年,第一家古驰商店在佛罗伦萨开业,主要提供修补服务,出售高品质皮具和礼物。  古驰奥作为创一代,虽然在事业上风生
期刊
九年前,有人问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蒋锡培,“两个儿子谁接你的班?”“老大说现在想自己做事业,如果需要我,可以帮忙;老二说,你太辛苦了,等我自己把事业干好,争取把你公司收购掉。”  那时,蒋承志、蒋承宏兄弟还是两个刚刚二十岁左右的在校生,蒋锡培也只将这些“窝心话”当做儿子们懂事体贴的表现,接受采访时偶尔会和记者们聊一聊。  九年前,蒋承志留美归来。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期刊
王朔曾说,理想主义者内心永远不认同这个世界,他们永远伸着脖子在向世界的尽头眺望。  25岁前的蒋承宏,别说眺望世界的尽头了,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活着过。25年随波逐流的日子,他过够了,他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以及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2007年,蒋承宏结束高考,父亲帮他选择了南京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远东早晚也会与国际接轨,这样的安排和挑选意图很明显。毕业后,蒋承宏进入新天域资本做分析师,在这家中
期刊
1978年冬天,捷成·汉来到了中国,22岁的他开始了在捷成集团北京办事处的“实习”工作。办事处位于民族饭店,而他自己住在北京饭店,为了上下班方便,他给自己买了一辆自行车,特地挑了绿色,一来因为这种颜色放在车棚里十分醒目,二来他听说中国人不太喜爱绿色,或许窃贼会因为颜色放他的车一条生路。  那时的北京还没开始集中供暖,阴凉的办公室里,捷成·汉努力保持上半身不动,看起来还是正常办公的样子,但桌下那两条
期刊
2017年11月26日,在第四届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主题论坛暨中欧第六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上,《家族企业》杂志携手北京银行私人银行联合发布了《2017第二届中国新生代企业家组织暨中国新生代企业家现状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2017调研白皮书”)。在调研过程中,普华永道中国作为智慧支持机构也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北京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聂俊峰、香港科技大学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任金乐琦
期刊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的家族企业正在经历一个近代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传承的特殊历史时期,尤其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时点上,企业代际传承往往同时伴随着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剧变。因此,交班大业并非家事,这一波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不仅仅关乎企业基业长青的梦想,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未来30年的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中国经济本身的升级转型会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代际传承传的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