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综合实践课倡导: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并且还应充当合格的组织者、成功的引导者、积极的促进者的角色。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与我们所熟悉的学科课程相比,教学的组织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也没有现成的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学校自身环境、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发实践课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起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通过综合实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新颖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理解较易混乱,因为我们比较习惯于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语文、数学等一样,是一个具体的学科。这样一来,我们就可能会追问:有哪些内容需要教给学生?这样的追问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来说是不恰当的,因为:第一,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类课程,它的载体就是“活动”。第二,活动总是综合的,学生在每一次的活动过程中,都应该有机会增进知识、开拓视野、共同合作、主动探索、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活动的综合性,为我们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带来了困难。目前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有两种结构:
  1、分解式安排。《综合式安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一部分学校正是根据这四个指定领域,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解划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信息技术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2、综合式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究竟要引导学生做什么?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综合式安排没有拘泥于《纲要》的一般要求,它的具体方式是:
  第一,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办学传统、教育理念等确定一些“领域”或“主题”,比如“生活与科学”、“社区主人”、“乡村生活”、“集体共建”等等。第二,在每个领域或主题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若干具体“活动”,比如探索自然类(粮食资源、水资源、植物、动物、土地使用、一次性筷子等)、亲近社会类(学校的历史、家乡的名人、本地的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等)、发展自我类(畅想未来、我的价值观、个人成长的烦恼、我的小发明、小学生的生活习惯等)。综合式安排只要精心设计和管理,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梯度,就可以提高活动的综合性,使“活”、“动”有机地结合,使每个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得到多方面的、立体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放手让学生“动”的同时,要具体指导学习的各个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堂结构,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充分得到体现。
  1、充分准备,安排合理。在活动准备阶段,要整体规划,强调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同时要求小组或全班共同参与,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另外还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活动有利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2、合作交往,师生互动。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有“活”学活“动”的机会,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走上社会与人交往,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活动不局限于课堂也不局限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三、合理制定方案,用活动促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如口语交际、节目表演、材料收集、调查研究等等,只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计好方案,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活”、“动”起来,“动”中带“活”。
  1、面向全体,提供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的课程,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有时平时的差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表现比所谓的好生还要好,还要有优势。因此我们要为每个学生创造人人参与“动”的机会。如在教学《我喜欢的名言名句》时我特地先把方案告诉了一些所谓的差生,让他们事先收集一下。在交流的时候我先让成绩差的同学起来说,及时地表扬和鼓励。班内同学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了,你讲我说,互相比谁收集得多,气氛十分活跃。
  2、推敲方案,激发兴趣。如我在教学《水资源的污染》一课前,本打算让学生根据印象写就行了,后来我考虑还是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去研究、去发现,便决定采用“走出去,看一看”的办法,让学生亲眼目睹身边的水资源被污染的情景,联系到周边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发展状况。由于是自己的实地调查和感受,学生参与性很高,感触较深,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都能够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又能够重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动”激趣,以“活”拓思,“活”、“动”结合,我想我们一定能够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批判精神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据此,人们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笔者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认为应该选择一个与幼儿学习生活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正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那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了一定效果,
期刊
摘 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 积极性 兴趣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作为人师,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  学习能力依赖于学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着特定的作用,对学生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六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观察能力 循序渐进法 多角度联系法 反复权衡法 示范直观法 默画训练法 命题观察法    美术
期刊
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  ——夸美纽斯  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数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驱动下,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不断向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发展,精心锤炼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丰硕的学习成果。  下面,就以我的“走进圆的世界”
期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自由参与、自主学习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师要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采取不同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语言 思维的条理性 逻辑性和准确性    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可以其独特的优势使幼儿园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充分组合起来,能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我尝试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形象生动,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提
期刊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同时数学概念在数学思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谈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明确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所谓思维的准确性,就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符合逻
期刊
什么是自学习惯呢?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根据我的教学改革实践,我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七种自学习惯: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