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可以认读“图、笼、梨、浪、燃、梁、勤、劳”等8个生字,并学会写“波、浪、作、丽、灯、苹、劳、字”这8个生字。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图、笼、梨、浪、燃、梁、勤、劳”;会写“波、浪、作、丽、灯、苹、劳、字”8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情劳动的情感。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仿写,让学生描写关于秋天的角色。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课文,这篇课文以“秋天”为主题,文中配有与之相对应的图片,有金黄的香梨、红彤彤的苹果、金色的稻田、火红的高粱,在图片的引导下,将学生带入到秋天的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材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群体经过前期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此时,在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通过自主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課文中秋季丰收的美景,继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文教学。
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展示课件,分别出示春、夏、秋、冬的美景)
生: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很好,同学们非常聪明。在春天,草木发芽,百花齐放,小燕子在飞来飞去,开始筑巢;夏天草木茂盛,小动物们出来活动,到处充满活力;冬天,一片白雪茫茫,同学们可以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吃着冰糖葫芦,多开心啊。老师是不是忘了哪个季节?
生:是秋天。
师:对,老师忘记了秋天,那么同学们补充一下,秋天是什么样子?
生:秋天,树叶黄了,各种果实成熟,我们可以吃各种果实。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姑娘来到果园里,果子就红了;秋姑娘来到田野里,稻子就熟了。美丽的秋姑娘,用她的双手,将世界装饰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秋天的图画》。
设计意图:在课文导入阶段,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出春夏秋冬的角色,以这种色彩丰富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课文内容自然而然的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想象秋天的美景,初步感知“秋天的图画”,为接下来的阅读文本奠定基础。
2.初次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秋天的图画。同学们,在这幅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教师将课本中的主题图展示给学生)
生1:苹果。
生2:梨子。
生3:田野。
师:回答正确,画面中有香甜的苹果、黄灿灿的梨子,还有金黄的稻田和火红的高粱,它们都是在秋天成熟,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呢。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秋姑娘还有什么礼物给大家。(由教师给学生进行课文范读,教师要掌握好节奏,将停顿和轻声的地方表现出来,学生认真倾听)
师:接下来,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生: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将学生引入到秋天的美景中,带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进行范读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感受课文的节奏,掌握朗读的技巧,再带着感情进行自主朗读,可以感悟到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画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理解文章内容。
3.深度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语句。
师:在学习课文时,还有许多生字我们没有学习,现将这些字找出来。同学们,在认识这些生字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四四方方一门框,冬天来了进屋忙,冬字站在门框内,最后还要关上窗。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答案就在课文中,可能谁先找出来。
生:由“冬”和“口”组成,就是“图”。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再猜这个字,竹字头,龙下身,两个合,红彤彤。
生:是“笼”。
……
师:在课文中,有一句话将秋天的美丽景色表现出来,同学们边读边找,把这句话划出来。
生: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师:在这句话中,写了哪些景物?
生:梨树,苹果,稻田,还有高粱。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这些句子是不是都有共同点?
生:对,把梨子和灯笼放在一起,苹果与脸颊放在一起,
师:这些句子是比喻句,同学们想一想,红彤彤的苹果是不是很像羞红的脸颊?
设计意图:小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枯燥,如果利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习比喻句的时候,让学生掌握语句的特点,提高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
在《秋天的图画》一节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快乐的情绪学习,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小学生对于一些生活常识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他们见过将高粱和稻田,因此,难以感受到“秋天稻田”的景象,也不知道水稻就是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无法将其与勤劳联系在一起。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还需要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语文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让学生可以认读“图、笼、梨、浪、燃、梁、勤、劳”等8个生字,并学会写“波、浪、作、丽、灯、苹、劳、字”这8个生字。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图、笼、梨、浪、燃、梁、勤、劳”;会写“波、浪、作、丽、灯、苹、劳、字”8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情劳动的情感。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仿写,让学生描写关于秋天的角色。
教材简析:
《秋天的图画》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课文,这篇课文以“秋天”为主题,文中配有与之相对应的图片,有金黄的香梨、红彤彤的苹果、金色的稻田、火红的高粱,在图片的引导下,将学生带入到秋天的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材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十分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群体经过前期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此时,在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通过自主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課文中秋季丰收的美景,继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们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文教学。
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展示课件,分别出示春、夏、秋、冬的美景)
生: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很好,同学们非常聪明。在春天,草木发芽,百花齐放,小燕子在飞来飞去,开始筑巢;夏天草木茂盛,小动物们出来活动,到处充满活力;冬天,一片白雪茫茫,同学们可以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吃着冰糖葫芦,多开心啊。老师是不是忘了哪个季节?
生:是秋天。
师:对,老师忘记了秋天,那么同学们补充一下,秋天是什么样子?
生:秋天,树叶黄了,各种果实成熟,我们可以吃各种果实。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姑娘来到果园里,果子就红了;秋姑娘来到田野里,稻子就熟了。美丽的秋姑娘,用她的双手,将世界装饰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秋天的图画》。
设计意图:在课文导入阶段,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出春夏秋冬的角色,以这种色彩丰富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课文内容自然而然的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想象秋天的美景,初步感知“秋天的图画”,为接下来的阅读文本奠定基础。
2.初次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秋天的图画。同学们,在这幅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教师将课本中的主题图展示给学生)
生1:苹果。
生2:梨子。
生3:田野。
师:回答正确,画面中有香甜的苹果、黄灿灿的梨子,还有金黄的稻田和火红的高粱,它们都是在秋天成熟,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呢。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秋姑娘还有什么礼物给大家。(由教师给学生进行课文范读,教师要掌握好节奏,将停顿和轻声的地方表现出来,学生认真倾听)
师:接下来,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生: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将学生引入到秋天的美景中,带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进行范读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感受课文的节奏,掌握朗读的技巧,再带着感情进行自主朗读,可以感悟到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画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理解文章内容。
3.深度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语句。
师:在学习课文时,还有许多生字我们没有学习,现将这些字找出来。同学们,在认识这些生字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四四方方一门框,冬天来了进屋忙,冬字站在门框内,最后还要关上窗。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答案就在课文中,可能谁先找出来。
生:由“冬”和“口”组成,就是“图”。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再猜这个字,竹字头,龙下身,两个合,红彤彤。
生:是“笼”。
……
师:在课文中,有一句话将秋天的美丽景色表现出来,同学们边读边找,把这句话划出来。
生: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师:在这句话中,写了哪些景物?
生:梨树,苹果,稻田,还有高粱。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这些句子是不是都有共同点?
生:对,把梨子和灯笼放在一起,苹果与脸颊放在一起,
师:这些句子是比喻句,同学们想一想,红彤彤的苹果是不是很像羞红的脸颊?
设计意图:小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难免会觉得枯燥,如果利用猜谜语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习比喻句的时候,让学生掌握语句的特点,提高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
在《秋天的图画》一节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快乐的情绪学习,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小学生对于一些生活常识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他们见过将高粱和稻田,因此,难以感受到“秋天稻田”的景象,也不知道水稻就是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无法将其与勤劳联系在一起。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还需要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语文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