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世界产量第一的光晕下,国内家电制造企业当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和生产能力无法释放两方面问题。以电视机为例,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彩电市场需求规模3000万台左右,如果以长虹、TCL、康佳几大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全额生产,足以解决国内市场的需求。为了解决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经之路。我国家电企业在拥有成熟的生产控制能力,基本掌握先进生产技术之后,战略重心应逐渐向品牌国际化转移。
品牌国际化三模式
国内家电企业走出去,一般存在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通过贸易会/代理商的产品出口模式。以这种模式出口的产品单价低,附加值相应也低,一般无自主品牌,多为贴牌生产。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是小家电产品以及像21英寸的普通CRT彩电这样的低端大家电产品。这种模式会遇到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两重障碍,其中技术壁垒最为突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如美国彩电反倾销事件就对国内电视机生产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彩电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白电企业、小家电企业也同样面临,只不过没有彩电行业如此突出。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要建立通畅的预警机制,联合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海关、行会驻外机构和国外进口商等,及时提供产品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变化的信息,当出现出口产品市场份额急剧增加时应迅速调整出口战略。从长期来看,应对反倾销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不可复制性,加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企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大力进行国际化经营,建立世界范围的研发生产销售网络,做到价格的全球化,这是规避反倾销的必由之路。
另外,国内家电企业全球化进程中还面临着另外一种障碍,就是欧盟不断提高的能效标准与环保标准,如果中国的电子类生产企业不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出口成本提高,出口量下降。
第二种是通过海外投资建厂的技术输出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产品价位有所上升,但由于海外建厂不具备成本优势,往往生产规模小,缺乏品牌支撑,市场开拓难度大。这种模式以海尔为代表,还包括了海信、TCL、康佳等的海外建厂。
第三种是资本经营的模式。以TCL为代表,其与阿尔卡特、汤姆逊分别成立合资公司,整合资源,利用资本集中的规模优势,实现其国际化战略。
走出去的三种选择
国内家电企业走出去,往往会面临三种选择,即国内办厂与国外办厂的选择、自己营销与他人营销的选择、自创品牌与贴牌生产的选择。三种选择分别反映在企业的制造成本、海外市场渠道能力和品牌国际影响力上。
企业到底将工厂办在国内还是办在国外,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产品的运输成本,二是市场的进入成本。国内建厂无疑是具备了成本和资源优势,但会受贸易壁垒的制约;海外建厂成本高,但更利于品牌国际化建设的推广。
在国际市场上,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为三个方面: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中国家电企业能尽快获得的最大优势是成本优势,最大劣势是品牌劣势。开拓海外市场的渠道能力对品牌国际化建设犹为重要,一直以来,我国家电企业无法进入国外市场的主流渠道,主要通过国外渠道商代理模式进行操作,典型的如格兰仕微波炉。销售外包,企业可以专心生产,避免因涉足流通领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生产企业只能获取低额利润,这种单纯的“加工厂”地位,不应是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掌控渠道会是品牌国际化的坚强后盾。与海外品牌推广相适应的是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培养自主品牌。
同时,我们看到,在中国市场耕耘多年的跨国家电企业已开始加快中国市场本土化进程,其策略从"有什么,就卖什么"的企业主导型,向"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的市场主导型转变,以及研发基地向中国市场的转移,都说明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资源的看重。
但是,目前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推广还比较落后,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历年对家电消费市场的调查数据看,像在电视机这样一个品牌相对集中的市场,家庭拥有率前五位品牌均属国内品牌,品牌知名度前三位也无国外品牌的踪影。但也不乏有建设成果突出的外资品牌,比如松下品牌在我国洗衣机市场的地位值得肯定,家电课题组最新调查显示,38.9%的消费者认为松下洗衣机是品质优秀、值得信赖的品牌,与国内洗衣机第一品牌海尔相差不到8%;还有诺基亚品牌在我国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达到28.8%,等等。
在中国这样一个国际品牌林立的开放市场,彰显品牌个性将成为外资品牌今后5年内重要的发展课题,跨国企业在中国塑造个性化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