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欧拉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拉(Euler,1707~1783),瑞士数学家及自然科学家。在数学的诸多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名字——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数论的欧拉函数、变分法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作为数学家,欧拉所做出的贡献是无人能够比拟的,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同样是优秀的。在欧拉的身上,我们读到了这样三个词:叛逆、顽强和谦逊。
  追求科学真相的“叛逆”少年
  欧拉从小就聪明好学,特别是进入神学院受到的一系列教育,更增加了他对学习的兴趣。每当遇到难题时,欧拉都愿意多问一个为什么,并在刨根问底之后仔细思考。
  一天,好奇的欧拉突然对天上的星星产生兴趣,就跑去问老师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老师觉得欧拉很可笑,就随口说:“你不用去数天上有多少颗星星,你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都是上帝给镶嵌上去的,我们要感谢上帝就够了。”
  欧拉听了老师的话感觉很奇怪,上帝到底是如何爬到高高的天上的呢?又是如何把星星一颗颗镶嵌上去的?不是说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吗?那为什么他连自己镶嵌的星星是多少颗都不知道呢?
  当小欧拉把心中的疑问一股脑的倒给老师后,老师愤怒了,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竟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不就是对万能繁荣上帝提出了质疑吗?这样的孩子,神学院是不能收留的,于是原本好学的小欧拉被老师要求退学回家。
  “叛逆”的欧拉对神学本来就不感兴趣,被神学院除名后他更加无拘无束地思考他感兴趣的问题。也就在那个时候,他开始迷恋数学,后被当地数学名流贝努利推荐进入巴塞尔大学,开始了13岁读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的传奇经历。
  用“顽强”编织出一个“奇迹”
  欧拉一生共寫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被誉为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其著作数量之多,被成为“奇迹”。可面对如此的“奇迹”,你是否知道,欧拉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呢?
  1727~1741年,过度的劳累和紧张使28岁的欧拉染上眼疾,右眼失明。医生和朋友都劝说他停止数学研究,因为那样至少还可以保住左眼,欧拉断然拒绝。在他心中,离开数学比让他失去眼睛更加痛苦,于是欧拉用一只眼睛继续着自己的数学研究,可不久左眼也完全失明,欧拉只能在双目失明中生活和工作。
  就当欧拉在黑暗中继续他的数学研究时,又一个沉重的打击向他袭来。1771年,彼得堡一场大火虽然没有伤及欧拉,却把他多年的研究成果赴之一炬,已经失明的欧拉再次面临严重的打击和考验!
  欧拉是顽强的化身。他仍旧没有被苦难打倒,而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不断回忆着记忆中的公式和定理,大火后的10余年间,他仍著述了400篇左右的论文和10余部著作。
  他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
  欧拉能让世人景仰,还在于他高尚的人格。一次,欧拉收到法国青年拉格朗日的来信,谈到了“等周问题”,而此时的欧拉对于“等周问题”已经有了成熟的看法,但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可贵的探索精神,欧拉将就要发表的文稿撤下,并对拉格朗日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不久之后,拉格朗日终于得以发表文章,并因此在数学界崭露头角。
  欧拉以为人谦逊、待人真诚著称。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撰文说:“读读欧拉,读读欧拉,他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的确,命途多踹,并没有动摇欧拉献身数学的决心,也没有改变他乐于助人、甘为人梯的高贵品格,而他那怀疑一切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转载自《科普之家》)
其他文献
大家都叫他印度男孩,但千万别臆想,他其实很大了,甚至有点儿老。  或许是他总表现得那么开心,那么幸福的原因吧,所有邻居都觉得他像个孩子。“喂,乐一个”,只要有人这么喊,他就会使劲地翻几个印度版筋斗,“掌声”,他叫嚣着要掌声。很多时候,大家还是会很给面子地鼓几下掌,然后,烟消云散,大家都去上班,留下他一个人傻傻地站在那里,当然,他的笑容丝毫没有缩水,因为他开心。  其实印度男孩也有自己的工作,虽然只
期刊
“妈妈,为什么星星晚上出来,太阳却在早晨升起呢?”  “因为太阳怕黑,而星星只有在黑暗中才能让人们看到它的光芒呀!”  ——女儿五岁(在幼儿园大班),妈妈三十三岁。  “妈妈,我周五回去要吃红烧肉、土豆丝,还有烧茄子,还有还有……”  “好,好,一定弄一桌子菜,迎接你回来。”  ——女儿十一岁,上初一,寄宿,一周回家一次,母亲三十九岁。  “妈,你怎么老爱往我房间跑啊,你不要老翻我的东西,你这是侵
期刊
“心有戚戚焉”,彷徨在十五六岁的叉路口,何去何从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情感的缺失让我们在迷茫的泥沼中无法自拔,信任的背离让我们在是非面前无所适从。  当父母离家的背影消失在远方,我们却守望着那一片孤独的田野。生命中本该有的色彩一下子变得苍白,心与心的距离随着离站的列车渐行渐远。失去了父母的呵护,情感的天空布满阴霾。“学会独立,要坚强地活着”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稚嫩的双肩早早承担起艰
期刊
随着宠物狗的越来越俏,狗,已成为人们喜爱有加、热衷谈论的对象。这里不想谈狗如何忠于职守、甘耐寂寞,也不想谈狗怎样反应敏捷、机警强悍,只想为狗们“平反”:说说它们的“摇尾乞怜”——坦诚磊落的可贵品行。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看见狗喜欢在人面前摇尾巴,就鄙视为“摇尾乞怜”,其实,这是人类的大错而特错,是因我们的浅陋而误解了狗的磊落与坦诚。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可知:每当狗们需要“认识”朋友时,总是要互相嗅一嗅
期刊
一本好书,教会我们爱,也让我们成长。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译林出版社  推荐理由:“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
期刊
收到联邦快递的一个邮件,里面是我即将出版的第一本书的封面,让我很是兴奋。  我给妻子打了电话,然后开车到她上班的比萨店,以便共进午餐。到达店里后,我端着饮料在后面找了一个位子坐下,等着她完成剩下几桌的工作,然后一起用餐。  我坐在那里,从大玻璃窗望出去,只见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走过停车场,他刚刚从街对面的小市场买了一盒比萨饼,朝这边走来。他走进餐馆,直接到柜台要了一大杯水,然后坐在我右边桌子的对面
期刊
28岁的智利女郎勇敢克服意外造成的肢体伤残,重新展开美好人生。她说:“这是一个快乐的故事。”  她是快乐的医科学生  在2002年10月30日之前,丹妮拉的生活安适无虞,无忧无虑,在亲情洋溢的家庭里长大。她品学兼优,尤其喜欢生物学,中学毕业后被天主教大学医学院录取。这所大学是智利历史最悠久、地位最崇高的学府之一。  2002年10月底,丹妮拉22岁,第四年的医学院课程接近尾声。她有一个交往4年的英
期刊
业内人士预测莫言获诺奖将在今年引发“双亿效应”,其作品在国内带来过亿码洋销售额,其全球版税突破亿元。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创始人吴怀尧也预测莫言将成中国作家新首富。  请看相关报道:  Wu Huaiyao, a literature researcher who has been tracking royalty income of Chinese writers since 2006, predi
期刊
Doraemon, a Japan’s robot cat from the future, celebrated turning minus 100 years old by been given official residence of the city where he will be born.  The electronic blue feline, whose cartoon exp
期刊
Remember those walls I built  Well baby they’re tumbling down  And they didn’t even put up a fight  They didn’t even make a sound  I found a way to let you in  But I never really had a doubt  Standi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