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不能让教师唱独角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un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督导者,但是教师职能与学生职能有时是对立的,此消彼长,你进我退,若教师“唱独角戏”,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按照预定的轨道来发展,学生则会失去自主思考的机会。
  [关键词]思考路径;原始认识;学习过程;独角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47-02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锻炼思维,领悟数学概念,归纳数学规律。但是,在一些数学课上,师生按部就班地沿着教材的节奏开展活动,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所有的活动和环节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变成了答题器,没有理性的思考,甚至解题思路都是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定死思考路径,学生毫无主见
  【案例一】(教师在教授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先进行复习温故。出示题目:78[○]69;111[○]99;57[○]457;302[○]320)
  生1:因为7比9小,所以78比69小。
  生2:因为1比9小,所以111比99小。
  生3:因为5比4大,所以57比457大。
  生4:因为302与320中的三个数字一样,所以302与320一样大。
  教师根据知识迁移的心理学原理,简单复习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模式在复习中被固化,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产生了负迁移,学生只知道从高位到低位进行比较,高位大的数字大,最高位一样大,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比较完数位相同的数字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位不相同的数如何快速比较出大小,以及数位和数字都相同,但顺序不同时,如何比较大小。以上教学可以改为,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归纳。
  生1:78的最高位7比69的最高位6大,所以78比69大。
  生2:111是三位数,99是两位数,所以111比99大。
  生3:57是两位数,457是三位数,所以57比457小。
  生4:虽然302和320的数位和组成数字完全相同,但是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一样,因此,依据“‘大数高位、小数低位’才能使数目最大化;‘小数高位、大数低位’才能使数目最小化”的原则,得出302小于320。
  师(总结归纳):比较两数大小,第一步,先看数位多少,数位多的一定大于数位少的;第二步,如果数位一样多,就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一样大,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第三步,如果数位和组成数字完全相同,就遵循“‘大数高位、小数低位’才能使数目最大化,‘小数高位、大数低位’才能使用数目最小化”的原则比较大小。
  二、低估原始认知,导致学生答非所问
  【案例二】(出示课本主题图,画面中有312棵杉树苗和285棵松树苗)
  师:从图中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可以編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松树苗比杉树苗少几株?杉树苗比松树苗多几株?
  生2:买这些松树苗一共花掉多少钱?
  生3:每天栽种32棵杉树苗,栽完312株杉树苗一共需要多少天?
  师:我们这节课学的是比较两数大小,大家的提问跑题了,请重新提问。
  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直觉认识,就能快速判断出两个数的大小,案例中狭隘的教法,阻碍了学生与文本的信息交流,知识的学习成了纸上谈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师要对学生的心思了如指掌,同时要有高超的操控能力,做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为此,不妨对教学做如下改动:
  师:你能从图中读出哪些信息?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发现杉树苗比松树苗多27株。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减法计算,即285 27=312,或312-285=27。
  师:如果不要求准确的结果,不列式计算,你能初步判断出哪种树苗多吗?说说为什么。
  生2:杉树苗多,我从个位开始比较,一直比到百位。虽然个位上和十位上都是312的小,但是百位上却是312的大,所以,最终判定312大。
  师:还可以找一个中间值300,312超过300,285低于300,所以312大一些。
  师:还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把这两个数数出来。
  生3:285、286、287……
  师: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判断两个数大小的科学方法。
  三、管制学习过程,学生亦步亦趋
  【案例三】
  一位教师在教授“平行和垂直”一课时,要求学生在稿纸上画出任意2条直线,并通过电子屏幕展示了学生的作品(如图1)。
  
  教师提问:“请将上面9种情形进行归类。”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很快将这9种情况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两类,如图2所示。
  
  教师指着图2中的⑤⑥说:两条直线真的不相交吗?请你延长后再作答。以上教学中本应精彩的思辨过程被教师的直接要求所取代,教师强行“快进”,不顾学生循序渐进接受知识的客观现实,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亦步亦趋。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耐心倾听,让学生有一个反应时间,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跟上教学的节奏。
  该教学设计可优化如下:
  师:大家画出了很多平行线,很不错,老师这里有两组特殊的直线(类似图1中的⑤⑥),它们没有交叉,请大家判断一下这两组直线是否平行。
  生1:平行,因为没有交叉,没有交点。
  师:好,那下面老师变个戏法。
  (教师边解说“我们知道直线是没有长度的,也就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边在黑板上用三角尺将直线延长,最后两组直线相交于一点)
  生2:它们是相交的。
  师:为什么相交了呢?
  生3:因为,它们刚才看起来虽然没有相交,但是它们的位置和角度并不平行,有相交的趋势。
  生4:判断直线是否相交,要合理想象直线无限延伸后的情景,不能只看不相交的局部。
  生5:两条相交直线也只是交汇于一点,还有其他许多不相交的地方,并不是处处相交。
  师(总结):很好,判断相交还是平行要动态地去观察,要学会预判直线永远没有交点才行。
  师:下面请大家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用科学的方法判断一下它们是否平行。
  数学教学中应释放思考空间,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数学思想的强大功能。在此过程中,师生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碰撞观点,分享体验,共同成长与进步。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前两天家里来了一位贵客——一只乌龟。这只乌龟个头不小,足有爸爸的手那么大。它背上布满格子的“大盔(kui)甲”,极像古代士兵手里拿着的大盾牌,厚厚的,硬硬的。于是,我给它起了一
同学们看过检测报告吗?产品出厂会有检测报告,去医院检查身体会有检测报告……你设想到这个极具科学性酌检测报告,也能运用到我们的写人作文中吧?让我们一起走进《“非常酷友”检
学习哲学的浪潮在我国几度大起大落,这种起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真正自觉地意识到“振兴中华,必须振兴哲学”的道理的,却寥寥无几.哲学是一门追求真理、实现真理,捍卫真理的学问,是为人处世不可须臾离的。对每一个人而言,哲学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在你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_种时髦的市侩哲学支配,还是服膺一种通晓客观世界及思维精神的历史发展的真理体系的哲学。
<正> 社会科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我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各种学科理论的探索和创新;应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各学科理论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各种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下的现实思想问题进行理论说服。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各有侧重,但又相辅相成。就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而言,前两种
<正>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普遍真理,重新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所实
即兴讲话,是一种临场发挥的行为。所以不要把开头看得过分重要,也不要规定得过于死板,这样会限制讲话的临场发挥。但“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美国著名口才大
<正> 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四大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地位、作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如何更新计划观念,转变计划管理职能与方式?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与有效运行的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大力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此,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规划了未来十年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宏伟蓝图。
6岁那年的一个夏天,记得那天是赶集,爷爷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出门去赶集了,家里就剩下奶奶和我。百无聊赖的我,趁姐姐干活之际,偷偷地爬进了猪圈。
【看图提示】1.这是在哪儿啊?你能分辨出图画中的几个人物都是谁吗?2.从图画中的文字提示,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事情又发生在什么时间呢?3.通过对这4幅图的观察,你从中悟出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