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招牌”出费家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erwe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浪潮荡涤整个社会,把百年老店传统招牌冲洗无遗,全得换上 “东方红”“ 向阳花” “跃进”等符合当时形势需要的名称。但到了1972年,许多企事业单位逐渐消除文革影响,又恢复原来的名称,这一起一落忙坏了写招牌和做招牌的有关人士。父亲费新我早在解放前就为“苏州明报”“万国袜厂”等机关、商店、学校写了好多招牌,如今大批更换,自然大有其用武之地,义不容辞地当上了时新的“市容化妆师”, 人们甚至给他“招牌老板”之称号。一年中写了130家招牌,平均三天就要写一块,也有外地的,有的甚至横竖二式,有的还得考虑行业特色变换书体、格式。
  那是个“为人民服务”的时代,不取酬金是反对“两手抓”;不落款是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有两个例子印象深刻: 写了“苏州土特产商店”报酬竟是自已出钱买两斤“虾子鲞鱼”,享受四个人不排队,因为当时物资稀缺,难得供应不需用券的“虾子鲞鱼”,排长队每人购买半斤。“东吴丝织厂”写了字样没办法报销,经手人是工会主席,有权“变相”谢了两份毛巾牙膏之類的劳保用品。后来“东吴丝织厂”撤销拆除,我想把这几个铜字留存起来,一问下来顿时冒汗,那位管建筑垃圾的知情后说一个字换一瓶茅台,只得感叹作罢,它的下场肯定是回收站!“本是千金难求一个字,而今垃圾成千金”。
  费老认为在书法中“对联”和“招牌”是较为难写的,前者须两相均衡,后者字形放大驻望人多。写招牌绝非臆想中的“大笔一挥而就”,为从协调中求得满意,父亲往往写得满台满地,部分不舒服还得拼接双钩。那时没有复印、投影等设备,有时我也帮着打格子放大。写十多米高大纪念塔名,由上稍大逐渐递减讲究仰视透视效果,也真算是到位了!我初写招牌,父亲是少不了的“检验师”,七个字花三个黄昏刚摆平,父亲一看便说:两个好的,两个不行,三个还可以,但七个字在一起还不贯气,当然得重写。
  费老曾写过“中国民俗文化村”“潍坊国际风筝博物馆”“湖州图书馆”“上海知味观”“南京农业大学”等, 现今苏州能见到有“苏州饭店”“苏州刺绣研究所”“苏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等。我前后总共也写有一百多块:“小吕宋”“川福楼”“江枫园”“金融大厦”“无锡医药商厦”四川绵竹灾区的“苏州慈善爱心学城”,校训为“立德立公,化愚化顽”的“新加坡立化中学”等。其中,有一块“苏州吴中区人民医院”的招牌在屋顶,门石,楼前,楼后用了四次,院内门窗也用上小样,楼面这九个字有六层楼高,有人认为是苏州最大的招牌。我们父子都写过苏州最负盛名的“苏纶纺织厂”,这是厂方有意请苏州名书法家轮番书写的。另外父子写招牌也有巧合,如父写“苏州电视台”,子写“苏州人民广播电台”;父写“苏州评弹团”,子写“苏州电视书场”;父写“人民桥” “泰让桥”等,子写“草桥”“竹辉桥”,父写正门“善卷洞” ,子写后门“飞来峰”等。
  在招牌安装过程中也发生多次错误,后来却成趣事。常熟某商店的落款“新我左笔”带些草,安装工不识把拉扁的“我”竖起来,几次路过也没见调整过来。我为“胥城大厦”写过一块招牌,二层高架子横挂在三香路人行道沿边,“大”字捺脚反装,脚尖触在腰眼里,“腰痛”好几年无人问讯,去说了也无碍大妨,到拆除才了结!九十年代,曾为苏州市新落成于接驾桥南的“丝绸大厦”题写招牌,“丝绸大厦”四个金字每个字足有米半见方,贴在玻璃幕墙上十分显眼,落款“之雄书”并钤上了一颗“吴兴费氏”朱红印章,待等建筑阴架拆除,一天路过发现印章是颠倒的,由于印章用强力胶粘贴在玻璃墙上的,如不改正岂非贻笑大方,研究再三只能动用消防队云梯方能操作,“吴兴费氏”这方印章由于按装工不明底细出了差错,被颠倒了近一个月,再被颠倒过来。
  费老到晚年第一个挂“免战牌”的就是招牌,后来连“碑刻”也停写了,当时也留下个小故事:八十年代末,宜兴建了个“人民剧院”,宜兴市委书记提名请“新我左笔”书写,派员携陶制圆桌圆凳登门求字,费老因年迈体弱事多,早已停写招牌,只得谢绝,来人周旋良久无效,败兴而归。《宜兴日报》资深记者韩其楼,曾著有《紫砂壶》全书,与父交往甚密,得讯竟自告奋勇,拍胸包在身上,岂不知时过境迁,非比往常,韩说下不为例,费老说答应了你就对不住前来者,只能一视同仁。韩顿生一计,前来找我书之,不用落款自可交差。其间蹊跷二十多年无人过问,而今说穿却也成艺坛佳话矣!
其他文献
吃饭这件事,本来就是生活必须,但有了文人的参与,情调就不一样了,苏帮菜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大江南北菜系很多,但是一说到苏帮菜,总能跟文人扯上关系。苏帮菜因为精致清淡而受到士绅阶层、文人墨客的推崇的与偏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多了些清丽风雅的文化味。  与其说苏帮菜是空间上的范畴,倒不如说苏帮菜是个文化上的概念。  莼菜鲈鱼里的格与味  让鲈鱼在饮食界久负盛名的人当属西晋张季鹰。《世说新语·识鉴》里写:
期刊
“台州手工沸腾豆腐”上桌,乳白色的汤汁随着翻滚出的小气泡不断上涌,白玉色的豆腐在汤汁中沸腾。葱花是白中耀眼的几星绿。“热咚咚、香喷喷”的豆腐带着淡淡的火烟气和浓郁豆香,汤汁的鲜美又炖进了豆腐的气孔中,纯净而鲜美,本味不失精心烹饪。  细看紫藤粤味私厨的菜单,除了大量江南广为所见的食材,还有如台州手工豆腐、云南小瓜、云南松茸、温州野生糯米山药、辽参等来自天南海北的食材,除了饮食互补,美味之余平添几分
期刊
有着江南粉墙黛瓦的百盛人家,坐落在为苏州人熟悉的大运河畔。这里大门显得私密低调,里面却别有洞天:回廊式楼道,内部装饰颇具文化特色,大小包厢风格不同,或配有院落,或面对河面,包厢内有书画,有茶台,展示着一种别致的意境和苏州深厚的底蕴。  “百盛”二字,对苏州食客来说,再熟悉不过。而专门推出私房菜的百盛人家于2018年1月试营业,2018年3月份正式营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获得了许多高端食客的青睐。
期刊
车开进树山村,路两边的民房里,有民宿、有咖啡、有农家乐,商业味在这个村子里显得很浓。从树山村大路上走下来,沿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走进去,一块牌子上写着“隐于世,静于心,雅于境”,再往前一点,一幢小楼面对着一方小池塘,边上是梨园,这是一处叫“树山汇”的私房菜馆。  原本做珍珠生意的陆女士,因为先生有很多生意上的朋友需要招待,就考虑专做私房宴请。“树山汇”的定位在“极致臻品,私人订制”,不需要繁华地段,
期刊
谈及私房菜,人们的印象里往往是私密的厅堂里,一张中式圆桌,桌上菜肴精致,人们觥筹交错。但金海华·苏SHOW是个例外,西餐式的呈现,李公堤畔文娱融合的环境,中餐西做且秉承着不时不食的理念,以及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登上了黑珍珠榜单的成绩,都让这家私房菜餐厅名声大噪。  走进金海华,感受到的是现代与传统融合的新中式风格。餐厅采用木材、竹帘、纱幔等比较中式的元素,走廊里竖着古朴香樟木
期刊
味觉是很难度量的。来自于大自然的味道千变万化,总有细小差别,只能靠人的味觉去感知、把握。然而苏帮菜的口味被大而化之地概括为一个“甜”字,真是过于模糊而浅显了,很少有人去谈到具体的、细节的“甜”,以至于外面的人都习惯性、简单性地理解为甜腻、齁甜,而那些粗糙做菜的人,并没有真正去理解苏州的“甜”,做出来的菜都太粗线条了。  去那些诚挚地烧菜做饭的菜馆品尝苏帮菜味道,单一个“甜”味就五花八门,没有一种类
期刊
冷热自由的直饮水  印象中高速服务区接开水的地方都和卫生间连在一起,而经过改造后,阳澄湖和沙溪服务区都设置了独立的饮用水供水间,而且都使用了智能化设备。根据需要,可以自由选择生活开水和直饮水,其中生活开水免费供应,直饮水扫码支付,1毛钱100毫升。  手机扫码后选择出水嘴和购买容量并点击“立即使用”,选择支付方式,完成支付后便可按键取水,如果未取完,按量退还水费,相当智能。  高速公路艺术展万万没
期刊
避开平江路的熙来攘往,从平江路转个弯进传芳巷,独栋小楼带着隐于市的静谧感,苏式的小庭院绿意葱茏,伴园是做高端私房菜的绝佳地方。  伴园的老房子来自祖传,隔壁的小学是老板高越的祖父创办的。这里最早是个艺术品会所,天南海北的艺术收藏家经常来雅集,有一方小院,享园林般的乐趣,有独栋的小楼,可眺望古城的天际线,几个雅好相同的朋友偶尔小聚,别有意趣。  收藏家过来雅集,收藏的宝贝可以带来拍卖,一开始一众收藏
期刊
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吴中的夜生活总是那么风雅,那么风流。  白天的吴中,山水秀美,风光旖旎;夜晚的吴中,流光溢彩,夜色迷离。有关夜生活,吴中有自己的态度和主张。在吴中,历史悠久的文化,丰富多彩的手艺与科技,已与吴中的夜生活紧密相融,营造出一场流动的夜间文化盛宴。融入文化味兒的吴中夜经济,烟火气袅袅升起。  这里有乡村夜间文旅消费黄金湖岸线,依托环太湖生态文旅带,太湖新天地、舟山核雕村、万豪万丽酒
期刊
味觉喜好跟每个人的饮食经历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在吃这件事情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客观的,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私房菜菜品,欢迎各位吃客交流指正。   澹台湖大酒店-炒蟹鲃  推荐指数:5星  卖点:时鲜,深秋独有的美味,错过一季,再等一年  蟹鲃,蟹为蟹肉,巴指鲃鱼。这两样珍贵的食材融合在一起,必然会激发出最鲜美的味道。这道菜的做法也很精细:先用蛋清炒出芙蓉片,再加上秃黄油翻炒。另外,厨师事先将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