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利合是来自河北省涞源县的一名乡村医生。读过今年《糖尿病之友》第5期关于探访糖尿病村文章的读者对于涞源这个地方肯定不会陌生。因为大名鼎鼎的“糖尿病村”就坐落于那里,而陈利合刚好来自那个村子。
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陈利合常常要半夜爬起来,骑着摩托车爬几个山头去给急诊的村民看病。几年下来,几辆摩托车都被他骑坏了。虽然自己就是医生,但陈利合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而且他并没有学过怎样去治疗糖尿病。陈利合没办法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好,就更不用说帮村民治疗糖尿病了。
由于山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不通,陈利合多年来只能靠自己学医时学到的知识帮村民看病。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知识,他也许懂得还不如大城市里经常参加患者教育活动的普通患者多。陈利合虽然也想帮乡亲们控制好糖尿病,可实在是有心无力,因为他连自己的糖尿病都没钱治,更不用说自费出去学习糖尿病知识了。
《糖尿病之友》将糖尿病村的事情进行了报道后收到了强烈的反响,第8期杂志报道过再次走进糖尿病村。这次探访的人员中,除了杂志社的成员,还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他了解到陈利合的事情后,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为他免费治疗。
病床上的小本子
虽然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医生,可陈利合住进人民医院后还是觉得“头晕”,好多东西他从来都没见过,看得他眼花缭乱的。在人民医院的第一个夜晚,陈利合失眠了。坐在床上的他透过窗子看着北京的二环路,亮着红色尾灯的车子往来如梭,划出一根根红线。陈利合盯着红线发呆,自己半夜爬起来给乡亲看病的时候,摩托车的尾灯是不是也划出过这样漂亮的红线?
第二天,陈利合的住院生涯算是正式开始了,进电梯、出电梯、躺下、起来、进厕所、出厕所,他的身影往来于医院各个楼层。一上午下来,可算是把检查做完了。13.6mmol/L的血糖和在家中测得的22.0mmol/L比起来虽然有些下降,但就他的年纪来说,这个结果离理想目标还差得远。
中午吃完饭,陈利合在床上躺了一小会儿。病房内开着空调,阳光打在陈利合身上,可是温度都被空调吹走了,不像家里的阳光,打在身上暖暖的,晒着晒着就睡着了。既然没有睡意,陈利合干脆坐了起来,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小本子,脑子里回想了一下上午的检查,然后把本子垫在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起来。他要把在这里的诊治经过都记在本子上,回家后就可以照着本子给乡亲看病了。
医人先医己
住了几天院,之前的检验结果都出来了,虽然血糖很高,但万幸还没看到并发症的苗头。这多亏他还年轻,身体机能都还好,也许和他一直东奔西跑闲不着也有关系。
住院期间,陈利合也没闲着,一直在看医院里免费提供的治疗小册子,学习心得都记在小本子上了。小册子上的“五驾马车”陈利合已经烂熟于胸,医院确实是这么治疗的,他的血糖为什么还下不来呢?他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既然想不出来,就把“五驾马车”列出来,一个一个比照,看看自己哪个没做到。药物和监测可以先排除,自己现在住院,天天做检查,药也有护士看着吃,这两项肯定达标了。然后是运动,陈利合一拍脑门,自己运动没达标!现在住着院,一天到晚除了去做检查,就是在床上躺着。以前自己一天到晚爬山头,往往晚上刚躺下,一个急诊的电话就又得爬起来,这运动量差了十万八千里。他在小本子上运动的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运动之后就是饮食,陈利合再次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医院为了患者血糖能够平稳,饮食上一直坚持低盐低脂的原则。陈利合口重,住院后一直都不喜欢医院的饭菜,趁着老乡探访,连忙托人家给自己带点小咸菜和咸鸭蛋,看来血糖升高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又在饮食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最后一条是教育和心理。陈利合打住院后就一直在收集各种糖尿病治疗的信息,可是时间太短,学到的还有限。这个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先忽略不计。
心理方面陈利合自认为做得确实不够好,别看他已经40多岁的人了,可还是头一回离家这么久,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家乡的风景总会跑到墙上。即便睡着了,陈利合有时也会突然惊醒,仿佛总能听到叫他出急诊的电话声。原来想家也会升高血糖,陈利合在心理后面打了一个小叉。
拐角的小屋子
刚来医院的时候,陈利合就被告知走廊拐角的小屋子是专门为大家准备的患教室,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加患教活动。刚开始陈利合对它没什么兴趣,后来在床上躺得实在无趣,他便随着大家一起去了,结果一去就不想出来了。
患教室里的小护士年纪不大,懂的还真不少,明明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可经她的嘴说出来就是那么有意思。在这里陈利合第一次摸到了胰岛素注射笔,还拿着笔作演示和小护士互动起来,原来患教活动这么有意思。陈利合把活动的细节统统记在小本子上,回村以后他也要照着样子给乡亲们上上课。
规定的住院时间本来就没几天,可陈利合却已经被思乡之苦折磨得受不了了,想提前出院。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医生终于同意让他提前一天出院。出院那天早上,陈利合把小本子上的内容从头到尾顺了好几遍,还缠着医生问东问西,不断地往小本子上添东西。
老乡替他收拾行李时,他把小本子塞在包的最里面,生怕被谁拿去。有了这个小本子,以后再有乡亲找他看糖尿病的时候,他就能底气十足地说:“这病,我会治。”
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陈利合常常要半夜爬起来,骑着摩托车爬几个山头去给急诊的村民看病。几年下来,几辆摩托车都被他骑坏了。虽然自己就是医生,但陈利合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而且他并没有学过怎样去治疗糖尿病。陈利合没办法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好,就更不用说帮村民治疗糖尿病了。
由于山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不通,陈利合多年来只能靠自己学医时学到的知识帮村民看病。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知识,他也许懂得还不如大城市里经常参加患者教育活动的普通患者多。陈利合虽然也想帮乡亲们控制好糖尿病,可实在是有心无力,因为他连自己的糖尿病都没钱治,更不用说自费出去学习糖尿病知识了。
《糖尿病之友》将糖尿病村的事情进行了报道后收到了强烈的反响,第8期杂志报道过再次走进糖尿病村。这次探访的人员中,除了杂志社的成员,还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他了解到陈利合的事情后,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为他免费治疗。
病床上的小本子
虽然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医生,可陈利合住进人民医院后还是觉得“头晕”,好多东西他从来都没见过,看得他眼花缭乱的。在人民医院的第一个夜晚,陈利合失眠了。坐在床上的他透过窗子看着北京的二环路,亮着红色尾灯的车子往来如梭,划出一根根红线。陈利合盯着红线发呆,自己半夜爬起来给乡亲看病的时候,摩托车的尾灯是不是也划出过这样漂亮的红线?
第二天,陈利合的住院生涯算是正式开始了,进电梯、出电梯、躺下、起来、进厕所、出厕所,他的身影往来于医院各个楼层。一上午下来,可算是把检查做完了。13.6mmol/L的血糖和在家中测得的22.0mmol/L比起来虽然有些下降,但就他的年纪来说,这个结果离理想目标还差得远。
中午吃完饭,陈利合在床上躺了一小会儿。病房内开着空调,阳光打在陈利合身上,可是温度都被空调吹走了,不像家里的阳光,打在身上暖暖的,晒着晒着就睡着了。既然没有睡意,陈利合干脆坐了起来,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小本子,脑子里回想了一下上午的检查,然后把本子垫在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起来。他要把在这里的诊治经过都记在本子上,回家后就可以照着本子给乡亲看病了。
医人先医己
住了几天院,之前的检验结果都出来了,虽然血糖很高,但万幸还没看到并发症的苗头。这多亏他还年轻,身体机能都还好,也许和他一直东奔西跑闲不着也有关系。
住院期间,陈利合也没闲着,一直在看医院里免费提供的治疗小册子,学习心得都记在小本子上了。小册子上的“五驾马车”陈利合已经烂熟于胸,医院确实是这么治疗的,他的血糖为什么还下不来呢?他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既然想不出来,就把“五驾马车”列出来,一个一个比照,看看自己哪个没做到。药物和监测可以先排除,自己现在住院,天天做检查,药也有护士看着吃,这两项肯定达标了。然后是运动,陈利合一拍脑门,自己运动没达标!现在住着院,一天到晚除了去做检查,就是在床上躺着。以前自己一天到晚爬山头,往往晚上刚躺下,一个急诊的电话就又得爬起来,这运动量差了十万八千里。他在小本子上运动的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运动之后就是饮食,陈利合再次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医院为了患者血糖能够平稳,饮食上一直坚持低盐低脂的原则。陈利合口重,住院后一直都不喜欢医院的饭菜,趁着老乡探访,连忙托人家给自己带点小咸菜和咸鸭蛋,看来血糖升高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又在饮食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最后一条是教育和心理。陈利合打住院后就一直在收集各种糖尿病治疗的信息,可是时间太短,学到的还有限。这个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先忽略不计。
心理方面陈利合自认为做得确实不够好,别看他已经40多岁的人了,可还是头一回离家这么久,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家乡的风景总会跑到墙上。即便睡着了,陈利合有时也会突然惊醒,仿佛总能听到叫他出急诊的电话声。原来想家也会升高血糖,陈利合在心理后面打了一个小叉。
拐角的小屋子
刚来医院的时候,陈利合就被告知走廊拐角的小屋子是专门为大家准备的患教室,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加患教活动。刚开始陈利合对它没什么兴趣,后来在床上躺得实在无趣,他便随着大家一起去了,结果一去就不想出来了。
患教室里的小护士年纪不大,懂的还真不少,明明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可经她的嘴说出来就是那么有意思。在这里陈利合第一次摸到了胰岛素注射笔,还拿着笔作演示和小护士互动起来,原来患教活动这么有意思。陈利合把活动的细节统统记在小本子上,回村以后他也要照着样子给乡亲们上上课。
规定的住院时间本来就没几天,可陈利合却已经被思乡之苦折磨得受不了了,想提前出院。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医生终于同意让他提前一天出院。出院那天早上,陈利合把小本子上的内容从头到尾顺了好几遍,还缠着医生问东问西,不断地往小本子上添东西。
老乡替他收拾行李时,他把小本子塞在包的最里面,生怕被谁拿去。有了这个小本子,以后再有乡亲找他看糖尿病的时候,他就能底气十足地说:“这病,我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