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住院记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利合是来自河北省涞源县的一名乡村医生。读过今年《糖尿病之友》第5期关于探访糖尿病村文章的读者对于涞源这个地方肯定不会陌生。因为大名鼎鼎的“糖尿病村”就坐落于那里,而陈利合刚好来自那个村子。
  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陈利合常常要半夜爬起来,骑着摩托车爬几个山头去给急诊的村民看病。几年下来,几辆摩托车都被他骑坏了。虽然自己就是医生,但陈利合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而且他并没有学过怎样去治疗糖尿病。陈利合没办法把自己的血糖控制好,就更不用说帮村民治疗糖尿病了。
  由于山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不通,陈利合多年来只能靠自己学医时学到的知识帮村民看病。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知识,他也许懂得还不如大城市里经常参加患者教育活动的普通患者多。陈利合虽然也想帮乡亲们控制好糖尿病,可实在是有心无力,因为他连自己的糖尿病都没钱治,更不用说自费出去学习糖尿病知识了。
  《糖尿病之友》将糖尿病村的事情进行了报道后收到了强烈的反响,第8期杂志报道过再次走进糖尿病村。这次探访的人员中,除了杂志社的成员,还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他了解到陈利合的事情后,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为他免费治疗。
  病床上的小本子
  虽然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医生,可陈利合住进人民医院后还是觉得“头晕”,好多东西他从来都没见过,看得他眼花缭乱的。在人民医院的第一个夜晚,陈利合失眠了。坐在床上的他透过窗子看着北京的二环路,亮着红色尾灯的车子往来如梭,划出一根根红线。陈利合盯着红线发呆,自己半夜爬起来给乡亲看病的时候,摩托车的尾灯是不是也划出过这样漂亮的红线?
  第二天,陈利合的住院生涯算是正式开始了,进电梯、出电梯、躺下、起来、进厕所、出厕所,他的身影往来于医院各个楼层。一上午下来,可算是把检查做完了。13.6mmol/L的血糖和在家中测得的22.0mmol/L比起来虽然有些下降,但就他的年纪来说,这个结果离理想目标还差得远。
  中午吃完饭,陈利合在床上躺了一小会儿。病房内开着空调,阳光打在陈利合身上,可是温度都被空调吹走了,不像家里的阳光,打在身上暖暖的,晒着晒着就睡着了。既然没有睡意,陈利合干脆坐了起来,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小本子,脑子里回想了一下上午的检查,然后把本子垫在腿上工工整整地写了起来。他要把在这里的诊治经过都记在本子上,回家后就可以照着本子给乡亲看病了。
  医人先医己
  住了几天院,之前的检验结果都出来了,虽然血糖很高,但万幸还没看到并发症的苗头。这多亏他还年轻,身体机能都还好,也许和他一直东奔西跑闲不着也有关系。
  住院期间,陈利合也没闲着,一直在看医院里免费提供的治疗小册子,学习心得都记在小本子上了。小册子上的“五驾马车”陈利合已经烂熟于胸,医院确实是这么治疗的,他的血糖为什么还下不来呢?他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既然想不出来,就把“五驾马车”列出来,一个一个比照,看看自己哪个没做到。药物和监测可以先排除,自己现在住院,天天做检查,药也有护士看着吃,这两项肯定达标了。然后是运动,陈利合一拍脑门,自己运动没达标!现在住着院,一天到晚除了去做检查,就是在床上躺着。以前自己一天到晚爬山头,往往晚上刚躺下,一个急诊的电话就又得爬起来,这运动量差了十万八千里。他在小本子上运动的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运动之后就是饮食,陈利合再次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医院为了患者血糖能够平稳,饮食上一直坚持低盐低脂的原则。陈利合口重,住院后一直都不喜欢医院的饭菜,趁着老乡探访,连忙托人家给自己带点小咸菜和咸鸭蛋,看来血糖升高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又在饮食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最后一条是教育和心理。陈利合打住院后就一直在收集各种糖尿病治疗的信息,可是时间太短,学到的还有限。这个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先忽略不计。
  心理方面陈利合自认为做得确实不够好,别看他已经40多岁的人了,可还是头一回离家这么久,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家乡的风景总会跑到墙上。即便睡着了,陈利合有时也会突然惊醒,仿佛总能听到叫他出急诊的电话声。原来想家也会升高血糖,陈利合在心理后面打了一个小叉。
  拐角的小屋子
  刚来医院的时候,陈利合就被告知走廊拐角的小屋子是专门为大家准备的患教室,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加患教活动。刚开始陈利合对它没什么兴趣,后来在床上躺得实在无趣,他便随着大家一起去了,结果一去就不想出来了。
  患教室里的小护士年纪不大,懂的还真不少,明明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可经她的嘴说出来就是那么有意思。在这里陈利合第一次摸到了胰岛素注射笔,还拿着笔作演示和小护士互动起来,原来患教活动这么有意思。陈利合把活动的细节统统记在小本子上,回村以后他也要照着样子给乡亲们上上课。
  规定的住院时间本来就没几天,可陈利合却已经被思乡之苦折磨得受不了了,想提前出院。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医生终于同意让他提前一天出院。出院那天早上,陈利合把小本子上的内容从头到尾顺了好几遍,还缠着医生问东问西,不断地往小本子上添东西。
  老乡替他收拾行李时,他把小本子塞在包的最里面,生怕被谁拿去。有了这个小本子,以后再有乡亲找他看糖尿病的时候,他就能底气十足地说:“这病,我会治。”
其他文献
最近在一次患者活动中,我见到了很多我诊治过的老病号。当初找我看病时,他们的血糖都非常高,而现在他们把血糖控制得都很好。看到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那些病友们当时的患病情况都不相同,所以他们的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但是我想特别提到的是,有很多的病友都选用了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并和我分享了他们使用门冬胰岛素后的感受。  不同病友使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的经验分享  病友老刘是
期刊
在日常糖尿病营养治疗门诊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已经有了一定的饮食控制意识,这是令人欣喜的。他们知道一天要吃1斤(500克)蔬菜,可对于这1斤蔬菜吃什么,每种蔬菜吃多少,怎么搭配等问题却搞不清楚。就这些问题,他们希望通过营养门诊得到具体的指导。针对这个现象,我们提出了“321蔬菜模式”,来解决糖尿病患者的“菜篮子工程”问题。  何谓321蔬菜模式  蔬菜既是我国传统膳食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有利
期刊
陈先生今年55岁,一向偏胖的他一年内体重下降了9千克。有朋友告诉他体重减轻可能是糖尿病,于是他到医院做了糖尿病的相关检查。结果尿糖阳性,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4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  经过三个月的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没有下降,治疗效果不理想。他又到了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给他查了肿瘤标志物,结果有几项增高,癌胚抗原(CEA)94.6ng/mL
期刊
监测空腹血糖是很多“糖友”的日常功课。空腹血糖能够反映前天晚上的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清晨,从而有助于判断药物的远期疗效;另外还可以间接反映机体自身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从而有助于判断病情。  我们通常所说的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个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测空腹血糖最好选择在清晨6﹕00~8﹕00,测之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
期刊
今年67岁的老李有15年的“糖龄”,同时他也是一位高血压患者。老李最近感到身体不太舒服,吃了降压药,血压还是降不下来,就到医院门诊看病。医生根据老李的情况,又给他开了一种降压药,让他两种药同时吃。老李感到很不解,是医生为了挣钱多开药吗?都是降压药,为什么还要再吃一种啊?  联合用药的好处  降压的首要目的是使血压达标。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单药治疗达标约占1/3,约有2/3的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
期刊
我是一名患病多年的老“糖友”,现住在山东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悠然的田园生活给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益处。闲暇之余,我喜欢去县城参加糖尿病教育活动,活动参加久了,积累了很多知识,再加上平时治病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很多“糖友”都和我一样用胰岛素治疗。现在有很多关于胰岛素治疗的教育活动,刚用胰岛素时,这些活动我全都参加,也确实学到了不少好方法,可是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还是不能得心应手。于是我不断尝试,终于
期刊
自从我刊热点专题《医“怨”将向何处去》刊发之后,本刊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大家纷纷表示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本文是本刊通讯员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的一篇感谢医生的文章,并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看病的技巧。  我有糖尿病吗  2005年6月和8月,我两次静脉抽血检查均发现血糖超标,但那时根本不知道“糖尿病前期”这个概念,对检验报告提示“H”发出警告信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2008年春,我饭量大增,夜尿也多,
期刊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中“五驾马车”之一,监测结果有助于了解降糖效果并指导降糖方案的调整。随着“糖友”队伍的日益庞大,血糖仪进入了千家万户,并已成为控制糖尿病的有力武器。虽然血糖监测技术难度不大,但我们需关注的环节并不少,以下浅谈几点体会:  仪器保管  妥善存放在温度10℃~30℃,湿度40%~60%,防尘、防潮、防电磁(尤其是移动电话、微波炉等)干扰的环境中。当室温低于10℃时,开机后闪烁“温度
期刊
如此健忘
期刊
我的“糖龄”已7年零5个月。我总结自己的抗“糖”经验就三句话:①要相信自己的医生;②要带病生存、带病延年;③要想长寿,始于足下。  要相信自己的医生  我的体会很深,例子很多。2005年初,癌症手术恢复期,发现血糖很高,病急乱投医,误入“保健品”漩涡。找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陆灏医生以后,虽然只是一次门诊,却拨正了我防治的方向,让我步入了“五驾马车”的正规轨道。  2009年初,我突发“复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