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病治气 久病治血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病治气,久病治血”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此话出自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一书。这是叶天士根椐自己的实践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来的。为了说明人体经络与气血的关系,阐述“初病治气,久病治血”的道理,叶天士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即“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一般说来,疾病的发展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初期在经,可以从气而治;随着病情的发展,疾病会深入络脉,可以从血治。叶天士的这些理论,实际是前人理论的升华。历史上,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疗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等,其依据就是久病不愈时,气血痰湿等已经由经入络,因此一切内伤疾病或脏腑久病均可取络穴治疗。
  《黄帝内经》曰:经中主要行卫气,络中主要行营血,气病多在经,血病多在络。也就充分说明了初病时治病要从气着手,久则病邪由气到血再到整个脉络,治病则从血治。这个理论在《中医各家学说》一书中也阐述得非常清楚。“久病入络”的“络”是指血络,按现代医学所表述的是,一些慢性病由于迁延日久,病邪深入人体,使血络受病。“初病湿热在经,久则淤热入血”、“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在络在血”。这是指随着病情的进展,病邪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变化。
  卫气营血 病邪侵袭分4步
  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的辨证理论,也是与上述理论相关联的。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的生理功能失常,破坏人体的动态平衡。他认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邪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叶天士把病邪侵袭不同部位的表现分为4类:卫分症候;气分症候;营分症候;血分症候。
  1. 卫分症候
  病邪侵入人体后由表入里,首当其冲的是卫分,最浅表的一层,疾病初起,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卫分症状,主要累及肺,肺卫功能失常,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咽喉肿痛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邪气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产生表里传变而入气分,较皮毛深了一层。
  2. 气分症候
  气之为病,含义最为广泛,所以《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也”。气虚、气滞、气逆皆属于气之病变。气分是防止疾病发生的第二道主要防线,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有着推动和温煦的作用。
  人体的气,从中医理论来说,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禀受父母的先天之气,父母给予的生命;二是后天的饮食营养,使之逐渐充盈;三是存在于大自然的清气,谓之为灵气。气通过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维持和养护人体的生命活动。气是活动能力极强的精微物质,它对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起激发和推动作用。所以当病邪侵入气分,正邪就会发生争斗,早期就会产生心烦、口渴、咳嗽、胸痛、下痢等一系列症状,如果没有及时诊治,病变进一步加深,上述两方面就会受到影响,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导致机体的某些活动功能降低或衰退,也就是所谓的气虚,如气虚不固,表现为自汗、盗汗;气虚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使人精神萎顿无神,头昏耳鸣;气虚可使人体水液代谢失调,水液输布障碍,可成为痰饮(编者注:痰饮是中医术语。这里说的痰并非咳嗽吐出的痰,而是代谢过程中在组织间停滞的水分,清而稀者为水,稀而黏者为饮。在肠道中停留,沥沥有声者为痰饮)或水邪泛滥而全身肌肤水肿等。
  3. 营分症候
  随着正气的虚衰,病邪就会深入营分,出现营分的症状,病邪内陷,动血耗精,病情更加严重,口渴、心烦不寐。
  4. 血分症候
  随后并入血分症候,损伤人体精血津液,病变累及五脏六腑,言语神昏,吐衄、便血,尿血等,从上述可以看出,疾病是由浅入深,由轻到重,不断发展的,经过由表入里4个阶段。经主气,病邪入气以辛、香、润、温之品疏理气机,通调血脉是治病邪在气的一般大法;病邪入血络分先虚实,常用辛润通络、辛香通络、辛温通络、虫类通络等法。
  分清初病与久病
  正因为如此,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治病时需要分清是初病还是久病。初病很清楚,就是开始生病时的一段时间。所谓久病就得看患病者的体质和病情进展情况,对一些体质强的患者,也许疾病就终止于初病,对于体质弱者也许半月、半年进入了久病。要根椐病情发展而定,比如有些人“久病多淤”,有些人“久病多痰”,有些则在临床上体现“久病多风”,这需要医生在临床上进行详细辨证。不管是什么情况,归根到底,都是由初病时的邪气逐步入络出现的虚、滞、淤等的变化。因此在诊治时,一般要在活血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血、理气、化痰、祛湿、祛风等方法。
  古老理论的当今用途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医这种古老的、纯朴的理论,对现代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现代医学也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首先,能使我们辨别病症的部位,不同的症状,表明病邪在不同部位。卫分症主表,病变多在皮毛、肌腠、四肢、头面、鼻咽喉及肺,病情较轻,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施治,如用一些治表证的药物;气分症,证多主里,尚未与营血相合,病变部位多在肺、胸、膈、脾、胃、肠、胆、膀胱,病邪开始由表入里;至营分症,病邪深入心营,病在心与心包;血分症则说明病情已经很严重,多侵袭心、肝、肾,必须认真对待,则要使用清营凉血、气血两清等药物,病邪深入营血将威胁人的生命,切不可等闲视之。
  其次,我们通过辨证,可以区分病程阶段,病邪由卫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标志病邪进一步深入,病情逐渐加重的4个不同阶段。
  再次,可以了解疾病的传变规律,由表入里,从卫开始,循序渐进,传到气分,营分,血分,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救治过程中少走弯路。当然在临床上也不一定是按此顺序由表及里,也可以从卫分直传营血,这种逆传的方法,医生也可以根椐病情的发展变化来判断。
其他文献
当一群人围坐在桌边,总会有人抖腿,甚至让周围的东西也跟着一起晃动起来。这种令人坐立不安的行为虽然会让旁人感觉很烦躁,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样比呆呆地坐着要更好。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相比精米白面,以玉米为代表的粗粮,更加有益于我们的健康。玉米含丰富的钙、磷、镁、铁、硒等,及维生素A、E和B族维生素等,还富含纤维质,有排除油腻、清胃通肠、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等功效。  玉米营养价值高,传统的玉米吃法无外乎是煮食和炒食,其实还有很多既健康又美味的烹调方法,不妨一试。  玉米沙拉  原料:玉米粒(新鲜的玉米棒取粒或玉米罐头均可),生菜,樱桃西红柿,奶酪。  调味料
近日,由智善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中国梦·脊梁工程,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疾病诊疗中心对特困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资助。15岁的少年小王走路一直一瘸一拐,因为经济
今年5月5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气——立夏。立夏到来预示即将告别春天,进入到炎热的夏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注重立夏养生,有助于安然度过整个夏天。  立夏宜苦,养心补血  医学上有个名词“苦夏”,为什么称为苦夏,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身体乏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据调查,我国人群中有4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睡眠障碍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近年在国外睡眠医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边缘学科,并有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的趋势。  祖国医学虽无睡眠障碍这个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本病属中医“失眠”、“不寐”、“不得眠”、“目不瞑”、“夜不瞑”、“多寐”、“嗜寐”、“嗜卧”、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血液灌注量减少,导致心肌细胞有氧代谢不正常,使心脏供氧量不足,心脏非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一般多发于40岁以后的中年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均属于心肌缺血,但在紧急处理时是有差别的,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心绞痛的紧急处理  ★原地休息。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原地休息,千万不要走动,原地坐在椅子上或平躺在床上。还要尽量少说话,深呼吸。如果心绞痛是在户外活动时突然发作,患者应原地坐在
鸡蛋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近日,一些卖场的货架上推出一款“初产蛋”,虽然价格是普通鸡蛋的2~3倍,但依然销售火爆,特别是家有老人、小孩、孕产妇的家庭更是热情购买,也有人买来送礼。据销售者介绍,初产蛋营养价值比普通鸡蛋高许多,当然价格也会比普通鸡蛋贵。  不仅是在实体卖场热销,打开某网络商城搜索初产蛋,卖家也有几百个,月销量上万的也不在少数。有买家评价,“虽然个头小,价格贵,但吃着放心”;也有部分买家
脊柱结核是肺结核、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核等疾病,经血循环途径造成的骨与关节的结核。该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达不到手术指征的也可采取非手术疗法),一般经术前术后的抗结核治疗及手术病灶清除及内固定,病灶处达到骨愈合,患者症状消失,可达临床痊愈。  但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后,患者并非能够高枕无忧,有可能会遗留下一些问题:如出现背部酸痛、用药出现耐药、疾病复发等,这些问题往往让患者烦扰不已。那么,该如何处理脊柱
每年惊蛰那天,奶奶都要买上两剂叫做“中败毒”的中药,放在一个旧沙锅里慢慢地、仔细地熬。需弄得满厨房的中药味,直至那药味慢慢扩散至整个家,且久久不散,才算熬成,这可是个漫长的过程。单闻那味道,就觉辛而苦,呛人鼻息。但是,奶奶总是乐此不疲,年年如此,并且让家里每个人都要喝上1碗。以至于每年开春奶奶一熬中药,全家人都知道那是“中败毒”,而且知道已经是惊蛰节气了。  还记得第一次喝“中败毒”,别提有多狼狈
慢性肝炎病情复杂、病程绵长,常常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终使人体正气亏损,气血失调,肝肾不足。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炎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持续存在于体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肝组织损伤和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所致。相比西医对症治疗,中医药辨证论治无疑更有针对性,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比中药汤剂煎煮起来相对复杂和费时,中成药服用方便更受欢迎。中成药因参合组方机理精准,与慢性肝炎病证病机契合,辨证用药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