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岩石层多向层架构造及其对新生代岩浆活动制约--以三江及邻区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164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滇川西部特提斯带现今地表构造格局、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图像再解释,提出造山带各圈层间,上地壳、中下地壳、岩石层地幔、软流层地幔的构造是一种多向层架构造,上地壳与中下地壳间是一个区域性构造滑脱面.岩石层地幔是一个不易变形的刚性体,常保留老的构造框架.软流层表现为易变层,是变形启动区,反映 “新”构造.研究区陆内新生代岩浆活动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扬子地块西缘存在的近南北向-北北东向软流层上涌体及其热熔体上侵地壳底部所形成的壳幔混合层和区域性构造(包括断裂)交叉转折(转换)部位的制约.
其他文献
从1974年起,基特峰天文台几乎每月定期对太阳大气的K线及其他一些谱线进行观测记录.以往对K线的研究表明:K1形成于温度极小区(TMR),K1到线心的距离以及K1的强度分别与温度极
通过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及水文钻孔资料的初步分析 ,认为 :该地域地下水的分布、赋存层位、水质、富水程度等主要受地貌、地质构造、岩性、气候及水文等条件控制 ;其中松散岩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研究了湿润亚热带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带生物量碳库、凋落物碳库、土壤有机碳库(SOM)及其活泼性、有机碳分解速率、土壤中CO2浓度和土壤呼吸CO2排放,表明岩溶系统中丰富的碳库提供了系统中CO2的来源,并用δ13C证实春夏岩溶活跃季节中岩溶输出C约60%来自土壤CO2.由此认为,驱动岩溶作用的CO2并非直接来自大气CO2,而是大气植物土壤水碳素转移的结果,因而揭示了土壤作为碳
通过对大量压实试件进行冲击实验分析,得到冲击响应自功率谱峰值和压实度及含水量三者的关系曲线及方程.提出要实现压实度的快速测量,必须充分考虑含水量的影响.
在"数据库设计及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基于该课程本身及学生的特点,研究和探索了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并进行了实践.本文结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阐述了教学过程中
本文通过对桂林水南洞 1号石笋进行α能谱铀系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距今 2 0~ 8万年的古气候信息。石笋大于 2 0万年前开始生长 ,8.0 7万年后停止生长 ,属中更新世的
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技术测定石笋的年龄 ,初步建立了热电离质谱铀系年龄的方法。 4个样品的测定结果复现性较好 ,铀含量、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与标准值吻合 ,数据的精度大大提
韩国济洲岛下西归浦组的时代归属-直存在着争论.该段地层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a calida calida、Beella digitata、Globigerina bermudezi和Globoquadrina conglomerata的
研究了乌鲁木齐河流域从下游乌鲁木齐站、中游跃进桥站和源头大西沟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 与温度的关系,揭示了内陆河流域系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河流域,
由于建立Reedocal ymene一属的模式种标本保存甚差,长期以来,这一属的概念一直不甚明了.研究了峡东地区庙坡组新发现的丰富且保存完好的Reedocalymene eapansa Yi材料,其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