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行申诉案件案源减少的调查分析

来源 :今日法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但目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力度还不够大,不能形成一定的监督态势,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案源缺乏。2006年孟津县院共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5件,2007年共受理13件,2008年共受理7件,该院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法院因素。
  1.审判机关审理案件大量采用调解结案的方式。近年来,各级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调解结案率稳步提高,特别是基层法院在案件总数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更多的以调解方式结案,对民行检察部门的案源影响很大,因为调解案件的当事人申诉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一般的调解案件也不在民行检察部门的收案审查范围内。如孟津县法院城关法庭2008年共受理民事案件325起,其中212起调解结案,占到案件总数的65.%。
  2.中级法院的二审改判率逐年提高。孟津县法院民事判决、裁定的上诉率呈上升趋势,中级法院二审改判率也随之提高。如孟津法院城关法庭2007年案件上诉率为15.3%;2008年案件上诉率为22.6%。由于二审改判率的提高致使一审案件当事人更多选择了上诉,而较少选择效率较低的申诉渠道。
  3.法院审判质量的提高。随着民行抗诉工作的深入开展,查办审判人员职务犯罪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法院内部采取了各项措施以提高审判质量,人民群众对法院判决、裁定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相对也就减少了申诉。
  二、社会因素
  检察机关受理申诉案件的来源主要是当事人申诉和律师、法律工作者代为申诉,目前这两个渠道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1.民行检察工作宣传不到位,社会知名度有限。民行检察业务与其他检察工作相比起步较晚,在社会上被认知程度不高,影响力不大。虽然近年来我院一直坚持对民行检察的宣传工作,但在群众中的知晓程度仍然有限。根据随机调查,普通群众知晓民行检察业务者甚少,许多当事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乡村的农民群众,在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虽然认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但因不知道还有检察机关抗诉这一救济渠道,只好放弃。
  2.律师、法律工作者向检察机关提供案源的动力不足。根据走访我县律师、法律工作者随机调查,主要原因是律师、法律工作者缺乏向检察机关提供申诉案源的内在动力,除检察机关抗诉效率较低的原因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愿意得罪办案法官。因此他们一般首先会选择向法院申诉,在得不到法院支持后才考虑是否向检察机关申诉。
  三、检察机关自身因素
  检察机关自身因素主要有:
  1.抗诉案件审查期限长、效率低,法院再审改判率低。申诉案件要经过两级院的审查,审查期限过长,另外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后,法院维持原判的案件不少,案件改判率偏低,无形中打击了当事人的申诉积极性。到法院申诉办案期限短,因此许多群众选择向法院申诉,把到检察机关申诉作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2.诉讼监督范围有限,监督手段乏力。由于相关法律对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规定的很不具体,检察机关民行检察监督的范围一再受到审判机关的限制,在一些裁定、调解、执行领域的监督难度大,既削减了很多一部分案源,又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不愿向检察机关申诉。加上检察机关内部规定了一些“不宜抗诉”的情形,抗诉的条件极为严格,难以满足申诉人的愿望,挫伤了部分群眾向检察机关申诉的积极性。对于检察机关建议再审的案件,因无法律具体规定,法院随意处置,难以体现检察机关的监督效果,这些都影响了群众向检察机关申诉的积极性。
  案源问题是民行检察工作的首要问题,应当把拓展案源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2009年,孟津县院在法院收案数下降的情况下,受理申诉案件反而有大幅度提高,全年共受理申诉案件38起,是上一年度的五倍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从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入手,提高群众满意度,调动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诉的积极性。用新的执法理念强化民行检察工作人员思想认识,学习业务知识,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提高提请抗诉案件质量。认真落实限期办结制度,严格办案期限,严禁超期办案,提倡快审快结,尽量缩短办案周期,增强监督效果。
  2.多渠道搞好宣传工作,提高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社会知名度。改变等案上门的工作习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出去,请进来”。通过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渠道让人民群众了解民行检察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程序,同时也了解自己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更好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结合办案搞好宣传,争取办理一起案件,宣传一方群众,扩大民行工作的社会影响。
  3.加强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沟通,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联系机制,扩大民行检察工作的影响力,增强律师、法律工作者提供案件的积极性、主动性。
  4.抓协调,理顺关系,消除障碍,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主动加强与同级人民法院的沟通联系,通过及时的协调、沟通,使法检两家达成共识,提高案件改判率;完善向党委和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制度,及时汇报民行检察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依靠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与支持,努力达到民行检察工作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23日两办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2009年7月12日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印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意见和实施办法都对“小金库”的概念和治理范围进行了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由此一场全国范围的反腐败斗争随之开始,随
期刊
案件线索是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开展的前提,没有案件线索,一切都无从谈起。如何解决渎职侵权案件线索匮乏这一难题已成了反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的当务之急。因此,疏通案源渠道,拓展案源途径,获得充足的线索是当前开展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大渎职侵权检察法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认识。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新闻媒体等多渠道多方式,将反渎工作的
期刊
检察机关在办理公安部门移送批捕、起诉的案件中,存在着许多“另案处理”案件。“另案处理”对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成本、保护已在案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从多年来的司法实践来看,另案处理中存在许多不规范情况,甚至出现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现笔者就枣强县检察院近3年来所办理的“另案处理”案件加以分析,试探索对“另案处理”案件监督的有效途径。  一、该院“另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相对于我国经济成就而言,司法制度的改革较为滞后,离公众的期望差距很大,为什么司法制度改革的效果不太好?因为司法体制改革要解决法律涉及某些深层次的问题,是有一些人害怕触及自身利益,对改革缺乏动力和压力。那么当前司法改革该怎么样推进,作为法律监督的检察机关如何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如何定位在司法改革中的职能作用。2005年1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
期刊
[内容摘要] 检察权是检察机关依法享有的专门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一重要指示为检察权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检察权的优化配置,是检察改革的核心问题。科学配置检察权,需要以现行的宪政体制和制度框架为基础,遵循司
期刊
[摘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正式下发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决定(试行)》(简称《规定》),将省级以下自侦案件的批捕权上提一级,该规定是加强内部监督、维护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一项较大改革举措,但该举措的实施也同时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时间压力大、机制不完善等工作上的挑战,本文将对职务犯罪案件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产生的利弊进行分析,对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
期刊
【摘要】当今,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热门问题之一,而作为职务犯罪侦查机构的各级检察院也成为了社会最为关注的国家机关之一。对于检察院来说,它即是职务犯罪的侦查者,也是职务犯罪的监督者,这双重身份给检察机关的工作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完善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首要的就是处理好自侦和监督的权限划分,而要明确这个问题,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制。本文正式从这个角度出发,
期刊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和处理诈骗罪,由其是对于诈骗罪与非罪界限的把握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易于混淆民事纠纷中的欺诈行为和刑事诈骗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行为。现笔者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出发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简要案情介绍  犯罪嫌疑人林某,男,20岁,无业。2009年11月29日,犯罪嫌疑人林某
期刊
[摘 要] 心理契约是员工对组织内隐的期望,影响着员工的态度与行为,心理契约破坏是员工对组织未履行心理契约的主观感知。笔者从期望理论、公平理论与强化理论分析贪污受贿人员的心理契约状态,可以更为有效地抓住贪污受贿人员的心理特征,这对有效预防贪污受贿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理契约;贪污受贿;心理特征    一、心理契约理论的基本内涵  美国组织行为学家阿吉里斯在其1960年的著作《理
期刊
近年来,河北省枣强縣检察院按照“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塑检、文化强检”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具有枣强特色的物质、行为、廉政、精神“四大检察文化”建设,有效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检察工作长足发展。2009年,该院被命名为市“检察系统先进检察院”、“实绩突出领导班子集体”、“文明单位”和“河北省先进基层检察院”。  一、“物质文化”强基固本  物质文化建设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基础。2008年,该院启用投资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