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梁刚度对下承式钢桁架拱桥静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来源 :西部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某下承式钢桁架拱桥为例,通过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实桥模型,研究了不同主梁刚度变化时下承式钢桁架拱桥的静力特性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主梁刚度的增大,下承式钢桁架拱桥主梁最大拉应力、压应力均逐渐增大;(2)拱肋上弦杆1/4截面受主梁刚度的影响较小,下弦杆拱脚截面受主梁刚度的影响较大;(3)随着主梁刚度的增大,钢桁架拱桥主梁竖向位移、拱肋位移及吊杆索力均逐渐减小,主梁刚度的增大能够有效减小主梁竖向位移,主梁刚度对拱梁相交处吊杆索力的影响大于跨中处.
其他文献
为研究新型矿渣-粉煤灰复合注浆材料在软土路基改良及变形控制中的应用,文章基于室内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渗透性试验及微观电镜试验,验证其对天然紫色土、壤质砂土和砂土的改良效果.研究发现:矿渣-粉煤灰复合注浆材料能够有效增强软土的承载能力、抗渗性,注浆前后三种土体的强度增幅分别为61.08%、40.82%和45.50%,天然紫色软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为总体评价空洞边坡的稳定性,文章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对有无空洞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云图评价了空洞位置、深度及土体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作用.结果 表明,空洞对边坡的影响效果显著,尤其是处于坡脚位置时,但随着空洞深度加大其影响作用逐渐衰减.
文章依托工程实践,通过运营隧道病害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典型岩溶发育特征,借助Midas GTS NX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不同埋深条件的下伏溶洞对既有运营隧道衬砌结构的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下伏溶洞埋深逐渐增大,隧道二次衬砌最大剪应力和最大竖向位移逐渐减小;当溶洞埋深>7 m时,对V级围岩有仰拱区段的后期运营结构变形影响较小;当溶洞埋深>5 m时,对Ⅴ级围岩有仰拱区段的后期运营结构最大剪应力影响较小.
为实现高瓦斯多煤层隧道安全高效揭煤防突施工,文章结合天城坝隧道地质条件及煤层穿越情况,提出采用基于高压水力割缝-压裂增透的揭煤防突技术.该技术包括高压水力割缝、水力压裂、瓦斯抽排及强化支护等.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瓦斯多煤层隧道揭煤防突施工中,采用以高压水力割缝-压裂增透技术为核心的揭煤防突措施后,通过综合指标法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检验达标,为快速揭煤和穿越煤系地层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对类似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章为了获得在地震与车辆耦合作用下的隧道结构变形与应力分布情况,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通过计算与分析表明:隧道地铁结构的最大变形值(28.05 mm)发生于地震峰值加速度时刻,其位于隧道的仰拱底部;在地震峰值加速度时刻,隧道结构产生最大的水平向剪应力,这在隧道工程设计中应引起重视.
为研究土工格室的加固效果以及设计参数对路基变形及沉降的影响,文章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拓宽路基数值模型,针对土工格室的加固效果、铺设层数、铺设宽度以及筋材模量对路基变形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铺设土工格室可有效改善新旧路基的水平变形和差异沉降,使得应力分布更为均匀;路基的水平位移和差异沉降均随着土工格室铺设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增大铺设宽度可降低路基的水平位移和差异沉降;增大筋材模量可以降低新路基的水平变形和差异沉降,但同时也会增大老路基的差异沉降.综合来看,土工格室铺设层数选择3层、铺设宽度控制在50%
文章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对混凝土箱梁加固材料所使用的钢板和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对应的强度和性能特征,同时对加固后的混凝土箱梁进行了有限元变参分析,得到混凝土箱梁加固后承载力与加固参数之间的关系.
路桥工程中预制T梁施工工艺现已非常成熟,但T梁的二维设计图纸未考虑具体施工过程中钢筋与钢筋、钢筋与波纹管之间的干扰问题,由此给T梁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钢筋安装过程中往往存在工人为了方便施工擅自减少钢筋、切断钢筋或是波纹管位置安装不准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采用BIM技术对T梁设计进行优化,根据设计图纸采用Reivt软件对预制T梁、钢筋及波纹管进行三维建模,在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检查结果对预制T梁钢筋进行调整,并得出调整后的钢筋设计图纸.优化后的设计图纸能显著减少施工过
文章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的受荷特性,研究了PHC预制管桩中的桩径、桩长、桩壁壁厚及桩身的混凝土强度等特性.结果 表明,在受到水平荷载作用时,桩径的增大、桩长的增长、桩壁壁厚的加厚及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对PHC预制管桩有利,并且桩身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其影响效果最显著,而桩的壁厚对其影响效果较小.
文章针对广西某高速公路三种结构沥青路面(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路面、高模量EME-14沥青路面、广西高速典型路面结构)开展野外MMLS3加速加载试验,采用车辙深度、蠕变速率、断面形态等指标,分析评估不同沥青路面结构抵抗永久变形的性能差异,同时积累野外实测数据.结果 表明:高模量路面结构具有最优的长期抗车辙能力;石墨烯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上面层沥青膜剥落情况明显优于SBS上面层,同时具有更好的抗剪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