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瓦斯事故是煤矿常见的重大灾害事故,它的发生对矿井的破坏性极大,伤害人员多,社会影响坏。因此,严格落实"一通三防"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瓦斯; 事故
引言: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采掘活动时,瓦斯涌出到生产巷道空间,对井下生产活动造成安全威胁。不论瓦斯涌出量多少,一直是矿井生产中主要危险源,瓦斯灾害防治就成为矿井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搞好矿井瓦斯防治工作,事关重大。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90%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煤矿事故占工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72.8%至89.6%;煤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中,瓦斯事故占死亡人数的73%。煤矿所面临的重大灾害事故是相当严峻的,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由于煤矿事故多,死亡人数多,造成了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煤矿重大及特大瓦斯(煤尘)灾害事故的频发,不但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 实际上,这些瓦斯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以往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集中暴露,涉及许多方面。既有自然因素、科技投入和研究的不足,也有人为因素以及国家的体制、管理、经济政策,社会的传统观念,煤矿企业的文化素质等。
二、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机理
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运移过程,主要取决于煤层介质的孔隙结构和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煤是一种多孔的微裂隙发育的介质,微裂隙间含有孔隙和大部分与微裂隙相连的毛细管通路,而孔隙和毛细管通路的数目是变化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互有联系。瓦斯在煤层中主要是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在煤体中的,其中呈游离状态压缩在微裂隙和大孔隙中的较少,大部分为吸附在煤体中。根据煤体中的孔隙分布和煤层中的联系系统以及周世宁教授的研究表明: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主要是层流渗透运动和扩散运动,其中前者基本上服从Darcy渗透定律,且主要发生在煤体大孔和微裂隙中;后者则基本上服从扩散定律,且主要发生在煤体微孔隙之中。因此,瓦斯在煤体中的运动可以认为是一个扩散渗透的过程。
三、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管理
通过定点和不定点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手段,对瓦斯的状态形成一个可视网,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监测监控大体可分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监测监控的重点是管好、用好现有安全监测监控,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对风量、风速、瓦斯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和监控;利用瓦斯断电报警仪、三专两闭锁等设施解决瓦斯超限时的断电停机、瓦斯超限报警、停风就断电的问题。同时,监测人员通过监视屏幕,不间断监视瓦斯动态情况。动态监测监控的重点是光学瓦检仪、便警仪的管理和使用。瓦检人员按规定要求检查、测试瓦斯等气体。专职瓦检员、班组长、跟班干部、下井领导都应参与瓦斯检查,坚强现场管理,关键是抓好包括静态设施设备在内的各类仪表、传感器的定期检查、校验工作,保证灵敏度、可靠性。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依靠先进的监测监控搞好瓦斯的动态管理。
四、加强通风管理
坚持通风优先的原则,搞好各种风门风桥的动态管理,坚决杜绝跑风、漏风、风流短路等影响通风质量问题的出现,消灭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搞好盲巷、闭墙、风眼等的静、动态管理,特别是抓好通风设施设备的工程质量,要达到质量标准化,使通风系统完善、合理、灵活可靠,便于调整风量,把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限以下。
五、加强防火管理
除严禁火种入井外,也要严格控制井下火源的产生。加强机械保护投入和日常管理,重点防范磨擦起火,提高机电检修质量,加强润滑,克服带病运转;加强托辊、堆煤保护、打滑保护和机电无油化等工作。做好各种电气保护,诸如接地、过载、短路等必须齐全、灵敏、可靠,预防电气着火。加强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从入井就要把好关,使设备防爆率达到100%;坚决杜绝各种缆线有明接头、鸡抓子、羊尾巴等现象,同时规范健全井下消防系统,配齐配足消防材料和消防设施。
六、矿井瓦斯事故防治措施
建立瓦斯安全管理機制瓦斯是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物质源,作为引发事故的主要物质因素而存在,为了预防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系统工程中的本质安全,做好瓦斯安全管理工作是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前提。首先,消除瓦斯爆炸的物质危险源。最大限度地抽放瓦斯,抽出开采煤层、邻近煤层和采空区等瓦斯源中的瓦斯,减少井下瓦斯涌出量,是提前预防和控制瓦斯事故的根本措施,可实现瓦斯环境中采煤本质上的安全。对于局部聚集的瓦斯,可采用隔离法、分支通风法、引风法等措施来隔离或者吹散巷道内聚集的瓦斯,保障生产安全。其次,建立健全可靠的通风系统。强化通风的安全管理,保证整个矿井和井下各个工作面上都有足够的风量,有效、稳定和连续不断,保持足够的风速,足以用来稀释工作面的瓦斯和驱散涌出的瓦斯,这是防止瓦斯聚积含量超限,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因此,要求矿井必须拥有完善的通风系统,按要求为井下提供足够的风量。
造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依据安全学原理,引发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不安全的环境)三大因素,而人为因素往往是引发事故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安全教育是为了防止矿工不安全行为,防止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首先在于通过安全教育能提高企业领导和广大矿工搞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其次,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技能的提高,能使广大矿工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操作水平。最后,矿工可通过安全教育掌握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和提高安全控制技术,搞好事故预防,起到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作用。
七、安全知识教育
1、使矿工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从而提高煤炭企业整体事故预防水平。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各种知识教育的深度可结合矿工所在岗位进行安排。
2、通过对教育者进行培训和反复的实际操作训练,使其逐渐掌握安全技能。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使作业人员掌握完成本岗位安全作业技巧,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能力和紧急应变能力。安全操作技能教育应结合工种岗位,按照有关规程、标准有计划地进行。
3、安全态度教育。通过安全态度教育使操作者尽可能自觉地掌握安全技能,克服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思想和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安全意识,端正安全态度,自觉遵章守纪,搞好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安全形势教育和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的安全教育等。
结语:总之,只要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优化矿井生产布局,合理组织生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强瓦斯综合治理,一定能够科学、有效地防治各类瓦斯事故,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省生.《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2] 林柏泉,张建国.《矿井瓦斯抽放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林柏泉,崔恒信.《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4]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瓦斯; 事故
引言: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采掘活动时,瓦斯涌出到生产巷道空间,对井下生产活动造成安全威胁。不论瓦斯涌出量多少,一直是矿井生产中主要危险源,瓦斯灾害防治就成为矿井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搞好矿井瓦斯防治工作,事关重大。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90%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煤矿事故占工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72.8%至89.6%;煤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中,瓦斯事故占死亡人数的73%。煤矿所面临的重大灾害事故是相当严峻的,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由于煤矿事故多,死亡人数多,造成了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煤矿重大及特大瓦斯(煤尘)灾害事故的频发,不但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 实际上,这些瓦斯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以往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集中暴露,涉及许多方面。既有自然因素、科技投入和研究的不足,也有人为因素以及国家的体制、管理、经济政策,社会的传统观念,煤矿企业的文化素质等。
二、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机理
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运移过程,主要取决于煤层介质的孔隙结构和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煤是一种多孔的微裂隙发育的介质,微裂隙间含有孔隙和大部分与微裂隙相连的毛细管通路,而孔隙和毛细管通路的数目是变化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互有联系。瓦斯在煤层中主要是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在煤体中的,其中呈游离状态压缩在微裂隙和大孔隙中的较少,大部分为吸附在煤体中。根据煤体中的孔隙分布和煤层中的联系系统以及周世宁教授的研究表明:瓦斯在煤层中的流动主要是层流渗透运动和扩散运动,其中前者基本上服从Darcy渗透定律,且主要发生在煤体大孔和微裂隙中;后者则基本上服从扩散定律,且主要发生在煤体微孔隙之中。因此,瓦斯在煤体中的运动可以认为是一个扩散渗透的过程。
三、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管理
通过定点和不定点全天候不间断的监测手段,对瓦斯的状态形成一个可视网,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监测监控大体可分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监测监控的重点是管好、用好现有安全监测监控,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对风量、风速、瓦斯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和监控;利用瓦斯断电报警仪、三专两闭锁等设施解决瓦斯超限时的断电停机、瓦斯超限报警、停风就断电的问题。同时,监测人员通过监视屏幕,不间断监视瓦斯动态情况。动态监测监控的重点是光学瓦检仪、便警仪的管理和使用。瓦检人员按规定要求检查、测试瓦斯等气体。专职瓦检员、班组长、跟班干部、下井领导都应参与瓦斯检查,坚强现场管理,关键是抓好包括静态设施设备在内的各类仪表、传感器的定期检查、校验工作,保证灵敏度、可靠性。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依靠先进的监测监控搞好瓦斯的动态管理。
四、加强通风管理
坚持通风优先的原则,搞好各种风门风桥的动态管理,坚决杜绝跑风、漏风、风流短路等影响通风质量问题的出现,消灭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搞好盲巷、闭墙、风眼等的静、动态管理,特别是抓好通风设施设备的工程质量,要达到质量标准化,使通风系统完善、合理、灵活可靠,便于调整风量,把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限以下。
五、加强防火管理
除严禁火种入井外,也要严格控制井下火源的产生。加强机械保护投入和日常管理,重点防范磨擦起火,提高机电检修质量,加强润滑,克服带病运转;加强托辊、堆煤保护、打滑保护和机电无油化等工作。做好各种电气保护,诸如接地、过载、短路等必须齐全、灵敏、可靠,预防电气着火。加强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从入井就要把好关,使设备防爆率达到100%;坚决杜绝各种缆线有明接头、鸡抓子、羊尾巴等现象,同时规范健全井下消防系统,配齐配足消防材料和消防设施。
六、矿井瓦斯事故防治措施
建立瓦斯安全管理機制瓦斯是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物质源,作为引发事故的主要物质因素而存在,为了预防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系统工程中的本质安全,做好瓦斯安全管理工作是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重要前提。首先,消除瓦斯爆炸的物质危险源。最大限度地抽放瓦斯,抽出开采煤层、邻近煤层和采空区等瓦斯源中的瓦斯,减少井下瓦斯涌出量,是提前预防和控制瓦斯事故的根本措施,可实现瓦斯环境中采煤本质上的安全。对于局部聚集的瓦斯,可采用隔离法、分支通风法、引风法等措施来隔离或者吹散巷道内聚集的瓦斯,保障生产安全。其次,建立健全可靠的通风系统。强化通风的安全管理,保证整个矿井和井下各个工作面上都有足够的风量,有效、稳定和连续不断,保持足够的风速,足以用来稀释工作面的瓦斯和驱散涌出的瓦斯,这是防止瓦斯聚积含量超限,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因此,要求矿井必须拥有完善的通风系统,按要求为井下提供足够的风量。
造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依据安全学原理,引发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不安全的环境)三大因素,而人为因素往往是引发事故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安全教育是为了防止矿工不安全行为,防止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首先在于通过安全教育能提高企业领导和广大矿工搞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其次,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技能的提高,能使广大矿工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操作水平。最后,矿工可通过安全教育掌握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和提高安全控制技术,搞好事故预防,起到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作用。
七、安全知识教育
1、使矿工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矿工的安全素质,从而提高煤炭企业整体事故预防水平。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各种知识教育的深度可结合矿工所在岗位进行安排。
2、通过对教育者进行培训和反复的实际操作训练,使其逐渐掌握安全技能。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使作业人员掌握完成本岗位安全作业技巧,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能力和紧急应变能力。安全操作技能教育应结合工种岗位,按照有关规程、标准有计划地进行。
3、安全态度教育。通过安全态度教育使操作者尽可能自觉地掌握安全技能,克服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思想和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安全意识,端正安全态度,自觉遵章守纪,搞好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安全形势教育和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的安全教育等。
结语:总之,只要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原则,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优化矿井生产布局,合理组织生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强瓦斯综合治理,一定能够科学、有效地防治各类瓦斯事故,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省生.《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2] 林柏泉,张建国.《矿井瓦斯抽放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林柏泉,崔恒信.《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4]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