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世界職业教育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从学徒制演变过来的,表明它有不同于其它教育的特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职业教育这种独有的特点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具备一般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职业学校这种特有的教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注重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b)-0239-0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内在需求,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硬性指标之一。
  
  1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与本质属性
  “双师型”教师是一种行政称谓,主要针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而言,即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双师”素质是指教师同时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教学理论知识、生产实践知识,能进行技术应用,具备教学与工程(或其它技术系列)双重素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教师个体,主要强调“双师素质”的培养;一是“双师”结构,主要强调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2 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已经公布的最新《教育统计年鉴》,截止2010年,全国高职教育专任教师总数37.7万人,其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的比例为3∶25∶34∶28∶10,全国高职教育生师比17.27。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要求的提高和实践过程中对高职教育定位、目标和培养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在专任教师总规模、教师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1 数量相对不足,“双师”素质教师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2010年,高职专任教师占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的30.5%,而同期高职教育在校生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38.2%,高职目前的专任教师数量仍很紧张。在教师构成上,“双师型”教师数量更远远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29.9%,与教育部的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相去甚远。
  2.2 配套的资格认定、考核和激励等“双师型”政策缺失
  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制度较缺乏,单是“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都没有定论,大多高职院校很难为“双师型”教师正名。其次,“双师型”教师的性质和普通高校的职称评比考核等有很大的区别,普通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而高职院校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更加注重对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者发展的方向不同,评价考核的方式理应不同。但现行高职院校职称评定过程强调不同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这使得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岗位需要的教师在晋升职称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为求业务发展也被迫按照普通大学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去发展。
  2.3 教师入职标准缺乏,“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不畅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师与普通教育的教师要求应该有所区别。目前,我们只对普通教育的教师初步建立起了教师资格的制度和要求,缺乏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致使在教师的入口上,很难按照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把关,总体上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现今我国高职教师来源渠道比较广泛,主要有普通师范及普通高校毕业生、企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留校生、兼职教师等等。实践表明,多渠道的师资来源丰富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增强了活力。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成为高职教育战线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然而,受限于当前体制和人事制度,很多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解决不了教师身份和教师系列的职称。此外,对于企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说,高职院校工作虽然稳定,但待遇相对不高,难具真正吸引力。
  2.4 培训意识薄弱,渠道单一,机构不完善,培训层次较低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训意识都较为薄弱,大多都只是停留在职前培训,而且较为形式化,对于在职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培训渠道单一,主要是国内的培训,而且较多针对学历方面的培训,对于实践技能的培训很少。同时,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本身,都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难以制定相应的培训机制,较难拓宽培训场所、增加培训机会,培训的资金也难落实到位。目前的双师培训层次不高,专业性也不强,很难对口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课教师获取技术等级证书。
  3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注重的主要内容
  鉴于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未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注重以下方面。
  3.1 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要把优化“双师”结构作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尤其要加快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步伐,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提高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授课的比例。所以必须促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兼职教师的聘请力度,同时,制定对兼职教师的比例和聘用管理办法,使兼职教师的聘任具有制度保障。
  3.2 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既要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培养,加强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又要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根据办学特点和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等方式,特别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或聘用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还要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以吸引行业企业专业人才进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3.3 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保障制度
  一方面,要逐步明确高职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要求,拓宽在职教师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训渠道;另一方面,要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的资格认定与职称评审,明确兼职教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完善兼职教师的比例结构及聘用制度,逐步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制度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快改革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人事分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与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文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6(15).
  [2] 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6(11).
  [3] 张君,闰巧枝.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其他文献
本文以本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管理实践为基础,着重阐述了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
开设公选课是多数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公选课存在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机制落后等诸多课堂问
介绍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氨装置PLC联锁系统的升级改造及成功实施。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平稳,联锁正常,达到了预期效果。
近年来,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PTCA血运重建治疗手段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同时再灌流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本研究就目前积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条件下,前壁与下壁
颈部肿瘤使用3T磁共振对颈部肿瘤患者行DWI扫描,设定8个不同的b值,利用体素内不一致运动图,测量所有受试者的灌注分数(F)和扩散系数(D),同时获得ADC图,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大学体育的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体育教师评价的几点建议。
班主任的工作是艰巨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一个有凝聚力的、奋发向上的、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的形式,有赖于班主任的正确组织
近日,正和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凭借3项国家专利、掌握着生物柴油生产核心技术的实力,与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共同起草了我国第一个生物柴油国家标准。
针对35kV变电站老式电磁保护不足,对其进行了综保改造。对改造中该综保及后台控制部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合理的解决办法。改造后的35kV变电站保证了装置生产的安稳优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求一种合理可行适应我们国情的高校体育模式,本着"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发展各方面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