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基于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意识、数字化创新、计算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大胆创新,不断的尝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策略多样化,最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完全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讨论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培养实践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内涵;培养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全国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大纲的修订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这个时代对学生的迫切要求,也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必备要求。长期以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比较明显和准确的概念,直到2016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一直研究的核心素养课题有了确定的目标,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它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觉悟,核心素养是一个动态过程,能够保障个体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并实现全面发展。基于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意识、数字化创新、计算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基于这一理论,本文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讨论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培养实践研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概念阐述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贯穿于整个学生教育过程中,重点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但是若是要将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到课程中就要首先确立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范围来说,首先要体现出整个学科对于核心素养的最终影响。学科教育的最终追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而思维是学生具备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的高一水平层次,因此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就要重点强调学科思维在核心素养中所体现出的价值性和重要性。态度是学生对于特定的活动和任务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趋向,包含着社会責任以及社会品德等的一系列要求,这也是教师进行学科教育的最高追求。新课改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分级,主要包括要素、描述以及水平等要素。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立德树人,在借鉴一些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结合实际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一定程度的继承,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创新意识
   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字化背景解决遇到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学生在数字化的学习背景下形成特定的学习环境,找寻合理的数字化工具学习相关知识。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设置多个问题,设置出一个具有足够真实性的背景。要不断的积极引导学生们学会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和已经建立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要设计课堂的线索,体现出教学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构建许多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当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与自己的思维相对立时,才能深刻感受到自身思维的不足,认识到思维的替换或调整原有思维方式的必要性。教学伴随着问题,问题的提出要具备系统性、关联性、缘由、怎么解决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师生交流,质疑问题等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是要求学生能自己主动了解信息技术、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信息安全影响社会的后果,能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系统,这跟传统的信息社会责任有所不同。处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之下,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重性,学会利用专业的技术保护信息的安全,与此同时,还要遵守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要自觉维护信息安全,抵制一些有失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让他们有高度的信息责任感,在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护我国信息技术的安全。
   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生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信息感知能力。但是,信息社会还在不断的发展,高中生面临的信息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要想成为比较合格的信息人才,高中生不仅要认识信息和接受信息,还应该对于社会信息有一定的判断力和感知力。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于信息的感知力主要描述的是脑部的生理机制对于感知到的信息作出的反应。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大脑对于信息反应的意识和主动性标志着信息的敏感度。高中生对于信息的感知程度是指在对于信息进行获取之后,感觉到了信息的变化,并且发现了快速变化的数据,获取到重要的信息,不断替换自己大脑中所存在的旧的知识。学生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关键的问题所在,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信息的利用率,避免一些错误信息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五、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举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把握教学的整体内容,深入分析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在学习内容时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总结,以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其中以《算法与程序设计》内容中“赋值语句”的知识点为例举例说明,要先明确赋值语句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应该完全理解赋值语句的用法,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利用学到的知识写程序,接着学生在对赋值语句这一基础内容学习完成之后,要分析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学生要对赋值语句的学习先自我探究,学生对换礼物的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但是若是通过计算却无法实现交换。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交换过程中正确的算法,教师要不断带领学生对于问题重新定义,在对赋值语句中所存在的每个变量都占有一个内存,当这些都被赋予新的定义后,原有的值就会被抹去,这样就可以直接构建正确的算法结构,完成数据的交换。在这个计算的过程中,尽管这些学生没有受到专门的计算训练,但是通过将这些数值交换以后,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界定和重新建立问题结构以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在灵活运用以及深入理解的阶段,教师应该将学生分组,再让他们联系其他数值的交换,让学生不断灵活运用赋值语句的用法,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为一名教师应该要满腔热血,迎接一切教育难题挑战。另外还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管理,要求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其中,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一些基本技能,正确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课程走,参与信息技术的设计与开发,纠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找寻解决的办法。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解月光,杨鑫等.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中国电化教育,2017,(5):8-14
   [3]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26
  (安徽省濉溪中学,安徽 淮北 235100)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我国对教育事业不断重视的现状,对新课程的改革力度不断地加大,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对道德、智力、体力、音乐和劳动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音乐课堂。针对小学阶段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相应的融合,将音乐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展现学生们在这个年龄段的活力,便成为了我们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中学教学阶段,社会、家长不仅仅注重学生自身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提升,还注重学生自身的身体素养和机能的提升。中学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健身操动作的记忆效果,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机能、身体素质,还能够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发挥自身个体的最佳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健身操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身,是健身和舞蹈美的结合,也可以
【摘 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为幼儿的人生发展夯实基础,显得至关重要。充分利用班级种植园这“一亩三分地”,可以促进幼儿人格中各个维度的均衡发展,让“一亩三分地”成为幼儿健全人格的生长园:引导幼儿乐参与,播下成长的希望;喜探究,见证生命的奇妙;爱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善合作,品尝收获的喜悦……  【关键词】班本种植活动;一亩三分地;幼儿健全人格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是整个人
冲突是大学生人际矛盾产生、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的和谐教育有必要运用建构性认知冲突解决模式。建构性认知冲突解决指学习者虽存在理论、观点等分歧,但仍致力于通过合作寻
针对基于Petri网建模的离散事件系统关于Parikh向量的不等式约束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对Parikh向量的不等式约束条件中存在不可控变迁的情况进行分析.将约束条件分为可控部分与
为了减少曲面展开后的变形和优化切割路径,提出了一种三角化网格曲面的自动切割算法.该方法将导入的曲面切割成带单一边界环的流形曲面,在高斯曲率较高的顶点和曲面边界之间生成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是农业工程类的主干专业之一。以河南农业大学的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为例,分别从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
为了研究薄壁工件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让刀误差以及获得使让刀误差较小的优化铣削参数,以薄壁板为例,在进行高温拉伸试验和高速压缩试验获得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薄壁
为顺应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广西大学在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