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经历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间,好友送来一袋西瓜,说是自家种的。非常感动,
  朋友有心。打开袋子,四个圆滚滚的西瓜赫然在目,都沾着泥土。和店里在卖的瓜相比,多了一些新鲜的泥土气息。我捧出一只来,用水洗净,切开来,尝一口,特别爽脆,似乎有一股特别的清香……我把余下来的瓜一个一个排列好,就像小时候,把瓜一个一个在家里排好一样。
  清晰地记得,和外公一起看瓜的情景。
  夏日。骄阳似火。
  刚分的宅基地上,父亲种上了西瓜。当西瓜藤拖蔓,向整片田地蔓延的时候,宅基地开始焕发生机,绿油油的藤蔓上开出了黄色的小花,在阳光里闪烁。转眼间,大大小小的西瓜开始次第冒出来。不几晚,拇指大小的西瓜就已经发育成碗口那么大。宅基地一下子变得独特、迷人。
  父亲在瓜地的一隅搭起了一个棚子。棚子呈人字结构,里面先用篾席打底,再用稻草扣起来,在六月阳光的照射下,金光灿灿。记得棚子的下面是架空的,半身高的地方,架着一张竹子做的床,躺在里面可以看蓝天,想象白云变幻的样子;夜晚可以数天上的星星,聆听西瓜地里蛐蛐的奏鸣……
  除了深夜那段时间,其他时候,我好像都不肯睡去。上了年纪的外公好像总是眯缝着眼睛。午后,阳光一如既往地泼洒着每一寸土地,在每一片绿叶上跳跃、匍匐。为了让那些已经长成的西瓜不那么显眼,不被暴晒,外公拿着那些稻草、野草盖在上面。不肯睡午觉的我,用目光去追逐那些草下的西瓜,一个一个数过去。偶尔一阵风拂过,掀起墨绿的西瓜叶,默不作声的西瓜似乎才有了一分张扬。田地里也会有一两只黄鼠狼窜过,但是绝没有像鲁迅笔下的闰土那样需要捏一柄叉去刺。
  临近傍晚,太阳沉到山那边的时候,暑气渐渐地散去。外公才会下到地里,抱起一个西瓜,弹弹声音听听声音,看看哪只瓜熟了,哪只瓜还需要再养几天。摘来的西瓜,外公会把它放进盛满水的桶里。过了好一会儿,外公把西瓜从水里捞起来,拿刀轻轻一切,西瓜便“啪”地裂开,露出红红的瓜瓤。迫不及待地拿一块,咬一口,那种甜,甜到你可以将嘴角的汁水舔干净。很快,一只西瓜就会被消灭殆尽。外公好像吃得很少,他就眯眯地笑着,看着我吃。
  久久地,暮色從四下田野里弥漫上天空,愈来愈浓。草丛里的蛐蛐开始奏鸣,萤火虫提着盏盏萤火灯笼慢悠悠地起舞……前半夜外公摇着蒲扇,会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一边听着故事一边仰望夜空。那时候的夜空似乎特别明净,满天的星星,可以找到七星北斗,可以找到牛郎织女星,还有那灿烂的星河……一整夜,自然的声乐都在月光中款款流淌……故事里有他们,更有外公的喃喃私语,然后沉沉地睡去,直至夜色又向田野的四处藏匿,天空渐渐地变白……
  西瓜,藤蔓,叶片,沾着晶莹的露珠,又开始新的一天……这是属于我和外公最美的时光。
  也记得,和父亲一起乘风破浪去卖瓜的情景。
  那时候,很多人家都种了成片的西瓜,然后把西瓜运到产稻谷的地区,去交换。这是非常典型的以物换物,各取所需。
  父亲决定把西瓜运到嫁到越溪南庄二姑姑家,去换稻谷。
  那日,海水涨到斗门头,风平浪静。父亲把西瓜一手拉车一手拉车,拉到斗门头,装到船上。很快,船舱已经装满。我一个劲地央求,跟着去。父母拗不过我,只好让我跟着去。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坐船去远方的越溪南庄。
  “突突突”马达响起,船驶离斗门头。一切还是风平浪静的样子。两岸的水草、船只缓缓地倒退。海面渐渐扩大。海水浩浩荡荡的,海面上一些船只在捕鱼,海鸟绕着船只恰恰地叫唤……我坐在船头,沐浴着海风。
  一开始船沿着海边行驶,渐渐地向海中央疾驰而飞。海上起了白浪。
  据说白浪的大小就是风浪的大小。船开始在浪里颠簸。父亲让我我紧紧地抓住船上的绳索。我还真怀疑,如果不抓住绳索,自己下一刻就会被风浪从船里硬生生地卷到海里去。
  “哗哗哗……”船头被海浪顶起,又重重地跌落下去。
  船好像失去了重心,开始飘摇。父亲拼命地喊“该死的天气”,浪头扑进船舱,西瓜虽然有篷布遮着,但是也一定惊慌失措,哪里想得到自己的命运会怎么样。我蜷缩起来,身上的衣服也全部湿透,只盼望能活着。
  海浪朝船身拍打过来,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
  船像一片叶子,仿佛随时要被巨浪吞噬了一样,陷入了无助,任由海浪抛起来,摔下去。马达的“突突”声早已经淹没在“哗哗”的海涛声中。那一刻,我的心被抛起来,又跌进谷底。我紧紧地抓住甲板,感觉自己就要连同这艘小船、一船的西瓜沉到海底深渊了。这时,我又一次看到了开船的叔叔,他把着舵,神色严峻地看着前方,好像在告诉我,孩子没有经过风浪吧,一切都会过去的。
  船终于到达了越溪南庄的港口。
  我感觉我们是从鬼门关回来的。太阳热辣辣地晒着。父亲和叔叔一起把一船的西瓜从船上卸下来。父亲要赶往姑姑家,叫来车,把惊魂未定的西瓜一车一车地运到二姑姑家。而我还没有从海浪中惊醒过来,依旧瑟瑟发抖着,负责看瓜。我再一次后悔起来。西瓜终于运到了二姑姑家,排列好,等待换西瓜的人。那些日子里,迫切地希望天气晴朗,这样来的人就很多。好几天有雨,来的人少了,我就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过了一段时间,西瓜终于售尽。
  后来,升入五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暑假有趣事情的作文。我马上想到的是这件事,印象最深的是,我在文中很纯朴地写到:我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或许很真实,或许很原汁原味,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风浪如此,人生如此。
  还记得,那一次凶险的经历。
  前几天,读到一篇写“孩子们玩闭着眼睛走路”游戏的文章。突然想起那年夏天摘西瓜时的情景——
  阳光好像有些毒辣。海风似乎在静止中等待爆发。
  海塘里,母亲和父亲正在摘西瓜。他们先把成熟的西瓜摘好,放在一侧,然后再一担一担地挑到地头。   海塘外,潮水已经退去,在远远的海上波光粼粼地闪烁。近处海米、芦苇、各种水草在燥热的滩涂上静默着。从海上涌来的热浪似乎和陆地上的热浪在堤坝上交汇,两相交锋,骤然热烈。
  海塘的堤坝上,我、弟弟和妹妹捧了几趟西瓜后便自顾自地玩耍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危险的念头——闭着眼睛走路。要知道,海塘堤坝不宽,大概50公分左右。堤坝的内侧离路面很近,而外侧离滩涂5、6米光景。所以走在海塘堤坝上,还是需要一颗冒险的心。
  “我们闭着眼睛走!”不知是我還是弟弟突然这样说。
  这句话就像夏日的太阳一样灼人,像四周的空气在爆炸似的。
  于是,我们试着走,但我们是半眯缝着眼睛,伸出手摸索着往前走。妹妹也学着样子走起来,还没走几步就歪掉了。还没等我们喊,妹妹已经一脚踩空,跌下堤坝。妹妹摔下海塘,有半只头陷进了。那堆乱石就近在咫尺,那时候修筑海塘后会留下很多这样的乱石。
  那一刻热空气仿佛静止了,只有越来越重的鼻息。
  “妹妹掉下去了!”我们好像突然惊醒过来,大声叫喊。
  爸爸妈妈闻讯赶来,绕到有台阶的堤坝处,一路狂奔,抱起妹妹,又一路狂奔到最近的医疗诊所。后来,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家的,等我们到家的时候,妹妹的头上也包着白白的纱布回家了,听说缝了好几针。那白纱布,刺眼。
  直到很多年后,母亲都说:“运道好个,旁边那么多石头,只有这一处没有,老太公管顾!”是的,我们一直这样想着。要不然,我们就没有了一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妹妹。
  冒险的代价是很大的。这给我的童年上了一堂意味深长的课。
  立秋吃瓜是家乡流行的一种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西瓜,说是去除暑热,迎接秋天的到来。
  每每节气前,家里总会留一两个最好的西瓜,到这一天派上用场。
  这一天特别有仪式感。我们会算准立秋的时间,然后,捧上准备好的大西瓜。父亲切开西瓜,我们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有的时候等到的是“啪”的一声,西瓜脆脆的响;有时候等到的是“噗”的一声,父亲惋惜地告诉我们:“沙头倒了,太熟了!”也是啊,西瓜也等不了那么长时间,烂熟烂熟的了。可是仪式还是要有的,吃着沙味十足的西瓜,仍回味无穷。因为,这之后,要吃上西瓜,还得再足足等上一年之久呢!珍惜吧!
  后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去超市买一个西瓜。既回味那段时光,又把立秋的仪式过足。西瓜脆脆甜甜的,可是终究没有从前的节过得快乐。
  现在,每每去乡下,看到田地里的西瓜就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涌上心头。很多次,隔壁邻舍都会捧来自家种的西瓜,把座驾的后备箱装得满满的。那份浓浓的乡情流淌在甜甜的西瓜中……
  原载于《早春》2021年春刊
其他文献
从一场黄昏开始计划  从你的背影看上去,黄昏  脱离底蕴的部分,以灌木丛为邻,  醒目于你仿佛深受有所偏见的  启示,一点不逊于时间的偏远,  以及风景里假如缺少安静的季节性  就不会遇见诚实的风暴。  但正如你,从不怀疑装饰的礼物,  更何况远眺没有减轻人生的颓废。  世界的另一边,始终不曾  远离我们的真相,所有迹象中,  赞美比神秘的原始更堕落。而你  需要的是草叶的默契,落在  你身上的黑
期刊
一团棉花  一团棉花感到自己脏了,很想处理干净。  清水潭同情地说,“来我这里洗洗吧。”棉花在清水潭洗干净了自己,身上也满是清水。  棉花很感激清水,不愿意挤干身上的水。  清水潭却开始感到不舒服了,他不愿意棉花带走它的水分。  于是,棉花只能慢慢挤干身体里的水分,又背转身慢慢离开了清水潭。棉花依然感激清水潭,但一直想不清楚,清水潭可以容纳别人的肮脏,却不愿意别人带走自己的一丝一毫。  一枚春笋 
期刊
祝家庄是块试金石  在古典文学名著中,给人印象深刻的“三打”有两处,一是《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另外一个就是《水浒传》里面的“三打祝家庄”了。从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庄》开始到第五十回《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终,施耐庵用了整整五个章节来写,实在是因为打祝家庄这个事件太重要了!这应该是梁山水泊主动出击,目的指向非常明确的一次战斗。然而细读之下,个中细节却十分
期刊
俄国诗人勃洛克曾这样设问:“什么样的人是诗人?是那些写诗的人吗?不,当然不是。他之所以被称作诗人并不是因为他写诗。但是他是在写诗,也就是说,他把词和声音汇成和谐的旋律。正因为如此,他是和谐之子,诗人。”那么,“什么是和谐?它是宇宙力量的协调,世界生命的秩序。”勃洛克把诗提到了这样的高度,诗以词语的旋律为世界生命构建秩序。是否陈义过高呢?至少里尔克一定不这样想,里尔克认为“为了写一行诗,必然观察许多
期刊
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海德格尔  1  2020年的春天,一个阒静的夜晚,昏黄的台灯下,都柏林大学的华裔博士研究生帅立伟,正忙着赶一篇关于物自体研究的学术论文。这篇文章,他已经写了足足三个月,缜密的逻辑推导使他逐渐沿着一条思维的胡同找到了论证的出口。他心下大悦,持续数月的烦乱心情终于一扫而空。他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篇文章发表后定会引起学术界的轩然大波。女友走进书房,问他怎
期刊
打我记事起,我就生活在半亩地农园。那时和我在一起的只有一个看门老头。  看门老头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相处过的第一个人类。  刚开始,半亩地还不叫半亩地,它没有名字,只是城市边缘一块巨大的荒草地,一圈生锈的铁丝网在杂草丛中曲里拐弯、时隐时现,把这里围个结实,只留一处小铁门进出。紧挨小门的小砖屋,园子里惟一的房子,就是我和看门老头的住处。房后有看门老头自辟的一小块儿菜地,其余就都是比人还高的野草。我想,看
期刊
通过阅读《文学港》2020年初至今刊发的部分诗歌作品,我能感觉到诗人和编者拥有自觉的“诗的意识”:首先,诗是生活的,可以源于生活,也可以超越生活,还可以解构生活,但一定是和生活对话以后流露出的“真言”。这些真言并非都是真理,但它最好是一种别样的美——文字上的出其不意之美,智识上的理趣之美,情感上的共鳴之美,以及阅读后的“不知所措”之美。从这些作品中,我也洞察到了诗人们朝此方向的努力,有的粗放,有的
期刊
产房记  门一直紧闭着。  风是吹不进去的。墙上的静,散发着蓝光。昨夜从星象落下的焦急,在门口等待着。第一声啼哭打开了产房的门。  我不想睁开眼睛,去看楼道上有的人带着惶恐走来走去。  更不知道是谁放了鲜花在床头。我依然想酣睡。睡是一件我已经习惯了的事。  夜里的闪电和雷鸣,让我意识到,沉睡又是多么的可怕。  睁开眼睛,墙上的白,隐藏着不可预测的风暴。  我相信消毒之后的声音,不会灌输私心杂念。 
期刊
风是闪电的种子  停在碎裂的玻璃上,裂纹闪着光  停在晃动的枝条上,树叶闪着光  停在大地脑门上,尘世闪着光  停在日渐腐朽的我的肉体上,灵魂闪着光  饮酒记  来路上  一把燃向归途的火  谁又能  在一堆灰烬中  叙写生活的富有与贫穷  肩背的负重  像教堂  像一个孩子在塔尖上  呼号  酒气  涂改风月。暮色  渐渐消隐  接住一滴又一滴不断往下落的  尘灰  ——我们正在醒来  旧书记 
期刊
在乌塘岛,很少有人说自己土生土长。一提起总是打东边、南边……来的,仿佛仍在漂泊,不停尝试登陆机会。往深里说,恐怕脚下这片土地都不敢自称土生土长——海塘本是完成定居的移民们从海水里打捞出来的陆地。  我们都是异乡人  夜雨屡迁孤馆客,秋风先瘦异乡人——我们全体无此伤感。上岛皆为异乡人,谁无漂洋过海的经历,何须彼此演绎。  故土搭载在各人的口音上,在张口的时候,狐狸尾巴一样露出来,证明我们不是来路不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