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水立方: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结晶等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nl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方主设计师、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协会特别终身会员约翰·贝尔蒙7月初在北京接受专访时表示,以“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造型别致、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北京奥运场馆,充满生机。这些独特的建筑将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东方神韵。
  约翰·贝尔蒙对“水立方”的赞美溢于言表:“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铸就的这座蓝色建筑,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他说,设计团队的中方和外方的设计师们在设计理念和表现方式等方面,总会出现激烈的碰撞。这让为期四个半月的总体设计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调整。中国设计师倾向于含蓄、平静地表达美感,而澳大利亚的设计师则主张张扬、奔放、有冲击力的审美取向。“中外设计师要说服对方并不容易,这是一次次思想的交锋,但更是一个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过程。”
  约翰·贝尔蒙说,中国人讲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中国主导性的四合院就是方方正正的建筑,乃至北京整个城市设计都是方方正正的概念。就是这种“天圆地方”的思想催生了“水立方”的方形外观。中方设计师在这个团队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设计中考虑到“水立方”是水上运动的赛场,因此希望能使人联想到灵动轻盈的气泡,“水立方”气泡形状的水蓝色立方体设计思路就这样形成了。
  “水立方”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与“鸟巢”的兴奋、激动、力量感、阳刚气息不同的是,“水立方”宁静、祥和、带着迷人的感情色彩。水的内敛、诗意和火的放射与震撼,使它们形成了地与天,可变的情绪与强烈的性格之间的对话。“阴阳结合、和谐统一的中国文化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约翰·贝尔蒙如是说。
  古老的北京,以大规模的泛奥运概念建筑为新坐标,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北京科技奥运:建筑像大树一样可自身采集能源
  赖海隆
  
  “未来的建筑将会像大树一样,尽可能通过自身采集的能源,满足楼内住户的日常需求。”国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亚柯表述了一番生动的畅想。
  这种如同科幻小说里的建筑,在落成的北京大学体育馆成为现实。北大体育馆主比赛场馆在大面积屋排水问题上选择了虹吸系统进行屋面排水。虹吸系统收集的雨水经渗流井和盲沟向地下回灌,另外,场馆室外硬质铺装区域采用了透水砖,地面雨水经渗透性地面和绿地就地回渗。通过这两种形式,体育馆平均每年补充地下水大约有4500立方米。
  奥运村生活热水供应百分之百采用太阳能,其规模和技术先进性居世界领先水平。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将为1.6万多名运动员每人每天提供50升洗浴热水。这是奥运会历史上乃至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同时,利用太阳能可为90%的奥运场馆草坪灯、路灯提供照明。奥运村采用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供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国家体育场设置了1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此外,奥运场馆照明采用了绿色环保的新一代半导体照明,可为国家游泳中心和奥林匹克中心区等标志性建筑和区域节约景观照明能源70%,照明灯具使用寿命延长数十倍。
  能源、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是北京环境的重大问题。也是北京奥运场馆首先解决的问题。本着节约水的理念,北京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里建成了一批奇怪的厕所——便池里面一堆泡沫,却没有冲水开关。原来,这是泡沫型环保厕所,尿液很快就被泡沫处理,不用;中水。除了有不用冲水的厕所,北京奥运场馆中还有不用电力的体育馆。北京科技大学新建的学校体育馆就是这样的一座不用电力的体育馆。这座体育馆的光导照明系统从黎明到黄昏,哪怕是雨天和阴天,光导照明系统导入室内的光线依然很充足,每天至少可提供十小时的自然光照明,从而打破了场馆室内必须依靠电力照明的传统观念。
  据知,在奥运会上采用的各种能源新技术,也大都有望在普通民宅中应用。
其他文献
临济祖师说,我们轻轻地踏在大地上而不是踩在水面上,也不是飞翔在空中。我们在此轻松安详地行路而心无旁骛,这本身就意味着修行,这就是神通,死尸是不会行走的,活着本身就是美妙的奇迹。你是否能发现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奇迹,取决于你是否活在当下,是否正念。即使有轮回、苦难,也只是美好的影现和转化。在当下,我们已经站在净土上了。无须企求于未来,无须造作,就让云是云,你是你,花是花。你自己活着,你自己就要
期刊
水立方和鸟巢,在我看来,就如同相隔两岸的两个人,男人和女人。  鸟巢浑圆,雄厚,壮美,矫健。像个巨大的即将被掷将出去的铁青的橄榄,充满阳性的厚重和力量。  而水立方,则更像是一个女人。  阴柔之中,充满水的润泽和光感。  透明,轻盈,在光艳中,总能感觉到那种水的清澈和冰冷。蓝得你必须紧张地呼吸。  蓝得你甚至,窒息。  蓝,在我看来,是沉静中的女人的颜色。  如果用色彩来形容女人,好的女人,该用什
期刊
北京复兴路40号大院有一位退休老人,今年七十又三。退休十多年来,坚持以“动”养生,且“动”之有恒,“动”之有方,走出了一条特殊的健身之道。他不仅旧病未犯,新病未生,而且lO多年来从未上过医院,也没有吃过药,没有报销过一分钱医药费,备受同事称道。  他叫孙孝凡,退休前系该公司调研室主任,由于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曾患有颈椎病,不惑之年又发生过脑震荡,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病休多年,经常失眠,身体一直不够好。
期刊
每年国庆节,举国上下张灯结彩,那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营造出一种喜气洋洋的节庆气氛,大红灯笼着实成为一道又红又亮,具有中国特色的节庆风景线。  灯笼可说是我国的传统灯饰,它在民俗、交通、生活、美饰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起码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出现灯笼,最早灯笼的骨架是用竹条围成的,外敷灯纸或薄绸,灯壁上或写字或绘画,平时照明,节庆悬挂。现代照明条件改善,逢年过节,喜事庆典,无论是团体还是居家,都
期刊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饮食有益健康,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饮食与我们的心情也息息相关。我们的喜怒哀乐来源于大脑产生的某些物质的多少,而某些食物恰恰能够减少或增加这些物质,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效率和言行。此外,食物的鲜香味、好的口感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都能使人在吃东西时产生愉悦感,从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让人放松的营养成分    经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的专家研究证明,吃东西带来的愉悦感是在食物的口感和香味
期刊
老人最怕孤独    生活在都市里的老人,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和老而无用的感觉;又或是,有些老人将自身的利益看得太重,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与家庭和睦。长此以往,势必形成心理疾患,进而造成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是老年群体中发病率很高,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病程往往持续多年,患者生活多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目前,我国约有5%的65岁以上老人患有痴
期刊
我总是认为好的饮品,是会引出人们心里不同的心情。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红酒,身份的显贵源于它成为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皇帝的御用酒。此后从雨果到大仲马,从巴尔扎克、俄国沙皇到19世纪初美国总统汤马士·杰佛逊,都与红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红酒的妩媚,似乎更带有一种贵族或绅士式的味道。而贵族和绅士的行头,本来就是“外面穿长衫,里面穿汗衫”的穷酸文人能一近芳泽便三日不思肉味,梦寐以求的情结。所以能一
期刊
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他一生征战,南攻孙吴,北讨乌桓,战功炳彪,独霸中原,成就了盖世的功业,但他又是一位精于气功养生的专家。  曹操生于东汉王朝将倾之际,“性不信天命之事”,但却坚信气功锻炼可以长寿,这在他的诗中有所反应:“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自己希望长寿、大干一番事业的愿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执掌着中
期刊
立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秋冬进补的习惯,秋季“进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称“引补”或“底补”。我们请武警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副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罗社文谈谈怎样进补才是科学的。  问:进补是我们中国人饮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源于医学经典还是民间的偏方?  答:秋冬进补在祖国医学中早就有所记载,现存最古老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食养”的概念。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药食两用的处方
期刊
“魂魄”是道家和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们常说的成语有“失魂落魄”、“魂飞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摄魄”、“神魂颠倒”、“魂不附体”、“借尸还魂”、“惊心动魄”等等。人们习惯的用语有“神灵”、“幽魂”、“灵魂”、“魄力”、“鬼魂”。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屡遭破坏、打击,中华文明逐渐湮没消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