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转变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tio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准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课程标准的变革必然引起教法的转变,而教法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学会用全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因此,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角色?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课堂上的转变
  
  平等的合作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在一节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是令人称道的。她不仅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条通往“森林动物园”的“崎岖惊险”的道路,还和孩子一起在道路上做游戏。当孩子要爬过一条长长的“坑道”时,有的孩子姿势太高,有的孩子又趴在了地上,当然不能顺利通过。老师不仅与孩子合作摆正姿势,还亲自和孩子一起爬了过去。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参与了“爬”的过程,学生当然就心领神会了。有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取的。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往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往活动。所以,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
  
  2 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要落实到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上面,这就要求教师要“五官端正”,端正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真可谓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学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教学不要用机器制造产品,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也不应该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标准件。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如作业布置、考核标准,对于每位学生都不应该是一样的。这些都说明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会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由简单的知识传递向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后,我要求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工具不限,在课堂上分小组制定方案,课后去测量。学生讨论非常激烈,满腔热情地完成了任务,效果出人意料。有一个小组用一根一米长的直尺、一根木棒,测量出结果,而另一组又用一把米尺就测量出了结果,还有一个组就用一幅三角板中的一个也能测量出了结果,让其他学生羡慕不已,也让我这个教师真正认识到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潜力。后来学生还利用课间测量了教学楼的高度,一些大树的高度,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高涨。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师生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向教育差异性教育转变,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现代教师所面临大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推动,市场运行机制的变化,教育改革也随之而不断深入。属于教育四大模块之一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学生就业形势和市场用人的实际状况对接,技工学校的教育改革将如何进行呢?作为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技工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课程设置,浅谈一下自己的初见。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形态,用人单位需要的是讲诚信、能吃苦
期刊
《电工学》是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这门课程电工学名词术语多,公式概念定律多,有许多抽象概念,逻辑性和实践性强,历届技校学生都感到枯燥难懂,尤其是中级技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学习电工学基础知识较困难。为此,以下探讨怎样夯实技校学生电工学基础知识:    1 重新激发学生学习愿望    学生由于在中学期间超负荷重压,丧失了学习兴趣。他们遭遇升学考试失败,进人技校学习职业技能心
期刊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历史插图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导作用。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对历史插图在的利用积累起来了五点认识。    1 注重特点辨别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一些历史插图,根据课文的要求,重点是在掌握其特点。比如,“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插图,一要确定与其对
期刊
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几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许多迷茫,许多困惑,同时也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1 改变学习方式    本次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例如,我在讲授《光合作用》一节时,当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期刊
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由“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转向“知识与能力一起抓,注重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发展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 建立英语知识结构,铺垫自学基础    所谓结构,就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学生自学能力包括获取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整理知识成为知识
期刊
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学习、生活。我觉得思维的问题非常重要,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皆有赖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农村初中的现状就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思维能力低弱,不敢思考更不会思考。我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要解决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营造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启动学生的思维    学生不敢思
期刊
素质教育观念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这一教育理论可以概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它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得优秀,走向成功。  在学生品德评价中,以“夸夸小伙伴”为主导。营造一个互相关心、互相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中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也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规律。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式方法,构筑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网络平台,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美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方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期刊
[摘要]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教育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的方面、课改的成功、学生及教师诸多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  [关键词]创新精神;课改;教育    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颁布、实施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推进。《语文课程标准》随之走进中小学校,走近语文教师。几年中,教育界从上至下的学者、专家、教师乃至学生及
期刊
1992年六月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学校是教职工和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做到环境整洁优美,风气积极向上,设施完好,秩序正常,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校园绿化是校园美化的基石,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在生物教学为“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的研究中,我们将生物教学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服务列为子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究,取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