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道路宽 走向市场天地广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WD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力推动文化自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新兴传播媒体的快速崛起,群众休闲娱乐方式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趋势,致使地方艺术剧团普遍出现演出市场低迷、经费不足、生产乏力、人员老化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依赖剧团自身已难以解决,唯有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才有出路。2005年,丹阳市戏剧总团在面临停办困境下,在全省率先实现转企改制,以市场主体身份,扎根基层,搏击市场。闯出了一条县级剧团逆境发展之路。
  
  严格程序,有情操作,积极稳妥实行转企改制
  
  丹阳市戏剧总团原为事业单位性质,以丹剧为主体,曾凭借《野塘婚礼》、《大哥,你好》、《称婆婆》等一批优秀丹剧剧目,唱红大江南北,在全国赛事中屡获大奖,辉煌一时,被文化部授予过“天下第一团”的称号。1992年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剧团演出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加上投入不足,多年没有排演过一台新戏,每年演出不到30场,舞台、道具、设备得不到更新。累计债务近100万元,演职人员月基本收入不足600元,在职演艺人员人心不稳、情绪低落。到2004年,更是陷入了濒临倒闭的绝境。面临危机,唯有改革才有出路。2005年,丹阳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将剧团纳入第一批事业单位改革之列,由事业向企业彻底改制,重塑市场主体。
  规范化运作。为推动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改制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市政府、市文化局和丹阳市戏剧总团三级改制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改制方案,明确改制方法、程序和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实施改制工作。组织资产评估,由财政、文化、审计等部门对剧团资产进行清查评估,核查确定改制成本。为使改制后的剧团能有效平稳过渡,市财政专门划借近300万元作为改制成本。同时,原来市财政每年60万元的事业经费继续拨付,用于支持艺术生产、购买文化服务和人才培养引进。
  人性化操作。根据职工状况,划定了退休、提前退休、买断工龄、挂编、留用五种人员性质,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已退休人员由政府负担,工龄满30年、年龄满55周岁人员允许提前退休,自愿另谋职业的给予工龄买断,挂编人员一律清退。为确保改制工作平稳有序进行,改制领导小组分门别类召开了多次专题座谈会、谈心会,答疑解惑,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了让退休的人定心、离开的人开心、留下的人安心,整个改制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上访现象。通过职工的身份置换,全团由原来的92名职工缩减为28名,并且全部采用劳动合同制用工,使剧团甩掉了包袱,轻装上阵,为剧团顺利走向市场创造了条件。
  企业化经营。转企改制后的剧团按照国有企业性质,明确了企业法人身份,申领工商执照,办理税务登记,按章纳税,彻底由事业单位转换为企业单位,真正走向了市场。面对激烈竞争的演艺市场,新生的剧团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狠抓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用人机制,打破平均分配,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焕发出勃勃生机。
  
  融入市场,服务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剧团转企改制的4年多来,坚持从市场中寻出路、谋发展,转变观念、定位市场、苦练内功、服务社会,走出了一条“通俗产品和精品生产并举,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工作路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经济效益靠市场。改制当年起,剧团就把市场定位在乡村和社区,创作排演了《叔嫂冤》、《哑女告状》等一批传统丹剧、锡剧,同时自编自导综艺节目,开始市场化经营。当年就实现盈利近20万元。尝到了甜头的剧团,更加主动地走向社会,到市场上找饭吃。2006年起,由丹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组织发起的“建设新农村,文化村村行”活动,将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100场的任务交由剧团承担,为剧团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剧团以此为契机,通过“团企挂钩”、演出冠名、随场广告、部门资助等方式,走进集镇、乡村、社区、企业、学校,4年来,累计演出550多场,观众达60多万人次。到2008年,剧团实现演出经营收入50多万元,较2005年翻了两倍多;演职人员年均收入达到1.6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128%;2009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演出80多场,经营收入近40万元。
  社会效益靠服務。改制后剧团虽是企业性质,但同样需要承担社会服务职能。4年多来,剧团精心编排了10台面向农村、贴近生活、适应本地百姓口味的综艺节目和3台大型古装戏,每年连续转战100多个行政村,行程近5000公里,自带舞台、灯光、音响,吃在村头,住在农家,走村串巷,每到一处,各地就像过节般热闹,出现了多年未见的万人空巷齐看戏的盛况。由于演职人员的敬业精神好、演出质量高,剧团的演出被当地的农民赞誉为丹阳的“同一首歌”。
  发展后劲靠管理。剧团改制后,为激发内部活力、增强发展后劲,不断创新管理办法。一抓培训提升。打破了原有工种格局,致力于培养一职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了人人会干事、人人想干事、个个有事干的良好局面。二抓人才引进。2007年和2008年两年间,剧团引进了8名平均年龄20多岁的演艺人才,为剧团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三抓艺术生产。每年创作生产一批新戏和新综艺节目活跃在城乡舞台。2007年,推出大型少儿音乐情景剧《回来吧,孩子》,在全市中小学巡演,创下了单剧最高观看记录;今年,又从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拨付10万元,支持剧团排演丹剧古装大戏《岳贡奇缘》,力争将演出市场拓展到全省更大的范围。
  
  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注入持续发展不竭动力
  
  剧团从四年前的濒临绝境,到改制后的健康发展,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文化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剧团自身的努力和奉献。走向市场的剧团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必须按照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在市场中历练成长。
  加强扶持引导。为支持剧团改革发展,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继续给予大力扶持,转企后原财政拨款不变,市财政每年还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拨付13万元用于艺术生产。同时,积极促成剧团与本地大型企业联姻,演出与企业下乡营销结合,实现互利双赢。
  主动转变观念。剧团改制后,要迅速转变工作思路,增强全员市场意识,摒弃大锅饭、铁饭碗思想,不等、不靠、不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演艺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找准市场定位,拓展市场空间,主动适应演出市场的需求,在市场中求突破、谋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紧密联系市场。生产适应文化消费市场需求的艺术产品,是剧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剧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提升传统剧目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剧新戏,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广邀名家名导,向精品剧目创作高地进发,以期走出一条以大投入产出大剧目、以大剧目占领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力培引人才。人才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剧团改制后,面对一线骨干演艺人才的大量流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通过制度建设改进提高剧团运行机制,创新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并以现有职工为基础,大力开展全员培训。使职工个个成为一职多能、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剧团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引进年轻演艺人才,进一步积蓄发展后劲,为剧团的发展壮大提供不竭动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事业与产业“两手抓”、“两加强”,进一步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朝着“文化强市”目标不断迈进。
  
  责任编辑:刘 忠
其他文献
上半年,江苏全力以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经济运行逐步向积极方向转化,呈现出“总体企稳、结构好转、内需上升、预期改善”的格局,经济形势总体上呈现“三个继续”,即:“经济增长继续回升,回暖基础继续巩固,发展信心继续提振”。我省经济运行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好于东部沿海省市、好于预期,预计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2%左右。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4.1个百分点。  工业稳中趋升推动经济回暖。上半年,
期刊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新中国60年,是江苏交通坚持服务全省大局、自觉践行先行使命的60年。60年来,江苏交通事业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经历几代交通人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其规模、数量、质量、技术装备水平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和江苏特点的交通发展之路,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    60
期刊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江苏城乡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建设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    建国以来,江苏省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嬗变中追求和谐,在延续历史中活力四射。城市化率从建国初的12.4%提高到2008年的54.3%,年均提高0.70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并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国防动员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的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坚持“三个同步”、做到“三个
期刊
一座骏马腾飞的大型雕塑,一块“文明生态村”的标牌,还有平坦整洁的大道、郁郁葱葱的树木……,这是姜堰市白米镇马沟村的一幅速写。然则,白沟村的特色并不在此,而在于它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    村民的“快乐大本营”    2007年,马沟村投入30多万元建立了活动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乡村大舞台”,并配建了一个130平方米的演出舞台,之后。这里就成了村民们的休闲场所、活动场所、培训场所、乡风文明展示场
期刊
中央最近提出要求,各地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政治责任,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以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為目标,以主动办好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为己任。积极探索构建信访工作的新机制,在全市全面推行党政干部下访工作制度,通过干部下访实
期刊
从2002年成立政策理论宣讲团以来,到2005年保持先进性教育宣讲团,2007年十七大精神宣讲团,直至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团,浦口区对重要政治学习的宣讲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经过多年的培育和锤炼,宣讲团已经成为浦口理论学习和辅导的一面旗帜,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上上下下关注的活动载体,如今更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品牌。以身边人讲身边事,
期刊
江阴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江阴人以其独有的敏锐和智慧,充分发挥乡镇企业起步早、基础好的优势,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逐步形成了以民本经济为主导的发展特色,多年来始终走在全国县域发展的前列,几度荣登全国百强县榜首。进入新世纪以来,江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江阴路径,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适时提出建设“幸福江阴”的新构想,
期刊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中央要求,在去年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级机关开展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3月以来,全省市县机关、国有企业和高校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各地各单位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密联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科学发展的最新实践。在应对危机中学习实践,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
期刊
近年来,我们常熟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社会保障工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创新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为主体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和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一个与常熟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协调、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