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软低透煤层深孔微差聚能爆破致裂机理

来源 :煤炭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xuej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松软低透煤层微差聚能爆破致裂增透问题,在分析微差聚能爆破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流固耦合算法建立了微差聚能爆破数值模型,研究了煤体单元应力及裂隙发育特征,并通过煤层深孔微差聚能爆破现场试验探讨了微差聚能爆破致裂机理及对煤层增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孔微差聚能爆破的新自由面和应力波叠加效应是促进爆生裂隙扩展、衍生裂隙形成的关键因素,炮孔间煤体在短时间内经两次爆破作用使裂隙进一步发育和扩展。先爆炮孔为后爆炮孔提供了新的裂隙面,爆炸应力波经裂隙面绕射、反射并与入射波叠加,使裂隙面附近煤岩体处于拉伸应力
其他文献
冀州地区新收玉米果穗水分可高达30%,多采用马路晾晒方式,受天气影响程度大。典型钢网式农户储粮仓已在东北地区得到较好应用,为考察该类型储粮仓在冀州地区的适用性及其最佳装粮厚度,本试验以JSWD-120钢网仓(4×1.5×2 m)为基本仓,装粮厚度分别设置为0.8、1.0及1.2 m,玉米果穗从当年10月中旬仓储至来年4月上旬,并实时监测其水分、脂肪酸值、粗淀粉等品质变化。结果发现6个月试验期后,装粮厚度1.2 m这一侧仓内玉米质量较优,其水分可降至安全水分14.05%±0.001%、脂肪酸值仅为(51.5
细菌的致病性与其响应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息息相关。致病性弧菌属细菌受到外界胁迫后,压力分子蛋白感应并通过可逆磷酸化的方式传递胁迫信号。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弧菌属压力分子蛋白中RsbT蛋白激酶构象影响及对蛋白激酶信号传输的影响,得到信号传输压力突变范围,实验采用100、300、500 MPa三个压力点,保压5 min条件,利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处理压力升高,RsbT蛋白激酶结构被破坏,磷酸化能力降低;处理压力在300 MPa以上时,RsbT蛋白激酶二级结构几乎完全被破坏,磷酸化能力几乎完全消失。对压
虫害一直是危害农林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给我国第一产业带来极大经济损失。长久以来,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虫害已经导致环境污染、昆虫抗性等诸多问题的产生,因此近年来,关于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的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增加。杀虫蛋白,特别是微生物源杀虫蛋白,作为生物农药的重要分支,因其优秀的杀虫潜力,不断被开发应用。对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挖掘的微生物源杀虫蛋白信息进行分类介绍及展望,为杀虫蛋白在我国农林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通过研究消解条件、对样品与硝酸比例进行优化、以消解样品作为加标基质制作标准曲线,建立基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适用于糙米、玉米、小麦、大米四种基质粮食中镉检测的方法——快速消解-标准加入法。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5~0.999,检出限为0.003 mg/kg,检测值与标准值相对误差为–3.8%~–1.1%,低、中、高3个梯度加标回收率为99.1%~103.4%,标准物质及实际样品检测RSD为1.2%~2.7%。与微波消解法进行结果比对,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
黔北下石炭统祥摆组是一套海相煤系沉积地层,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以黔北威宁龙街向斜龙参1井为例,评价了其煤系气成藏特征及其有利开发层段。结果显示:海相煤系地层祥摆组储层空间展布具有分段性:下段薄煤层发育,煤层层数较多,煤-泥岩-砂岩互层发育;上段泥页岩发育,单层连续厚度大。泥页岩TOC含量在0.77%~8.94%,平均2.01%,随层位埋深增大而增大。祥摆组上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下段主要为Ⅱ2型,Ro,max平均为2.54%
以蜂蜜、麦曲、酵母为原材料,以酒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磷酸氢二铵添加量和发酵液糖度对酵母发酵蜂蜜过程中酒精度的影响。根据响应面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实验,最终的优化条件如下:当麦曲添加量4.0%,酵母添加量0.2%,磷酸氢二铵添加量600 mg/L,发酵液糖度为32.0%,pH值为4.5,发酵温度为32.0℃,培养时间为6 d时,能得到酒精度的最高值13.6%。
页岩储层普遍埋藏较深,地层温度和压力较高,相当一部分页岩气在储层中处于超临界吸附状态。超临界吸附与传统亚临界吸附在机理上有着较大区别,将建立在亚临界条件的吸附模型运用到超临界页岩气吸附领域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因此,准确表征超临界页岩气吸附是精准评估页岩气储量和制定合理开发方案先决条件。针对页岩中超临界甲烷吸附问题,借助高精度磁悬浮天平重量法吸附仪,开展了高温高压甲烷吸附实验,分别测定了超临界甲烷在40,60,80和100℃的气体相密度和等温吸附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磁悬浮天平能同时测定气体相甲烷密度和过剩吸附
煤系气资源丰富,如何系统认识煤系多种非常规天然气富集成藏机制,是实现气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从“源-储-输导系统”时空耦合配置角度,阐明煤系生烃—运聚—成藏的关键过程和主控因素,建立煤系气富集序列,丰富煤系气综合成藏内涵。稳定烃源岩是煤系气富集的基础,沉积微相宏观上控制优势储层展布,储层物性微观上决定成藏有效性,在输导体系影响下动态调整构成煤系综合含气系统。输导系统和储集系统受控于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生烃强度和生烃演化过程直接影响气体运移和聚集,输导系统转换是界定源内滞留和源外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输导系统转
我国煤系天然气(简称“煤系气”)“增储上产”空间巨大,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价值显著,然而目前资源探明率及动用率极低,反差极大。鉴于此,分析了煤系气地质内涵和基本特点,论述了近年来生产实践揭示的重大研究需求,思考了新一轮地质科技攻关战略方向,提出了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我国煤系气成藏与开发地质研究近期核心进展体现在3个方面:揭示了煤系气六大基本地质特点,发现了煤系气成藏作用“深度效应”,初步建立了煤系气勘查-开发工程一体化地质技术系列。同时,近年来勘探开发实践展示出正反2方面典型实例:煤系气合采井产气量并
为明确煤层气井开发过程中煤储层压降扩展规律,建立了考虑气水同流的压降扩展模型,开展了压降扩展速度及压降漏斗扩展形态主控因素分析,在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区块设计了5口直读压力钻孔,实时监测煤层气井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变化和传导规律,基于监测结果讨论了储层压降扩展在井网优化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煤阶煤储层在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压降扩展因压裂裂缝影响存在明显的双段性,压降横向及纵向扩展速度较快;在垂直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压降扩展双段性不明显且压降扩展速度较慢。甲烷解吸膨胀的弹性能对煤层气井压降扩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