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递推式an=p(n)an-1+q(n)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itialD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数列{an}的一种递推关系式an = p(n)an-1 + q(n),对于我们解决有关求数列通项an的问题大有裨益.
   一、当p(n)为1时
   由an - an-1 = q(n),通过累加可得an = a1 + q(2) + q(3) + … + q(n),如a1 = 1,an = an-1 +(n ≥ 2),可得an =.
   特别地,当q(n)为常数q时,数列{an}是公差为q的等差数列.
   二、当q(n)为0时
   由= p(n),通过累乘可得an = a1p(2)p(3)…p(n),如a1 = 1,an+1 = 2nan,可得an = 2 .
   特别地,当p(n)为非零常数p时,数列{an}是公比为p的等比数列.
   三、当p(n)为非1的常数时
   1. 当p(n)≠1且q(n)≠0的常数时
   例 1 已知数列{an}满足Sn = 2an - n,求an .
   解析 ∵ Sn = 2an - n,①
   ∴ Sn-1 = 2an-1 - (n - 1)(n ≥ 2). ②
   由① - ②,得an = 2an-1 + 1. ③
   策略1 ③ 可转化为an + 1 = 2(an-1 + 1)(n ≥ 2),可知数列{an + 1}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n + 1 = (a1 + 1)•2n-1,an = 2n - 1 .
   策略2 由③得an + 1 = 2an + 1,④
   ④ - ③,得an + 1 - an = 2(an - an-1),
   可知数列{an - an-1}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an - an-1 = (a2 - a1)2n-1 = 2n-1(∵ a1 = 1,a2 = 3). ⑤
   联立③、⑤得an = 2n-1.
   策略3 由③得- =n(注:等式两边同除以pn,这是一种通解),
   ∴累加得an = 2n 1 +2 + … +n = 2n - 1 .
   策略4 列举、观察、归纳、证明(此略).
   有意思的是,下列问题也可化归为上述情形:
   (1) x1 =且xn+1 =,可化归为=•+ ,求xn.
   (2) a1 =且an+1 = 2an3,可化归为lg an+1=3lg an + lg 2,求an.
   2. 当p(n) ≠ 1的常数,q(n)为关于n的一次式时
   例2 (同例 1)
   策略5 由Sn = 2an - n,保“Sn”去掉“an”,得
   Sn = 2(Sn - Sn-1) - n,即Sn - 2Sn-1 + n.
   设 Sn - (kn + m) = 2[Sn-1 - (k(n - 1) + m] ,待定系数得k = -1,m = -2,可知数列{Sn + n + 2}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Sn + n + 2 = (S1 + 1 + 2)•2n-1,Sn = 2n+1 - n - 2,
   ∴ an = = 2n - 1.
   策略6 或转化为- =,再求出Sn .
   3. 当p(n)≠1的常数,q(n)为关于n 的指数式时
   例3 (2006年全国卷Ⅲ)已知数列{an}满足a1 = 2,an = 4an - 1 + 2n,求an.
   解析 策略1 设an - λ2n = 4(an-1 - λ2n-1),待定系数得λ = -1,可知数列{an + 2n}是以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n + 2n = (a1 + 21)•4n-1,an = 4n - 2n .
   策略2 转化为- =n,
   ∴累加得 an = 4n 1 +2 + … +n =4n - 2n.
   策略3 由- =n,还可进一步转化为-n = -n-1,得-n为常数数列,∴ an = 4n - 2n.
   可见,当p(n)为不等于1的常数,q(n)是非零常数或是关于n 的代数式时,常可通过待定系数转化得到一个等比或等差数列.
   四、拓展应用:几道高考题的新证与别解
   例1 (2005年江苏卷)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 = 1,且(5n - 8)Sn+1 - (5n + 2)Sn = -20n - 8.证明:数列{an}为等差数列(略去其他设问).
   证 ∵ (5n - 8)Sn+1 - (5n + 2)Sn = -20n - 8, ①
   ∴ (5n - 13)Sn - (5n - 3)Sn-1 = -20(n - 1) - 28(n ≥ 2). ②
   ① - ②得5nan+1 - 5nan - 8an+1 + 3an = -20,
   即(5n - 8)an+1 - (5n - 3)an = -20,
   ∴- = =
   -4-(n ≥ 2).
   从而有 - =
   -4- + - +…+ - = -4-.
   由已知a2 = 6,得an = 5n - 4(n ≥ 2).
   又a1 = 1,故an = 5n - 4,数列{an}为等差数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所提供的案例是在高职院校实施的一节自主探究式数学活动课,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熟悉的代数公式及其求值引出命题公式(p∧q)∨r及其真值表建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意义建构和理解学习,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闪现了一些思维的亮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学 自主探究 教学案例    1. 理论背景 
期刊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乘方运算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一类新的运算,学生对它的特点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特别是随着指数的增大,底数变化得很快这一特点,而这种抽象的变化正是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所在.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教材安排仅一课时)充分理解和接受这一变化,一上课我就充分发动学生自主探究,感受冲击(高楼之高与纸片之薄),从而激发学生对后
期刊
【摘要】 一年一度的中考刚刚结束,随着中考铃声的响起,心里默念“尘埃落定”,学生欢呼雀跃中考结束了,对于他们不用再进中考的大门,可是我们,喘一口气后转身又要回到中考的备战中. 所以反思中考备战成了我们考后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数学备考 误区分析    回顾中考备战,紧张而有序,但我们传统的复习方式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穿新鞋走老路”成了我的惯性误区. 现在整理如下,以期
期刊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概念教学不仅要突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还要关心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倡导“以问题为主线,展现本节知识的获得过程. 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本节所包含的新的数学知识,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获得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的问题驱动模式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概念教学中,问题驱动更能体现知识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从Banach空间单位球的有限覆盖出发,引入一个全新的空间指数R指数,用于定量刻画Banach空间的几何结构和拓扑特征. 本文计算出了若干个经典Banach空间的R指数.   【关键词】 Banach空间 R指数 非紧性    1. 引言及预备知识  在一个度量空间中,一个闭集合是紧的当且仅当它是完全有界的(totally bounded),即对任意小的正常数ε,都有有限个以ε为半径
期刊
【摘要】 新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激情”的氛围,营造一个“对活”的空间,构建一个“开放”的世界. 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在心灵上能和同学、老师进行平等的沟通,这种沟通,能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课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因此,笔者认为在数
期刊
Heron问题:如图1,有人从点P出发,要到河l中打水,然后回到家里Q,问他应在哪里打水,才能使所走的路程最短.  这个问题的数学提法是:  设P,Q是直线l外同侧两定点,要在l上找一点A,使PA + AQ达到最小.   换句话说,如果点B是l上另一点,必有PB + BQ > PA + AQ.    解决办法:作点P关于l的对称点P′,连接P′Q交l于点A,则点A即为所求(证明略).  也可作点Q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数学试题也表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几何题的难度有了明显下降,不再是繁琐的高难度证明题,而是考查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理解动手操作合情猜想以及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图形的旋转平移中去发现数学规律.     一在旋转中探索规律    例1 (2008年遵义市)在矩形ABCD中AD = 2AB,E是AD的中点,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E重合,将三角板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三角板的
期刊
片断一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你能有序地写出一个数的所有的约数吗?”  我把“所有的”三个字的字音加重,目的是为了强调,不漏写约数.   很快,大家都写好了1~12这12个数的所有的约数,我把其中一名同学写的展示出来了:  1的约数:1;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8的约数:l,2,4,8;  3的约数:1,3;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10
期刊
【背景介绍】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三小节的第四课时“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学习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灵活的思维品质,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2.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其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