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新选择

来源 :共产党员·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之初,西方现代化在中国屡屡碰壁,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阴暗面,加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所有这些使得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现代化道路产生了疑问甚至失望,因而他们开始把现代化目标由西方转向东方,重新选择中国现代化道路。
  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觉醒
   面对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国家政治的继续衰败,复辟势力的泛滥,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现代思想意识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挽救中国危亡和实现国家富强的新途径。
   这是一批完全不同于先前知识分子的群体,他们具有更宽广与坚实的科学与文化知识,思想敏锐、视野开阔、敢于怀疑、生气勃勃,更重要的是经过新文化运动的锤炼,他们对西方资产阶级建国模式开始产生怀疑。这些先行者从精神文化层面对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史进行反思:中国对西方现代化的理解有没有错?中国学习的这条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本身是否就是错的?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基本精神是“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学习、理解西方现代化必须以“科学”与“民主”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再以不妥协的精神与传统宣战并扫除之,才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陈独秀认为,过去学习西方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看到中西文化是本质不同的两种文化,是不可能有选择地学习而成功的。由此,陈独秀从六个方面阐释了“何为现代人”,倡导“科学与人权并重”。在他看来,只有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来,用新人格、新观念、新思想、新价值来彻底“改造国民性”,中国才能建立起现代化的制度和社会,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部分先進分子开始反思西式资本主义现代化本身存在的问题,并倾向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模式,认定这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是促使中国人把中华民族的前途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影响后来现代化探索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谈到为何选择社会主义时曾说:“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改造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正是因为十月革命的示范效应,社会主义才迅速为中国人所接受、成为中国社会的一股思潮。就连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也推崇社会主义,认为这是纠正西方现代化弊端,适合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新方案。他说:“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唯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可见,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由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既是反思西方现代化弊端的结果,也是受俄国现代化展现的新气象所吸引,更是对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总结。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作为纠正资本主义现代化弊端的思想和方法而被大量引入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对俄国十月革命产生强烈兴趣,推动他们去认真研究指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从而涌现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成果。这为中国社会在“全盘西化”论者的主张失败后迅速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和社会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各种新式学校的学生也迅速增加,还出现一大批新式学校的教师和记者等,形成一个比辛亥革命时期更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新的、远为壮大了的阵营,其中的许多知识分子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逐步成为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往民间去,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办工会,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直接向中国工人阶级传播,进而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而为推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的领导力量。
  构想全新的现代化方案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高举起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并以此引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举起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旗帜,并不意味着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必然成功。在目标确立以后,如何找到实现途径并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个更严峻的挑战,也是革命的根本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另一方面要为广大人民指明方向,回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先后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构想,或者说是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构建。其主要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关于现代化经济建设方案。为实现改变生产力落后状况这个首要目标,允许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五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存,共同发展,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将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等国家经济命脉归国家所有,使其在整个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让资本主义有一个必要的发展、适当的发展、适度的发展,私人资本不能占据国民经济命脉、操纵国计民生。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工商业、私人工商业,要采取保护政策,保护其私有财产,保护其正当权益,保护其健康发展。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资金不足,技术不足,可向其他发达国家开放引进。
   关于现代化政治建设方案。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创建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其典型特点为由人民选举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实行人民立法,决定大政方针,选举各级政府,政府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委托下、监督下集中处理日常事务。为了反对封建专制,走向民主政治,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人的个性解放。“有些人怀疑中国共产党人不赞成发展个性,不赞成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不赞成保护私有财产,其实是不对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残酷地束缚着中国人民的个性发展……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则正是解除这些束缚和停止这种破坏,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为了个性解放,必须多方面、多层次地发展人权,“人民各项权利,在我们这里,只能说实现了几个重要部分,例如,管理政府,工作权,在现有物质条件限制下的言论、出版、集会权等”。    关于现代化文化建设方案。新民主主义文化代表着一种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而成的新型文明,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三大特征,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意味着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新民主主义文化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力量,是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体力量,因而知识分子问题在中国文化落后的国情下显得特别重要。从中国广大群众文化落后的现状出发,文化建设中必须解决好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提高与普及的关系,要从扫除文盲做起,从农民教育做起,从基础教育做起,并注意普及与提高的辩证统一,最终达到创造新型文明的目标。不管古代的、现代的还是中国的、外国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都要综合起来,兼收并蓄,最终走向一个新目标,就是创造中国新民主主义新文化,树立现代化与中国化统一的民族精神,培养一大批创造新社会的新人,创造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统一的现代新型文明。
   总起来看,中国共产党构想设计的现代化道路,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模式,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模式。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全新方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开展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可以说,20世纪中叶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当时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件大事。它变革了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也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治前提。
   众所周知,现代化源自工业化。因而,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必须先实现工业化。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目标。毛泽东认为,实现工业化只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但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花了长达50 年到100 年的时间;而苏联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从发展重工业开始的工业化,只用了10 多年时间。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工业化被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体。借鉴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这不仅是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现实选择。1953年开始执行的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就是新中国工业化启动的标志。
   随后,现代化目标在实践中被逐步提了出来。毛泽东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宣告: 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紧接着,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毛泽东在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學文化的现代化要求,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三个现代化”目标。到1960年,毛泽东就把现代化的内容第一次完整地表述并初步确定下来,“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成为后来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在1964年就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周恩来在1975年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进一步强调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确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体而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也成为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构想的历史源头。
   在推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新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依靠国家动员力量和集中统一办大事政治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一个工业体系,走过工业化原始积累的最初阶段。这一切改变了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的状况,奠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基础,为改革开放的快速工业化打下基础。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准备不足,尤其是对什么是现代化及怎样实现现代化的认识不是很清楚,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走了一些弯路。中国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应该如何建设,这对中国人民而言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并必须尽快予以解答的新课题。
其他文献
最近,沈阳市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不断丰富廉政教育载体,将廉洁文化与漫画创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漫画通俗易懂、幽默生动、发人深思的独特作用,在市直机关和中直企业组织开展了“漫画倡廉”廉政漫画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漫画倡廉”作品682幅,经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优秀作品100幅。  沈阳市直機关纪检监察工委坚持树新风、扬正气与打歪风、袪邪气并举,传统文化与廉洁文化并重,在创造廉洁文化特色品牌上做文章,在打造
期刊
2020年1月,阜新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下简称“票决制”),为人大代表为民履职行权搭建了新的平台,对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   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票决制”是指政府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同级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以投票表决方式差额决定正式项目,交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
期刊
新中国成立最初的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多方面的成就。但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新时期,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与路径的提出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
期刊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落后的面貌,并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百年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导者。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扮演了革命主力军和国家缔造者的角色,为国家
期刊
大连金普新区非公党工委结合区域非公企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三融入双提升”党建工作法,通过党建工作全方位融入企业管理运营、生产经营和员工文化活动,实现企业与党组织互信互利互融,有效激发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活力。  党建工作融入企业运营管理,实现党建工作地位与企业管理水平双提升。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建立“三优先三培养”机制,优先把党员培养成业务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骨干,优先把业务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骨干培养成
期刊
抚顺市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对全市干部队伍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预测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逐个破解隐患问题,取得较好成效。  运用数据推演,破解干部队伍年龄偏大老问题。针对市管党政领导干部中51岁以上占比较高,年龄老化问题凸显的实际,科学运用大数据进行“推演”预测分析,在深入调研论证后,合理设定各年龄段干部配备比例,最终测算出2025年干部年龄结构
期刊
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开发中心党支部是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围绕交通行业技术需求和部门职能,该党支部在党建与科研工作相融相促方面下真功、求实效,推动党建引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同步提升,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坚强保障。  品牌创建显特色。结合交通科研院党委组织开展的“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创建活动,科研开发中心党支部制订了4个专题、18項具体工作推进计划,由党员骨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年轻干部深切关怀与期望,既是激励,更是鞭策。一个强起来的民族,必然要让青春成为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青年干部只有勤学苦练、增强本领,不断涵养风骨气节胆魄,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锤炼坚忍
期刊
所谓现代化,一般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发展变迁过程。这种发展变迁的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从现代化的起步而言,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英国开启的工业革命,随后扩及其他欧洲国家和北美洲。进入19世纪和20世纪,南美洲、亚洲和非洲大陆等后发展地区大多数国家是在西方武力威逼下,被动纳入西方现代化道路范式。  洋务运动的夭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歷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新时代更是担当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务必做到责任在肩、鼎力扛起,使命在心、担当于行。   担当作为是年轻干部的忠诚所系。从“干部就要有担当”到“好干部要勇于担当”,对于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离不开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担当作为也是干部对党忠诚的有力实践。“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