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 :北方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j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5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7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予补液、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剂喷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利巴韦林,且给药方便,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应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抽取8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分组,就对照组纳入的44例病例采取乌司他丁治疗与观察组纳入的44例病例采取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结果相比对照组更高(95.45%>79.55%),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IL-8和TNF-α水平相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取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对SAP患者的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腹泻贴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10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腹泻贴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腹泻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结合腹泻贴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目的: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展开药物研究,分析替奈普酶溶栓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8例,均给予药物替奈普酶进行溶栓.结果:溶栓90min后冠状动脉造影TIMI3级血流率为:92.86%(26/28);溶栓90min后冠状动脉造影TIMI2/3级血流率89.29%(25/28);治疗24h后患者E峰及LVEF变化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8例患者中发生再梗塞1例,未见颅内出血的情况,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7(1/28);28例患者在治疗完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复发性流产患者共8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给予黄体酮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低分组肝素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凝血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足月存活率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而且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目的:使临床更加合理使用利奈唑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1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提出临床应对策略.结果:血小板计数下降与利奈唑胺密切相关,该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结论: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是该药较常见不良反应,医师在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时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性.
目的:分析不同用药方法治疗妊高症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妊高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研究组联合用药.观察不同用药方法疗效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研究组血压水平、总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对改善妊高症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疗效确切.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短期疗效较好,但远期预后较差,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期.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可以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增强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从而特异性、持续地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放疗主要是对照射野内的肿瘤组织采用高能射线的方式精确杀死局部肿瘤组织,死亡后的肿瘤组织最终作为一种新抗原激活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基于局部放疗与免疫系统的内在协同作用使放疗结合免疫治疗成为可能.本文就国内外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结合免疫治
目的:探究七氟醚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以100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实验组术中瑞芬太尼+七氟醚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阿托品、去肾上腺素、麻黄碱等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维持麻醉中应用七氟醚,可更好维持血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钻孔引流术的95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DH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纳入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舒利迭,观察组增加孟鲁司特,比较总有效率、肺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可减少舒利迭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