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心理健康 获得幸福绿光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内观训练;家庭关系;心理健康
  家庭关系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儿童时期的家庭关系更是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和人际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很多父母长辈绞尽脑汁,并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儿童的心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傲慢与偏见。其中偏见会使他们无法去爱别人,傲慢则会让别人无法来爱他们。这样看来,单单只是凭着父母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人的良苦用心,矫正自己的偏见。内观训练就是这样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 什么是内观训练
  内观训练是通过内省或反省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恩惠以及给别人带来的麻烦,认识自己内心的不足和欠缺,从而肯定别人的价值,达到发现自我、洞察自我,感恩他人,进而激发内心的深情、提升自己心灵的纯洁的目的。在我看来,内观疗法和换位思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学会在人际关系中做到理解、宽容、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内观训练有三个主题:(1)我们受到他人怎样的照顾和恩惠?(2)我们受到恩惠后对他人有怎样的回报?(3)我们给对方带来了什么样的麻烦?通过对这三个主题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可以正视自己和他人,矫正自己认知上的偏见,改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案例分析
  现在很多小孩子认为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据资料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有个孩子放学回家后帮妈妈拿了报纸,就向妈妈索要一定的报酬。在平日里,他帮妈妈干家务、帮爸爸拿拖鞋,甚至是乖乖吃饭、听家长的话都要索取相应的回报,但父母丝毫没有意识到孩子所做的一切有何不妥。如果这些孩子觉得他们没有拥有应得的一切,就会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哭闹。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兄弟姐妹是儿童最亲密的玩伴,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儿童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这不仅仅需要家长的努力,还需要儿童积极配合。内观训练可帮助儿童调节自身心理,从而改善家庭关系。
  使用方法:内观训练(蓉园小学六年级学生谭某某的内观日记)
  主题一:我们受到父母怎样的照顾和恩惠?
  父母把我们养大,为我们提供衣食住行;
  每天早上妈妈都会早起给我们准备好早餐;
  每天爸爸接送我们上学;
  晚上,父母总是把我们露在外面的胳膊腿儿放进被子里;
  我们喜欢吃的东西,父母总是留给我们吃;
  妈妈总是把我们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周末父母都会带我们出去玩;
  我们做错事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们。
  主题二:我们受到恩惠后对父母有怎样的的回报?
  我们很多时候都乖乖听父母的话;
  有时候会帮助妈妈做家务;
  考很好的成绩让父母开心。
  主题三:我们给父母带来了什么样的麻烦?
  父母为了照顾我们不能很好地工作;
  有时会跟父母吵架,惹他们生气;
  加大了生活开支,增加了父母的负担;
  时刻让父母为我们担心;
  因为父母总是把好的留给我们,所以不能吃自己想吃的;
  父母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通过内观训练,孩子开始反思父母对自己如何、自己又给予父母怎样的回报,以及自己给父母带来的大大小小的麻烦,进而理解父母的艰辛。更重要的是,内观训练让孩子们懂得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绝不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可以矫正他们心中的不平等性,让他们更愿意付出,更懂得回报,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和谐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三、 内观训练的实效性
  蓉园小学的内观训练是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且经过为期三年的内观训练实践研究,初步制定出了一套适合学生进行内观训练的方案。
  第一步:动员会介绍内观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理解内观训练的目的及意义,使他们对内观训练产生兴趣,并渴望参加训练。
  第二步:内观训练指导课用两课时(75分钟)讲解内观训练的具体操作程序,让儿童了解内观训练的操作方法,学会做内观训练。
  第三步:研究对象每天利用夕会时间回忆三个主题。主题1:“受到的照顾和恩惠”,主题2:“受到恩惠后的回报”,主题3:“给对方带来的麻烦”。
  第四步:计算养育费。通过计算养育费并换算到钱的方式让儿童理解从养育者处得到的照顾和恩惠,让儿童理解自己因被养育者爱惜而存在。
  第五步:告别的信。让儿童理解自己的以及“对他们重要的人”的时间是有限且宝贵的,从而让他们思考以后怎么珍惜身边的人。
  通过开展内观训练实验研究,将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心理测量,对比两组在研究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将统计分析的结果记录下来。研究发现,内观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简便的、系统的认知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各种行为问题,提高对母亲的情感温暖的敏感性。学校可以利用内观训练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减少儿童退缩、社交问题,违纪问题,攻击问题,内向问题等行为问题。内观训练涉及心理和教育两个领域,能从不同视角解决当代学校教育问题。
  (一)内观训练与感恩教育
  应用内观疗法可唤起个体的感恩意识,使其发现内心深处的自我,否定自己,获得新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内观疗法能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利己的、对他人仇恨的心理转变成诚恳的、谦虚的心理状态,使人们从焦虑、不满、对他人的对抗情绪转变为愉快、诚恳、对他人发自内心感谢的心理状态。感恩教育将各种形式,如换位思考、算一笔感恩账、写一封感恩信、举办一次感恩演讲、观看母亲分娩录像等综合起来,让个体在与外界刺激完全隔离的环境中,全力以赴进行内观。内观疗法有一个系统的、具体的操作过程,利用自省、记忆的力量帮助治疗者面对深层意识下的自己,在7天之内使心灵获得解放。内观疗法能使内观者意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端,能站在他人立场看待问题,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最终达到更新自我的目的。   (二)内观训练与诚信教育
  诚信缺失问题已经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诚信教育也是德育的主要内容,而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道德的内化。道德以评价和命令的方式去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但这种评价和命令的原则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要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变他律为自律后,才能卓有成效地发挥其功能。而且,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方面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内观法恰恰契合这一思想,从个体内部突破,从个体对诚信的主动认识和建构出发,进行诚信教育。
  将内观法应用于诚信教育中,就是让个体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诚信,不诚信导致的不良后果,以及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以此引起个体的羞愧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个体改善自我的愿望。以往的教育直接让个体学习诚实和信誉,鼓励个体向善,这类似于一种灌输,但对道德内化的效果并不显著。如果从发现“恶”的角度让个体首先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且意识到这个缺点的可恶,主动寻找一个矫正或掩饰的方法,或许效果会更好。内观法的原理正好符合这样一个先“羞恶”再“向善”的要求。在内观过程中,可以涉及:别人对我的诚实行为是什么?我对别人的不诚信行为是什么?我的不诚信行为给对方带来的麻烦是什么?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思考,慢慢扩展至各种人际关系,一一反思自己的不诚信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体验自己的内疚和罪恶感,培养责任感和连带感。
  (三)内观疗法与主观幸福感
  内观的三大主题要求人们停止以往从自我立场出发讨论问题的态度,改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追问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随着内观的深入,人们通过前两个主题会幡然醒悟到自己给予他人的极少而从他人处所得到的太多,体会到被爱的事实。另一方面,通过认识自己自私的一面和对他人的攻击,产生自罪心理。通过被爱的事实和自罪形成的鲜明对比,使个体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不管自己如何给人增添麻烦,都始终得到别人无私的爱,这种被爱体验逐渐净化成“无条件被爱的事实”。同时,通过对比自己的自私、罪恶和他人对自己的无私奉献,“根源上的罪恶感”得到深化。但是随着认识到“无条件被爱”的事实,以及经过分离形成了个体后仍能感受到他人和父母的包容,自己便从“原疏远”中解放出来。通过认识根源性罪恶包容了过去由自我意识排挤而遭到内心深处受压抑的部分,自己也从“原压抑”中解放出来,同时认清了包括非自我领域的自己的本来面貌,进而能在知、情、意三方面协调发展,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内观中原疏远和原压抑在自我形成过程中扬弃,便能从自我约束中解放和逐步完善自己。事实上,随着内观的深化,个体逐渐滋生出清新、解放和安静的感觉,内心充满充实感和活力,通常还会增强与周围环境的共感和包容性,从而发挥精神上自律和充满活力的生命能量,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体谅他人、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其对生活各领域的满意度,从而感到更加幸福。
  (四)内观疗法与生活满意度
  内观法对提高生活满意度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反省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关爱以及给别人添的麻烦,认识自己的不足,获得对别人价值的肯定,达到洞察自我、激发对他人的感恩之情,从而改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培养学生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提高学生生活满意度。
  (五) 内观疗法与人际关系
  内观疗法通过内省去认识自己内心的不足,获得对别人价值的肯定,进而发现自我、洞察自我,抱有对他人的感谢回报之情,从而激发内心的深情,提升自己心灵的纯洁。内观者在内观时从回忆最亲近的人给自己的关照入手,调动感情进入操作程序。内观过程中被爱感、连带感、喜悦感、羞耻感、成就感、解放感等被充分调动出来。在此基础上,将其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的、对他人仇恨的心理转变成诚恳的、谦虚的心理状态,使其从焦虑、不满、对抗的情绪状态转变到愉快的、对他人有发自内心感谢的心理状态中去,从而改善内观者的人际关系。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蓉园小学,长沙,410001)
  编辑/马茜元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一定要注意,不要中暑,不要拉稀,不要抑郁,不要打架受伤,不要吃不下饭,也不要吃得太多。尽管如此,华农兄弟还是能找到理由,然后吃掉你——如果你不幸生为一只竹鼠的话。  竹鼠是一种行动缓慢、体型圆嘟嘟的动物,但在华农兄弟拍下的最广为流传的小视频里,这些看起来很蠢萌的小家伙变成了烤竹鼠、叫花鼠、竹鼠汤、焖竹鼠……兄弟俩将以何种理由吃掉下一只竹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炙手可热的网红二人组  这对养殖竹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被遏制,眼下各地商场商圈、大型购物综合体等消费场所正在陆续“上线”,客流量显著回升。来自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商超营业率超过80%。  与此同时,众多小微企业经营者,如农家乐、旅行社、书店、超市的老板们,在经历了漫长的被迫居家“无所作为”蛰伏之后,纷纷走出家门复工,力求挽回损失。他们眼下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又琢磨出了哪些新点子?“不能单单追求赚钱,更要确保平安”  黄燕
〔摘要〕可可是智力障碍儿童,能说会道,但常常说谎。辅导教师从问题形成原因出发,利用家校互补、寓教于乐、集体游戏、积极行为支持、减少行为间歇强化等方法对可可的说谎行为进行干预,效果较好。启示:在干预智障儿童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家校联合、正向引导、及时调整、持之以恒,用满满的爱去感化孩子,方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智障儿童;说谎行为;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
“连天烽火”与“遍地弦歌”,这本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情景,而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二者竟巧妙地相互配合,交织成撼人心魄的乐章。我曾不止一次推荐加拿大学者曼古埃尔所撰《阅读史》中的一幅照片:一九四○年十月二十二日伦敦遭德军轰炸,很多房子倒塌了,这间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墙壁也已倾颓,地下满是砖石,竟然有人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书架前翻检自己喜爱的图书。我说,这固然是对抗厄运,坚信未来,但也不妨解读为:“
The article in Time on December 3rd, 2020, "Can Biden Heal America?" mentions that presidential attacks on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science and the vulnerable, including immigrants and religious minor
2017年7月27日,由吴京执导和主演的《战狼2》在国内上映后,引起轰动。一个月以后,内地票房便突破50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赚钱的电影。与此同时,他太太谢楠也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鲜为人知的是,“楠哥”是个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学税务专业的她,曾是“乡村广播员”,因参加“主持大赛”节目夺冠,意外签约光线传媒,成为综艺节目主持人。拍《战狼2》,因找不到投资,她甚至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同老公一起,把房子
和亲是历代中原王朝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早在周襄王(公元前六五一至前六一九年)时期,襄王欲伐郑,娶狄女为后,以换取戎狄援助。这或是有文字记载的较早的和亲事例。此后,汉唐至明清,几乎所有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各异的和亲,且多以汉女人胡为主要特征。  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呈现出复杂的面貌。唐代开元初,突厥第二汗国墨啜可汗的女儿——毗伽公主——因草原动乱、父死兄亡而南下附唐,数年后,世随时
关键词:改变;感化    《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说的是教育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对此深有感触,如今采撷一束,与诸位共同分享。    令人头疼的男孩    班里有个男孩叫唐小昊,是个让各科老师都头疼的孩子。这孩子在课堂上很随便,要么在老师讲课时插嘴、顶牛,要么转过头讲话、戏弄同学,要么在课堂上玩得旁若无人……对老师的批评,他极力狡辩、置若罔闻;课间
在2005年的游泳世锦赛上,张琳获得男子1500米自由泳第八,200米自由泳第六,这是中国男子中长距离自由泳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接着,他十运会独揽3金;东亚运动会上打破15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张琳,已成为中国男子游泳新星中最炙手可热的一人。  ——编著  男子项目一直是中国游泳的弱项,在中国,能进入世界前十名的男运动员不出三人,长久以来,人们熟知的只是蒋承稷、曾启亮等短距离项目的选手,
〔关键词〕活动设计;目标;时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2-0030-03【活动理念】  当前升入初中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小学期间学习生活基本靠家长管理,升入初中后,随着课业负担加重,教师教法和教学要求发生变化,他们中的很多人将面临自我管理的适应问题。此外,伴随青春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