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投资不慎 晚年变成“负翁”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尝试置身商海,可是他们中有不少人在商海中连连“呛水”,最后发财梦破灭,欠下一身债。
  
  盲目投资押金难取回
  
  黄老汉是南宁市某企业退休工人,今年62岁。当了大半辈子工人,他没有攒下多少积蓄,退休后便想做生意赚点钱。女儿的一位朋友告诉他,某啤酒代理公司正在招区域经销商,黄老汉想:“南宁冬季短,啤酒应该是很好卖的。”于是他交了3万元风险抵押金,到公司包下了某地区的经销权。按合同约定,每桶啤酒的批发价是12元,但黄老汉进货时,公司开给他的价却是13元,黄老汉不解,公司解释说,这只是统一开票价,以后会以等量的啤酒“返利”。既然这样,黄老汉也就默认了。
  做了不久,黄老汉才发现这门生意不好做。他经销啤酒品牌没有什么知名度,黄老汉因为货本身不好销,只敢请一个帮工。可是公司规定必须送货上门,若客户投诉,则予以处罚。这就要他不得不亲自送货。烈日下、寒风里,黄老汉走遍大街小巷,有时候送货到几十公里外的市郊。他忙不过来,把妻子儿女也拉进来帮忙,就这样一家人辛苦一个月,才赚1000元多点。
  公司在“返利”几个月后,就不再“返利”了,黄老汉赚不到钱,便以“赊货”来应对,双方开始发生争议。2009年9月,黄老汉再次去进货,公司拒绝批货给他,黄老汉只得停业了。9月底,黄老汉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与公司的合同,公司退还他3万元风险抵押金及返还所欠“返利”、停业以来造成的利润损失。法院审理后,对黄老汉的诉求不予支持。
  这3万元黄老汉大部分是借来的,如今做生意没赚到钱,押金也赔了进去,黄老汉整日唉声叹气,妻子对他也是抱怨连天。
  
  帮忙帮出连环债
  
  79岁吴老整日为几场官司不停地奔波。吴老原在银行当过信贷科长,退休后不久,几个老朋友拉他入伙办企业,说不要他操多大心,只跑跑资金就行。吴老想自己从事金融多年,关系多,跑点资金应该没问题,就答应了。这样,8个老伙计合伙办起了一家宝石工艺厂,总投资29000元,其中吴老投资7000元。
  可是工厂技术不过关,加工出来的宝石粗糙因而卖不出去,第二年便停产了。不久老友又找到了一个项目,帮人加工打火机,厂方包销。8个人又投下了几万元生产打火机,然而厂方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合格,拒绝接收。此后工艺厂先后转产收音笔、加工咖啡豆,仍是失败。
  投资不断失败,负责融资的吴老也不断地四处借钱,除了以工艺厂名义借了不少钱,他还以自己名义向别人借了5万余元投资厂里。企业散伙了,合伙人各奔东西,可是欠款还是要还的。借钱人把工厂告上法庭,算下来,工艺厂共欠15万余元的借款本金加利息。吴老和另外两个朋友共拿出了74000元还债。而另5人只拿出一千多元。吴老等3人再向其他5人追要,但这5位“老友”称,工艺厂财务不清,拒绝支付。
  吴老便将这5人告上法庭,法庭审理认为,工艺厂财务及债权债务是否清算,各合伙人都要偿还法院确定了的债务,判决另5人偿还债务。至于吴老借给厂里的那5万余元,法院认为是另一种法律关系,当事人应另行起诉。2008年10月,吴老又一纸诉状,状告另7名合伙人还债,官司再次打到中级法院。事后,两场官司吴老虽然都赢了,但拿到欠款却难上加难。
  吴老说:“我们这些人都不懂技术,人家怎么说就怎么做,创业哪会成功。革命工作干了几十年样样都做得顺利,退休下来后做什么都是失败,欠下一身债,好好的身体给气得闹起病来……”
  
  老有所为当理智而为
  
  法律界人士分析说,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老年人投资存在几个误区:
  一是误投了自己所不熟悉的行业。黄老汉、吴老并没有经商、办企业的经验,经济领域中的一些运作方式知之不多,生产领域的技术也不掌握,“交学费”就难免了;二是信息掌握出现偏差,不了解市场行情和商场的复杂;三是很多老年人对经商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缺乏市场风险意识,匆忙下海;四是维权意识弱。目前的老年人从计划经济、单一社会形态的时代生活过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抱以信任,在经济纠纷发生后很少通过法律来为自己维权,到最后无可调和,才诉诸于法律,但此时往往已血本无归了。
  市场经济的无情浪潮总是让这些盲目尝试商海的老年人吞下一口口苦水。老年人投资失败,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扳本”,因此老年投资应谨慎而为、理智而为。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我今年81岁,多年前因突发脑出血被送到医院抢救,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脱离了生命危险。后来,多发性脑梗塞又向我袭来,经抢救后虽然挽回了生命,但大面积脑血管梗塞使我变得头脑迟钝,生活无法自理,还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只能靠家人的搀扶勉强挪动几步。  然而,两次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把我击垮。8年来,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我不但重新站了起来,还攻克了顽症。前年到医院复查时,医生告诉我:原来梗塞的脑血管,已完全
期刊
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十届老年失智症国际会议上,来自50个国家的学者、专家、医疗工作者共研新知。一位演讲者的一句话“打造一个没有老年失智症的世界”,打动了与会者的心。其实只有小于5%的老年失智症是自体显性遗传所造成,对于绝大多数的非遗传性老年失智症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可以由其危险因素着手,以延后其发病年龄或使之不发病。  其中最大危险因子是年龄,60岁以上的人约1%有老年失智症,之后每增5岁,罹
期刊
期刊脱颖放豪歌,  笔底春风共切磋①。  科学萦怀随步进②,  文章宗匠及肩摩③。  从来卓著天生俭④,  自古华章墨饱磨⑤。  编读同舟欣共济,  诗情画意颂山河。    冯序鹏 冯燕邵琦 冯飞 冯兵  2009年3月2日于北大燕园    副笔:  ①“笔底春风”:形容所作的诗文书画等非常生动,如春风吹到笔下一样。引自元代黄潜《瑶池春宴图》:“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共切磋”,取“切
期刊
几个月前,我曾在剧场观看了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老年艺术团《红叶风采》的演出,又在央视综艺频道再次观看了这台由梁力生任总导演、冯思美任执行导演的演出实况录像。听着那响亮美妙的歌声,看着那健美动人的舞蹈,我简直不敢相信舞台上的歌者、舞者竟是来自五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群群离退休的老人……而坐在台下和电视机前的我这个早已过了古稀之年接近80高龄的老者好像也回到了年轻的时代,也很想跃上舞台和他们同歌共舞。
期刊
春节,儿女们无不想有份心意能送到父母的心坎里。但是,很多年轻人选中的好礼物与老人的喜好往往相去千里,子女们费劲巴力选购回来的礼物,通常并不是父母喜欢的。  以我以往的经验,过年时,压岁钱让老年人最有满足感,最不喜欢的就是华而不实的老年用品,而最想攀比的是儿女们的孝心孝行。  平常时期,钱对于节俭成性的老年人来说往往只是一个符号。可是,过节时收到儿女给的“孝敬钱”,让老年人最有满足感和安全感,揣在兜
期刊
过年是一件好事,人们可以休息、娱乐、重温亲情,但是,往往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破坏人们对春节的美好感觉,想过年又怕过年,节日焦虑、年关综合症是一些人绕不开的心理问题。下文列举了6个春节期间常见的问题对策,希望对养护节日的心情有所启发。    团聚并非唯一选择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家团圆天经地义,但要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春运期间的拥挤、路上的安全,回婆家还是回娘家的安排难题都让人心生忧虑。  应对:做
期刊
不坐享清福,  老妇携巨资下乡当农民    费剑英今年71岁。6年前,她从江阴市政府拿到了工厂拆迁补偿款1300万元。面对这笔巨款,费剑英更多的是发愁,愁的是这笔钱不知该怎么用才好。舒舒服服养老吧,她不习惯,因为奋斗了一辈子,已经停不下来了。建工厂吧,当时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和项目。  费剑英索性回到乡下老家,边休息边思考投资的问题。她在与一些农民的闲聊中得知,村里的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和进工厂当了工人
期刊
时下,各家银行都在紧锣密鼓地搞装修,似乎业务做得好与差,与银行店堂气派大小关系密切。我想提醒银行装修,应该为老年人多考虑考虑。有的银行装修后,采用大玻璃门,擦得近乎透明,老年人稍不注意,就会撞上去。有的采用大理石地面,也是十分光滑,腿脚不便的老人一不留神,就会摔得够呛。  银行是很多老年人每月必去的地方,在这样一个特定的金融场所装修时,更应该全方位统筹考虑,为老年人的舒适安全多多设想一下。  ——
期刊
在一个忙碌的清晨,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来到医院,为他大拇指上的伤口拆线。老人说,他很着急,因为9点钟他还有另一个约会。护士看到老人不断地看表的样子,就提前帮他拆线。护士一边拆线,一边问老人:“你这么着急,是不是还约了别的医生呢?”老人说:“没有,我只是需要到养老院去和妻子共进早餐。”护士又问:“如果去得晚一点,你妻子是否会不高兴呢?”老人说:“我的妻子已经不再认得出我是谁,5年前她就患上了老年痴呆
期刊
去年是我参加人民解放军的60个年头,因为我常常会想起参军前父亲的叮嘱。  1949年8月初的一天晚上,因为第二天早上我就要离开父母参军了,他们真是有千言万语要给我讲。他们把我叫到跟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讲了两个多小时,我记忆最深的是父亲教我待人处事的话。他叮嘱我,一定要记住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几句话(见《孟子·梁惠王上》),以及“千万不要做坏事”。孟子的话换个现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