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探索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_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本文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教学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能力,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运用幻灯、模型、实物等教具,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在深奥的教学迷宫中迷失方向。
  例如:在讲解第九册练习二十一第5题计算《加料面积》一题时,我考虑学生对加料斗没有接触过这一事实,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观察分析:(1)这个加料斗的四个侧面是什么形状?(2)让学生观察这个加料斗上下两个面是空的,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计算加料的面积就是计算四侧面的面积;(3)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侧面的第四个梯形是否是大小形状完全相同;(4)将这个加料斗沿一梯形的一条腰拆开,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将抽象化为具体化,使难题迎刃而解。通过这样的观察班上较差的学生都计算出来了。同时经过这题的解答也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刻的关于“空间”这一概念的初步印象,对今后学习体积做了铺垫。
  
  二、加强直观教学,形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教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利用“直观”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进行教学。“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献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教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三、重视操作过程中,发展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瓶,将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么形状的。有的学生沿着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形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大家动手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形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来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写有下面这道题的小黑板:
  把上行的每个数都减8,得数分别填在下一行的□里面。
  11 13 10 15 12 17 16 14 9 18
  □ □ □ □ □ □ □ □ □ □
  然后进行以下形式的练习:(1)移动8,全班口答。(2)双人抢答比赛,优胜者当小老师上台前移动8(不按须序),让全班回答。(3)按小组“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对又快。(4)插红旗比赛。老师移动卡片8,学生出示数学卡片,给全对的小组插小红旗鼓励。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做错的只是个别。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发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习”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其他文献
打开新教材,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清新的生活气息,按捺不住的是一种探究的欲望,它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有“教本”变为“学本”。作为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师,我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这次课改的浪潮之中。在课改的道路上,仍旧上下求索,继续攀登高峰,致力于让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再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现课改的第二春。“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的教师认为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同时也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农村虽然比较落后,但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我就结合自己的
期刊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极为重要,这就给肩负政治课教学的老师提出了一个新任务——教师如何用一切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形成自己的特征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颇为重要。   
期刊
有些乐曲、歌词往往是历史的缩影,它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智慧,传递着历史的遗韵。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所以音乐作为历史教学的珍贵资源,一直被大量运用,产生了独到的效果。但是笔者经过查阅,发现这种“大量运用”主要局限在中国史教学中,在世界史教学中却很少,为此笔者把“音乐在世界史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一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会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学习的效率。学生对于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期刊
能否悦纳自己是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积极和健康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悦纳自己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定势。通俗地说,就是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某些缺陷,并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们如何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悦纳自己,发现自己,开发潜能、完善个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美好呢?    一、对人
期刊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市深入推进课改如火如荼,先进经验层出不穷。但大多推进课改的典型来自师资优良、设备先进的城市中小学,分布面广、发展滞后的农村学校却难见成效,课改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应试教育的思想、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的思维惯性阻碍了新课程在农村中小学的有效实施。笔者在近几年参加了几次省教科所和省教育学会组织的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现场会、研讨会,其提供的现场大多是城市中的先
期刊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社会需要的人才量也急剧巨增。于是,教育改革的呼声在中国大地处处响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通过半个世纪的实践而形成了我们今天已根深蒂固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由于注重教师“教”的活动,所以易于被教师接受。同时,这种课堂教学理念和常规的教学模式在新老教师间一代传一代,传习
期刊
语文课文内涵诸多美的要素,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以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品析课文中的美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从语言特点分析使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美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世界,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高尔基的《文学论文集》第294页)。由于语言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品鉴、分析
期刊
文艺作品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剧本等文体的作品。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一般来说,诗歌具有内涵丰富的意境,散文具有深邃的寓意,小说、戏剧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具体形象的刻画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些特点,文艺作品的阅读与其他文体的阅读就不同。因此,对于文艺作品的阅读,要结合文艺作品自身的特点,带着研究的意识去阅读,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研读,既领会作品的内涵,又接受语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