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盏”新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椿年《茶谱》将茶盏名为“啜香”,情意皆准。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春宜牛目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仰钟杯。”生于福建,最喜爱的便是产于建阳水吉镇、从宋时便已名扬天下的建盏。敦厚的建盏,无论是色泽还是重量,握在手中都有种难以忽略的存在感。
  如今,建盏的烧制工艺早已恢复。新的建盏亦不乏精妙之物,但每每观之,总觉得少了那一点点的气韵。对老盏的偏爱总是多些。大抵自己是从古纸堆里走出的旧人,与旧物总是有很多难以言说却又清晰深沉的情愫。
  李老师处所见的旧盏之多之精。令人痴狂。建盏产生初期、鼎盛时期、晚期的造型都应有尽有。由于历史年代久远,所有这些盏都并不完美,有着或大或小的缺陷。为了使它们兼富美感和实用性,李老师可谓是煞费苦心,将锯补、包边、大漆填补等几乎所有能使用上的补救手段悉数用上,匠心独运,让每一个盏都焕发出独一无二的光彩。
  随手拿起一个小盏,釉色和器形都很规整、达标,只是因胎壁破裂而被抛弃,这在宋时的窑口中数不胜数。不过这样胎体厚重、大小适中的小盏却甚得^的欢喜。将其开裂的杯壁用大漆缝补起来,与其黑色的釉色也有着浑然天成的美。
  这也是一只器形釉色都堪称完美的小盏,虽在窑土中埋藏了千年,但其釉面依然不失光泽、漆黑明亮,如此完美的釉面。却因圈足的变形惨遭抛弃。除了这一处先天不足外,圈口也因磕碰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缺损。可在李老师的眼里,这样的小盏也是无论如何不能舍弃的。将圈足由大漆填补完整,圈口处则用素银包边。修补完的小盏,通体漆黑发亮,圈口包银熠熠生光,黑和白演绎着经典的绝美。
  还有这样的两只小盏,圈口和盏壁内侧分别出现不用程度的胎体粘连,导致圈口和盏壁的斑驳,这样的斑驳不只停留在釉面,胎体部分亦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盏形和保证美观,将圈口斑驳的小盏口沿处做适度的切除,然后以大漆封其圈口。另一只小盏则在其盏壁的斑驳处施以大漆点缀。朱红和漆黑相间的漆釉在两只盏上看似随意的填补。却增添了些许现代写意的美。
  这些旧盏,李老师并没有把它们当做古董束之高阁,而是将它们实实在在地融入自己生活里——或置于案几之上,或摆放成闲静质朴的茶席,或成为客人手中品茗杯。这些曾经因瑕疵而被抛弃的盏,都获得了新生。
  如这些旧盏一般的杯器,或是低调不着痕迹,或是平淡不入眼。但对于茶人而言,品饮就口时能发挥味觉、把玩指尖时又能独具韵味。这样的残件孤品,便是茶人心中的倾心怀器。也许,残缺固然是种遗憾,但这种“不全”却能将生命延续,给人烙下深刻的印记——一个时代的遗存,无论如何都会唤醒我们对那个年代的记忆和追慕。
其他文献
蔡荣章  现任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contempararyteathinker.com网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茶艺》月刊主编兼社论主笔(1980-2008)。  泡茶的时候是只为客人泡茶,还是也为自己倒上一杯与客人共同品赏
期刊
古旧的树木,在风霜雨雪的等待中,成为了茶人魂牵梦萦的向往;置身在茶席之间,一个不经意的邂逅就会牵引着你纯粹的向往。或许没有墨迹的渲染,没有音律的雅韵,在这草木之间,在这茶杯之间,无情的事物启迪着有情的生命,在滋润的流年中,豁然开朗,体悟着生命的厚重。  茶是什么,或许不同的人赋予了她不同的使命,或许那些只是表象,并不是茶生命的本质。质本洁来还洁去,茶是生命一个华丽的转身,在枯木中重获生命的生机。 
期刊
什么叫茶道评论?茶道评论是与画评、乐评、影评等同样性质的专业。这种评论要提出中肯的看法,不是茶余饭后随便说一说,也不是消费指南,更不只是找出相关资料拼凑而已。  评论人对茶道种种需有深厚的认识,并持续关注当代茶道发展。茶道评论的目的不是要打倒或吹捧某茶人、某观念或某茶叶。茶道评论的内容是否带来启发作用,所被讨论的现象和做法是否发掘出更深层的意义与价值,是评论人要做的努力。  茶界需要很多很多的茶道
期刊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茶微苦而回甘,当下茶文化空前繁荣,很多人以为《诗经》此句及其它诗句中的“茶”,都与茶有关。其实这是误读了。《诗经》本意包括陆羽《茶经》的相关引文,明确其中之“茶”都不是茶。屈原《楚辞》也写到“茶”与“荠”:“故茶荠不同亩兮,兰苣幽而独芳。”为何“茶”与“荠”常作对比?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诗经》七“茶”分别是苦菜、白茅花和“毒害”  《诗经》是我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
期刊
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小至人物命运,大到帝国更替。而茶叶,一片象征着平和温婉的叶子却成了这“相似之处”的推手。  在东方,它让中华民族富贾世界,却也因为它,古老帝国的荣光被来自西方的尖船利炮摧毁,而后英帝国雄霸世界;在新大陆,波士顿倾茶掀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美国一举跃上了历史的中心舞台,英帝国的辉煌就此落寞。  帝国兴衰、文明更替,近代以来的世界发展史,我们看到了茶叶这小精灵的清晰的印迹
期刊
与其它茶类相比,白茶最突出的竞争优势在于它的保健功效。白茶的产量并不大,但作为外销茶中的特种茶类,却有90%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市场,且常销不衰,消费者看中的也是它的保健功效。  近几年来,随着白茶保健功效逐渐被国人所认识,一些白茶生产企业在坚持传统制茶工艺的同时,也积极地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运用高新科技,研发深加工产品,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这些“另类”的白茶,如白茶含片、γ-氨基丁酸白茶、白茶茶枕
期刊
黄勇  武夷山著名茶人,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南平市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副会长,武夷山市清风茶叶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茶叶生产一线。并对武夷岩茶文化历史有精深研究,为许多报刊撰写有关茶叶文章。  贡茶文化的代表  铁罗汉是四大名丛里成名最早的,在宋代贡茶里就有铁罗汉、石乳的品目。  自古以来,武夷有茶都是名茶,而且都是贡茶。从公元1302年到1557年,在这255年里,元明两朝设立御茶园,武夷岩茶一直作为贡
期刊
从康提到努瓦拉埃利亚,沿途公路是一个紧接一个的S型弯道。车外满眼是绿色的茶陇,一条条、一脉脉,划分得非常整齐,像是修剪精致的绿色巨毯覆盖了整个山间。茶山每隔一段路,就会看到茶树间的一些牌子,上面写着茶厂的名字或茶叶的品牌,每个茶叶种植园都有巨大的路标,用来告诉游客茶园的归属和游客服务中心所在地。因为赶上好天气,所以能看到穿着鲜艳的采茶工在茶树丛间忙碌。她们背着小背篓,只采茶树顶部最高最嫩的叶子,手
期刊
好茶的等待令人欢喜。  有些茶放了很久,总不想动它。有些茶是舍不得喝,有些茶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  与茶的情感,有时像是恋爱的心情,期待、不安、欢喜。有时如遇久别的友人,惊喜、感慨。有时若相濡以沫的伴侣,相知、安宁。  用心做茶的人太少了。人们说,太懂茶的人反倒不会做生意,少懂点茶,吹起牛来可以天马行空。因为于此,茶界盛产各种“理论”,让人越来越认不得好茶。  六安茶早在唐代就已为人所知。《寿州
期刊
宋代的茶叶主要还是饼茶,也有散茶(也称草茶)。不管饼茶还是散茶都要碾磨成茶末,但茶末不再放入鳆中煎而放在茶盏中调和冲泡。“点茶法”即先将茶末放入盏中,用少量热水注入将茶末调成膏状,再持汤瓶(也称汤提点)向盏中注入适量热水冲成茶汤。茶汤经茶筅充分击拂后,呈乳状茶汤始可饮用。向茶盏中冲注的动作叫“点”,点要求水流顺畅而有力度,落点准确。北宋初期从“点茶”又衍生出“斗茶”的游戏。斗茶要求点好的茶汤表面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