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了要读整本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常常是为了获取某个具体信息,泛读成为广泛的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正在慢慢地成为一种奢侈品。事实上,阅读整本书不仅仅是中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小学生也需借助整本书的阅读促进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并没有一个定论,但大家都比较认同阅读整本书的教学就是针对一本书籍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是以师生共读这本书为载体,以整本书为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一、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纵观当下学生阅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装样式阅读。一部分学生阅读是装样子的,装给老师和家长看,希望得到表扬。(2)被迫填鸭式阅读。课外阅读并不是学生自身心甘情愿的行为,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对于所阅读的内容和语言并没有仔细地去品味。(3)快餐式阅读。学生阅读是带有功利性的阅读,为了查阅资料或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的阅读。这些阅读的方式可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扩大知识面,但是学生并不能从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地阅读,有针对性地选取信息,从而使阅读流于形式,最终也是读完了也就忘了。学生除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信息,并没有在语言表达方面或是语言积累方面有所收获,别说是锻炼思维,就是提高语言能力都无从谈起。阅读,也就慢慢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和意义,无法服务于语言能力的提高。但整本书阅读不同,它起码在字数上对读者有要求,同时在行文习惯上也对读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不用提思维习惯、阅读习惯等方面的深层次作用了。
  二、引导中年段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策略
  通过阅读整本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是众所周知的语言积累途径之一,那么,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教师注意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内容呢?
  (一)选定适合该年段学生阅读的书目
  不少中年段的学生在选择书籍的时候,还是停留在画面比较吸引人的绘本、漫画之类文字比较少的类型。可实际上,中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减少画面,增加文字,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该阶段的敏感期,加强文字与头脑中画面的联系,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想象力的发育。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中,他们比较喜欢阅读冒险类的书籍和友情类的书籍。在推荐书目中,我们为三年级的学生选择的必读书目:冒险充满幻想性的《女巫》《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无字书的图书馆》;充满寓意的《中国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选读书目:《借东西的小人》《大盗贼》。四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充满人间真情的《爱的教育》《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仙境》。选读书目:《成为真正的女孩》《成为真正的男孩》《森林报》。
  (二)确定整本书阅读的课型
  不论是哪种课型,想要更接近预期效果,就需要教师备课和上课这两个环节不断地循环、重复,并在不停地循环重复的过程中不斷地总结优势和劣势,以及可以提炼为核心内容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步骤。而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来说,这种重复的过程就更加清晰。
  虽然语文教学推崇整本书的教学,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怎样教,教什么,学界并没有一个定论,这种类型的教学还处在摸索、探索的阶段。所有的老师都还在不断地总结这类教学经验,所以可参考的资料屈指可数。
  笔者的学校根据不同年龄区分的教学年段安排不同的阅读指导。低年段主要以阅读绘本、短篇文章为主。这个时期的学生阅读是以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为主,并不强制要求学生可以独立阅读一整本书。到了中、高年段,学生就可以尝试阅读整本书了。这里所说的阅读整本书的概念,是需要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以后,不只是记住书中某些片段,更不能局限在能够复述书中的内容。如果中年段的学生阅读一本书之后,看完一次就完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就没有达到中年段学生在阅读整本书这类教学的教学目的。中年段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以后,除了粗浅地对内容的了解和把握外,更重要的是从语文这个学科的角度体会用词,以及精美篇章的精彩之处;把握书籍的整体脉络;寻找作者的著书思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情感等类型的着眼处,以及脱离文字之外的整本书籍的功能。这时,就需要教师能适时引导学生对书本的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对精彩的内容逐步深入地再阅读,帮助学生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从而为写作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家栋.阅读课型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03.
  [2]岳乃红.儿童阅读指导丛书·班级读书会ABC[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小兰.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Twelfth Five Year Plan”)小学阶段经典阅读指导课案例分析与研究。(课题编号:1201572732)。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阳光实验学校)  “日积月累”是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中的一个板块,旨在通过精彩的语言材料,如古诗、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熏陶。  一、课堂扫描——难出新招,高耗低效  丁零零,下课铃声响起……  “同学们,今天请大家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部分同桌互相背诵,然后默写!”  “哎,怎么又是这个……”  这样的对话
摘 要:当前改革背景下,教师已了解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相应的教学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努力。阅读教学占用的教学时间较长而且承担着重要的语文教育任务。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教学的有效与否。所以切实有效地抓好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边践行,一边思考,一边总结,发现抓一抓、拎一拎、连一连的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抓“点”;拎“线”;连“段”  阅读
“爱是最好的金钥匙,用心感受,用心来做,爱就可以在每位教师身上拨响生命之歌,让每位教师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爱的力量。”这是当代教育家李烈对“以爱育爱”教育理念的诠释。  初登讲台至今已有14载,我不断地实践与摸索,在爱的教育观的影响中,用心、用行,把师爱藏在眼神中,藏在话语里,体现在行动上……认真地呵护着每一位学生。小翼就是被我特别呵护的一个特殊生。  一、特别的关注——给他专注的品质  刚接手三
摘 要: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从小就接触、学习。但在教学中口语教学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在课下能滔滔不绝地讲很多,但是课堂上发言却不积极,或者只有几个人发言,其他学生埋头看书,课堂气氛沉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一、鼓励——使学生敢于说  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课下平时能说会道、侃侃而谈,但是
摘 要:十二五课题实施以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有实效和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分析研究我园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大环境来讲,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区,南临太湖,北靠长江,周围有万顷良田、幸福桃园、杨庄菜园等,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从小环境讲,我园自身地理环境优越,草坪、山坡、小树林、沙地,特别是宽阔的种植园地,这一切为孩子与自然的互动,让幼儿的小手探究科学奥秘,培养幼儿动手
摘 要: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要因为不开花而着急,或许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不能要求每棵树都开花,也不能指望每朵花都长成树那么高、那么大。  关键词:因材施教;数学思维;数学意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
摘 要: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深刻指出“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由此可见,学生的语言不仅能反映其思维状况,同时也是其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在教學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即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练、动手操作外,“说”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接受学生思维信息的重要途径。西谚:“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教师用“译
摘 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新课改都给现代化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不得不承认随着国家教育部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目光转移到当下,回望到过去,放慢脚步从实际出发。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制高点,纵观教育全局,感悟古人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确定为四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发现教师对它的了解还是很模糊,对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课堂具体实施中还比较薄弱。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例举”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思辨内化—运用提升”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基本活动;积累经验;体验;思辨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本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实教师不仅要教、要导,而且要通过课堂导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语文学习能力,更应通过“引”而“不发”的渠道渗透学法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主要从还给学生“读中内化、思中消化、悟中活化、用中强化”的语文课堂,阐述了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这一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