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史之我见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是信息的通道,符号的载体;媒介更是文化的通道,文明的载体。媒介承载了人类的一切记忆。那么,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媒介是如何亦步亦趋地伴随人类社会的变迁而成为今天的模样,并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如此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媒介同样有一个新物种取代旧物种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可以被视为进化或演化。不过与“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不同的是,在媒介演化的过程中,主动进行选择的是人类。
  口语传播是中国最原始的传播方式。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持续至今的人类古文明,中国有大量口语传播的作品。比如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梁祝》等,在中国的西藏、四川、内蒙古、青海等地广为传唱的《格萨尔王传》也是口语传播的代表作品,这部多民族共同传唱的史诗被称为“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而口语传播受到空间范围很大程度的限制,正如《古诗十九首》中所描述的情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口语传播还受到时间范围的限制,言语稍纵即逝,在成语中,既有“信口雌黄”“信口开河”,又有“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物质和器具成了延伸信息的最初选择。繩索、岩壁、木板、竹片、龟甲、兽骨、羊皮、陶器、烽烟、旗帜、鼓声等,这些器物渐渐超越了其生产、生活的常规用途,具备了达意的全新功能。在这些渐次出现的媒介形态中,那些擅长将信息保存下来能够超越时间的媒介类型被称为时间型媒介,比如:岩壁、龟甲等。相对于时间型媒介而言,空间媒介可以实现信息的远距离或大范围传播,最具代表性的空间型媒介有烽烟、鼓声等,这些媒介的主要用途是传递军事号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南国烽烟正十年”,都是脍炙人口的描述战争场面的诗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远隔两地的人们彼此遥遥相望,却无法传情达意,于是,远在夜空能被双方看见的“月华”就成为一种远距离传输信息的媒介,寄寓着古人跨越空间距离进行交流的愿望,反映出人类对于借助传播媒介跨越空间传情达意的心理诉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文化空前繁荣,此时文字传播以竹简为主要载体,因此,竹简在中国甚至成为知识和文化的象征。不过,竹简还并不是理想的文字载体。《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周易》……读《周易》,韦编三绝”,即连接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这个故事在赞美孔子勤勉治学的同时,也说明竹简在传播文字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
  随着纸张的普遍使用,自唐至清,在以官报为主、小报为辅的媒介格局中,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有一千多年。宋代出现了官报,称作邸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报纸始终都是各种政治力量和党派倍加重视的传播工具。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随着变法运动的开展,出现了第一次国人办报的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士,率先以报纸为阵营,办起了《万国公报》(后更名《中外纪闻》)《强学报》和《时务报》等政论报纸。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革命运动中非常重视报纸的作用。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以及在“五四运动”后由毛泽东任主编的《湘江评论》等都对宣传民主科学、革命思想等方面起到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最快的传讯方式就是驿马快递,再就是信鸽。唐朝政治家和诗人张九龄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名“飞奴”。五代后周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不过这些都比不上电报的速度。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将山东权益转交日本,这一消息通过电报传回国内,直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再后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新华广播是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诞生的。1939年秋冬,周恩来与任弼时特意同共产国际的领导会谈,研究在延安建立广播电台的事情。第二年3月,他们回国时,几经周折,带回了一台广播发射机。1946年3月28日晚,新华广播电台播出了青化砭大捷歼灭国民党军队4000多人的消息,这极大地鼓舞了正在前线奋战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第二天,远在哈尔滨出版的《东北日报》在第一版头条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条新闻,并且注明“据新华广播电台28日夜口语广播称”,这在中国广播史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广播电台从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依托纸质媒介而存在的,而这一次它却成为报纸的新闻来源,广播迅速、直接的特性,在战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论是上文提到的媒介还是之后出现的电视、因特网等等,都是作为文化传播、信息传递的手段。不变的是它们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媒介作用,变化的则是越发高效和多元的传播手段,文明规范合理地使用它们沟通才能更加方便快捷。
其他文献
从1919年至1920年,李宗仁曾两次屯兵广西兴业县境。那时,他戎马倥偬、坎坷落魄,在时起时伏的粤桂战争中任粤桂边防军林虎部的营长。他第一次到兴业是奉命驻扎,第二次是兵败溃退时在此潜伏伺机。由于兴业县的独特地理位置,及他在本地的人缘关系,加上他治军得法,颇得民心,他在这里得到了士绅和群众的支持,先是躲过粤军的追击,继而发展和壮大了队伍。在六万大山边沿,他养精蓄锐,从几百条枪发展成几个支队和几千条枪
期刊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开始突围西征。10月25日,在江西的信丰与安远间,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11月5日至8日,敌在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构筑的第二道封锁线又被红军突破;13日至15日,中央红军从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又通过了敌人第三道封锁,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
期刊
杨贤江(1895-1931),中国教育理论家、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笔名李浩吾。浙江余姚人。1917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监处事务员、教育科职员。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任《学生杂志》编辑。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1925年参与发起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兼任上海学生联合会主席。曾参加上海第一、二、三次工人起义组织工作。
期刊
2004年8月是中国商标问世100周年。春日,上海推出了《商标法律百年史料展》,上海收藏家左旭初提供商标实物精品100件(种),引起商界人士的浓厚兴趣。  近日,笔者慕名走访了左旭初创建的“商标博物馆”,目睹一百年来各行各业的商标100多件(种),其中孤品30多件。这些商标历经清末、北洋、民国、抗战、汪伪、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各个时代,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史料价值和收
期刊
鸡鸣驿,又名鸡鸣山驿,是中国现存的最大驿站。2001年6月,这个驿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底又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选入世界100处濒危文物。根据2003年7月国家文物局等方面的专家评审通过的鸡鸣驿保护规划,104座单体建筑、24座院落、9个重要遗址为保护对象,计划分三期用10年时间完成修缮工程。    鸡鸣驿的修建及沿革    驿站是古代传递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和休息的地方
期刊
20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套由刘建民先生主编的《晋商史料集成》丛书,共计88卷本,被视为国内首部全面反映晋商生意往来、日常生活、家规店训、起家守业等内容的史料集大成者。凡是晋商在经营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种种原始文书资料,如来往信函、贸易账册、生意手折、经商契据、商业合约、商人著述、行商规程、商品广告、生活杂记、家庭家族等等,都记录在案,类型庞杂,数量巨大,全面呈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山西晋商的历
期刊
明大同镇分守冀北道所辖的平虏城,遗址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的凤凰城镇,位于109国道520公里附近,原为明代长城沿线戍边部队“平虏卫”的驻地。清雍正三年(1725年)撤卫改县,改“虏”为“鲁”,将“平虏卫”改成了“平鲁县”,但县治还设在城内。后“平鲁”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今“平鲁区”的前身即为“平鲁县”,但区治迁到了井坪镇。  平虏城为四边形,周长六里三分,高四丈,土筑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
期刊
介休素有“三贤故里”之称,在介休人眼中,在介子推、郭泰、文彦博三贤之下,能数得上第四贤的就是宋廷魁了,这是张颔先生生前说过的。  宋廷魁其人  宋廷魁,字其英,号竹溪,别署竹溪居士、竹溪山人、了翁,生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介休张良村人。父宋邦和,“雍正丙午举人、孝廉,幼生怙恃,育于嫂郭氏,事嫂如母。每有疾即侍,汤药唯谨,俟愈始安。及嫂亡,哭泣尽哀,期年不宿于内。建家庙,春秋祭奠。及忌辰,
期刊
明朝末年,土地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向地主阶级手中集中,失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同时两级分化的速度和规模也在快速发展,但统治者还是一如既往地横征暴敛,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据记载,万历末年,河南的福王仅一次就被赐田地两万顷。同时赋税也高得惊人,仅以1599年为例,这一年的田赋就比二十年前增加了百分之四十,而1619年到1627年这九年间,田赋又以各种名目“加派”,增加了三千九百万两银子。很多农民倾家荡
期刊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妄图以武力侵占全中国,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进攻,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在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呼声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拼全民之生命,以求国家生存,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并在军事上做了紧急部署。我党中央为促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