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是河北省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与京津地区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从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入手,分析“断崖式”差距形成的原因,并从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共享、缩小河北与京津地区教育资源差距、推进户籍附加福利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6-0018-06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之一。希望通过京津冀三地的共同努力,实现京津冀公共服务规划和政策统筹衔接。“力争到2020年,河北与京津的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初步形成。重点是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推动社会保险顺畅衔接,提升公共文化体育水平”。目前,河北省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与京津地区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与会专家围绕如何缩小河北与京津地区公共服务的差距、从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共享、缩小河北与京津地区教育资源差距、户籍附加福利均等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并提出了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一、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指出,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目前,京津冀三地特别是与京津相比,河北在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河北环京津还有很多贫困县和贫困人口,京津两地的人均生产总值是周边保定、张家口等城市的三倍以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差异更为突出。多年来公共服务水平的巨大差距改变了三地资源要素的自然流向,其中人才流动的困境最为严峻。北京、天津拥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人文教育环境和医疗保障环境,对河北的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引发了虹吸效应,导致河北高端人才不断地流失。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北京城六区、郊区、河北和环北京贫困带(河北近20%的贫困人口在张家口)。2014年,河北人均GDP仅为北京的40%和天津的38%,人均财政收入分别只有北京、天津的1/6和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北京的55%和50%,分别为天津的77%和60%;城镇化率为49.3%,比北京、天津分别低了37个和34个百分点;每千人拥有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执业医师数分别约为北京的1/3和2/3;只有一所“211工程”高等学校。
  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民建石家庄市委主委武义青指出,2014年河北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北京的17.7%,天津的21.3%;即便考虑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因素的影响,河北人均公共财政支出仅为北京的29.96%,天津的33.6%。在地域相连的同一地域内,京津冀人均公共财力和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导致河北优质资源向京津流动,不利于人口、产业及城市功能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合理布局,导致首都北京人口膨胀,天津城市人口较快增加,河北城市缺乏吸引力。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王延杰教授指出,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的断崖式落差,是阻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直接原因在于京津冀之间的公共资源配制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其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京津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差距大。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标准看,北京市是河北省平均水平的1.58倍,天津市是河北省平均水平的1.57倍。从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看,北京市是河北省平均水平的3.4倍,天津市是河北省平均水平的5.6倍。(2)京津冀基本养老保险服务差距大。北京市是河北省平均水平的6.7倍,天津市是河北省平均水平的3.5倍。京津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距为1.64∶1.12∶1。(3)京津冀卫生医疗服务差距大。2014年京津冀三地每百万人口拥有三级医院数北京市是河北省的3.56倍,天津市是河北省的3.2倍;京津冀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医师人数分别为3.7人、2.2人和2.1人。同时,京津两市执业医师的业务水平、服务能力和卫生医疗服务也明显高于河北。(4)京津冀公共教育服务差距大。在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方面,北京市是河北省的3.15倍,天津市是河北省的2.99倍。(5)京津冀公共交通服务差距大。2014年,从每万人享有的公共交通服务里程情况看,京津冀每万人享有公交服务里程分别为9.46公里、6.59公里、3.52公里,北京市人均公共交通服务里程是河北省的2.69倍,天津市人均公共交通服务里程是河北省的1.87倍。(6)京津冀环境保护服务差距大。2014年,北京市人均环境保护投入是河北省的9.59倍,天津市人均环境保护投入是河北省的3.5倍。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建强教授则通过河北省万人阅览室、学生师生对比值、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厕所无害化普及率、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的差异、基本医疗保险差异水平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教育水平、环境、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数据分析,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符国群提出每年落户北京的户籍指标约14万左右,其中近60%由中央统筹,其余由北京市支配。这种主要由行政手段配置“户口资源”的模式,造成了诸多问题,如指标分配在央属单位与市属单位之间的不公,在民营与国有单位之间的不公,甚至在同一单位同一批次接受的应届大学生因学校身份的差别而造成不公。目前这种资源配置模式,还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比如在外地工作一段时间的优秀大学生很难落户北京,而长期在外地做贡献的京籍人士,则不愿也不会放弃含金量较高的北京户籍。总之,这种主要根据单位级别或身份、通过多个主管部门“认可”分配户口指标的方式,不仅造成很多的不公平,从资源配置角度则很容易造成“错配”和次优配置。   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系步淑段教授则通过北京户口承载的福利角度分析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差距。北京户口有八十多项福利。就城乡劳动力市场户籍福利歧视统计分析,外来劳动力养老保险的享有比例低于本地劳动力60%,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享有比例比本地劳动力低37%和42%。这些差异除了劳动力个人特征的差异外,可能都来自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这种不平等体现在:一是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承载的利益不平等,农民进城后难以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城里人到农村难以合法购置土地和房产;二是北京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承载利益不平等,非户籍人口虽然也为北京市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但是取得北京户口难,享受北京同等待遇更难,而户籍居民却可以排他性地享受着附着在户籍上的诸多福利。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才和人力的自由迁移,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随心转移。而这种户籍附着的福利成为自由迁徙的最大牵绊或动力。
  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管理处处长武云秀认为:京津冀三地协同方面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政策规定不统一的问题。京津冀三地在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差异显著。二是卫生信息共享不畅的问题。卫生信息化总体滞后,业务管理多头运行、各自为阵。以新农合为例,北京市没有全市联网,无法与河北省对接。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收费系统各自为专网、结算困难。医疗机构间缺乏信息共享渠道,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以及医疗文书、医疗责任等不能有效互通。三是协同机制未确定的问题。统筹协调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的支持保障、管理运行、互动共赢登记制亟待建立健全。四是医疗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河北省医疗服务价格与国家2012版规范大体接近,但远低于京津现行标准。五是医疗水平差距悬殊的问题。河北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服务能力等整体发展水平与京津两地差距较大。
  此外,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张瑞峰教授和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创新中心田学斌主任分别从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支出对比了河北与北京、天津在教育方面的主要差距。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韩来权从秦皇岛分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的差距。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盖跟路处长从医疗、工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在保险方面存在的差距;中商华夏物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红艳也从河北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特别是科技资源的短缺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上存在的差异,并特别指出建设宜居城市群、提高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只是解决了居民在河北省各市居民的意愿问题,能否在河北省各市就业才是留住高科技人员和高级技工的关键。
  二、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指出整个京津冀公共服务差距很大,但是税收收入的差距比经济发展的差距还大。原因是税收与税源不一致。所以,应该把税收与税源的一致性的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制度环境来研究。
  王延杰也指出京津冀之间公共资源配制失衡是导致京津冀公共服务差距的直接原因。京津冀之间公共资源配制失衡,主要表现在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力资源配制非均衡、人力资源配制非均衡与物力资源配置非均衡等方面。其次,京津冀公共服务差距根源是我国平衡公共资源配制的体制调控能力不足。根源与我国“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鼓励竞争、忽视合作,注重激励、轻视帮扶问题是分不开的。这种效率导向型的体制减弱了其缩小区域人均公共财力差距的调控能力,降低了其促进公共资源配制均衡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功能。另外,在竞争导向型的财税体制下,京津冀之间对财源和财税利益的扭曲化的不平等竞争,是造成京津冀区域内“两强一弱”局面的根源。最后,不合理的跨区域投资税收分配机制还在拉大京津冀财政差距。
  步淑段分析了户籍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巨大差距,是由于历史上政策倾斜的习惯性依赖和户籍附加福利既得利益者的特殊地位,京津户口特权价值和福利价值并不是只有京津居民勤劳所创造,而是历史原因和政府强制力限制而形成,因而就不能被京津户籍人口所独占,应该与所有在京津工作并纳税的人公平分享。
  张瑞峰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教育差距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河北省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总量不足,河北省与京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更是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基础教育公共财政区域投入失衡,我国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投入量呈现明显的省际间失衡状态。(3)基础教育财权事权不对称问题,在财力分配的全国性财权事权不对称的宏观背景下,河北省同样存在教育财权事权不对称问题。与京津相比,无论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还是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河北省明显低于京津。(4)基础教育经费使用不规范。
  河北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洪斌则从影响现阶段曹妃甸新区人才聚集的主要障碍分析出发,将影响人才发展的因素归纳为三方面:区域配套设施建设尚未完善,服务保障软环境也不健全;产业聚集水平有待提高,人才资源供需总体不平衡;人才聚集过度依赖政府的行政力量,特色组织文化体系尚未形成。
  三、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河北省政协财经委曹迎春认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推动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平台。近年来京津冀之间不断签署人才合作协议、联合举办区域人才交流会,但“重形式、轻机制”、“重竞争、轻合作”、“重个体、轻整体”的弊端仍然存在。(2)建立“京津冀人才帮扶计划”。从“输血”和“造血”两方面入手解决问题。(3)借助“创业孵化器”平台推动人才流动。新一轮的创业将集中于“互联网+”领域,这是个没有疆域限制的领域,在北京或是在河北都处于一个起点之上。河北拥有创业成本低廉的优势,如果有完备的“创业孵化器”平台和外部环境,依托京津冀区域优势、在河北创业,将是创业者最优的选择。同时河北具有后发优势、创业空间巨大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河北省迄今为止已经推出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初步打造了良好的“创业孵化器”的发展环境。(4)借助高端企业带动人才转移。京津冀可以借助政策布局发力,携手打造中国的“大硅谷”高科技创新经济圈,把国外的高科技产业引进京津冀,然后三区再根据具体的定位,实现国际高端人才的转移落地,同时进行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实现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5)打造良好“软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除了吸引人才外,还要着力解决人才流动的后续问题,重点解决高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比如户口、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应力争实现京津冀医疗资源共享、实现三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三地基础保障接轨互通,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张宏斌认为曹妃甸人才一体化加快人才聚集的基本方针应是明确政府的辅助支撑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尽快解决曹妃甸新区人才聚集过程中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1)针对区域层面的问题,重点可从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环境和优化区域人才服务软环境两方面着手,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吸引外部人才和组织入驻。(2)针对产业层面的问题,重点可从发展核心产业和建设区域特色人才市场两方面着手,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升市场的主导地位。(3)针对组织层面的问题,重点可从改变政府角色定位和创新曹妃甸人才制度体系两方面方面着手,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适时调整政府行政力量。
  北京市元正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周明刚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律师服务业的对策建议。他分别从产业政策与区域环境、产业规模与产业比重、政府职能与法律消费、专业支持与经济秩序、法律服务与社区建设、法制理念与执业环境、市场主体与市场规范、积极造势与品牌塑造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律师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和集约化规模、推进律师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促进律师服务业京津冀地区协同一体化的建议。
  (二)实现医疗卫生优质资源共享
  武云秀指出,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改革和浩繁的系统工程,对于阻碍协同发展存在的特殊矛盾和特殊问题,要明确原则,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1. 协同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1)强化协调发展,优化机制形成合力。(2)立足自身发展,固本强基提升能力。(3)注重借势发展,吸附承载挖掘潜力。(4)突出特色发展,优势互补增强活力。
  2. 协同化中需要抓住的重要环节。(1)坚持规划引领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推进资源合理布局。在贯彻落实国家统一规划、京津“6+1”合作文件、津冀协同发展五项协议和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实施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结合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以京津为聚集区的医疗资源布局优化,建立区域医疗中心,搭建功能承接和吸附平台。同时,结合各地区域位置特点,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功能界定,搭建医疗卫生功能承接平台。
  (2)坚持服务京津与发展河北相结合,打造互利共赢格局。继续深入组织落实原卫生部与河北省政府《关于共同促进河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框架协议》以及京冀《卫生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推进合作事项拓展、合作项目延伸和体制机制深化。积极推进省直医疗单位与京津大型医院深化全方位合作。根据河北省三级医院学科及专业优势和实际需要,对合作项目进行统筹,争取国家和京津卫生计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促进三地在设立分院、组建联合体和项目共建、技术协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
  (3)坚持整体谋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承接京津医疗功能。抓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河北省特色品牌的重点临床专科。加强人才培养,以医学拔尖人才培养和医学骨干储备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阶梯储备。同时,强化转诊病种分析,增强功能疏解针对性,将全省三级医院和环京二级医院转诊前10个病种作为发展的重点,每个病种确定三家以上医疗机构作为特色专科的打造基地,依托京津技术支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就地消化转诊京津人数。以京张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紧抓合作共建机遇,探索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承接力度,全面提升奥运医疗保障能力,推动京津区域医疗卫生的共同发展。
  (4)坚持长远布局与项目先行相结合,提升整体医疗水平。一是着眼长远,编制实施《河北省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发展纲要(2016—2020)》,以及卫生计生服务体系项目库,统筹人口流动性加大、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变化等社会问题,引导医疗服务体系均等化、多元化、立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卫生信息共同互通,以医疗卫生信息共享、远程会诊、医疗设备共享、一体化预约和诊疗服务为重点,推进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促进京津冀区域内医疗技术交流和合作。二是立足当前,实施项目突破,抓紧与京津协商确定一批新的合作项目,重点推进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合作,涿州市医院与解放军301医院共建保障基地等重点项目,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吸附机制建设,尽快完善省内分级诊疗制度、京津冀区域间疑难重症会诊等制度,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努力减压转诊京津患者数量。
  3. 具体措施。(1)进一步强化沟通,尽快搞好规划和政策的对接。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协调协同发展事宜。三地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强化与对口单位的协调和沟通,科学谋划区域医疗卫生功能布局,定期解决各项具体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合作项目,搭建医疗卫生功能承接平台,确保能够及时承接京津转移人群的看病就医需求,有效疏解京津医疗机构的医疗压力。(2)进一步创新驱动,优化协同发展环境。按照“有效对接、有力支撑、有益协同”的原则,深入研究合作办医、公共卫生、技术支持、规划对接等政策,尽快建立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政策框架体系。(3)进一步探索经验,不断打造京津医疗卫生合作新典范。
  (三)加强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合作
  张瑞峰提出了京津冀义务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路径一:优化义务教育投资结构,提高投入的整体规模。路径二:规范政府间教育财政责任。路径三:构建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型,规范基础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要允许适度地区差距的存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差异、财政能力差异与公共服务部门差异的关系,转移支付模型的相对性和动态性。
  马红艳在加强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方面谈到了三点:一是在落实公共资源均等化的道路上,河北省(特别是省辖市)应起主导作用,主动联系北京、天津优质医疗、教育、科技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引进和本地的相对应机构有机结合。二是改革观念,创新理念。要尽可能多的将北京、天津的优质名校在河北省设立分校。在引进时可以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基本原则,不要计较资产归属,让这些北京、天津名校落地河北,缓解异地择校等问题,使河北省的孩子们可以在河北省境内就可以享受到同北京、天津的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样,让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落地河北,让河北居民可以在本地享受同北京同样的医疗水平,不仅诊断,手术都可以请北京总院的专家来河北做。三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在医疗、教育、科技等方面可以联合北京、天津的优质医院、学校、科研单位,采用录制课件、远程视频授课、视频看病、会诊、科技人员通过远程视频交流等多种方式,以北京、天津的医院、学校、科研单位为主体,河北省当地为辅助完成。建议选择北京某所教育名校录制课件,与此对应的要在河北某校设立实验班,从招生入学开始到课程安排设计均按照北京学校的要求,相当于把北京的一个班“copy”在河北的一个学校里,由河北学校老师任助教。   王延杰也提出要探索推进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目前,北京市八一学校设立了保定分校。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对口帮扶河北省康保县基础教育,创办了“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分校”。今后,应继续探索京津冀公共教育服务的对口帮扶合作范围,完善京津冀公共教育服务合作机制,特别是借助京津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通过开设网络课堂教育等多种形式,丰富河北省落后地区的公共教育内容,提升落后地区公共教育质量和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四)实现医疗保险协同发展
  盖根路根据养老医疗保险的改革方向,提出了以下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互相认同各地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三地应当同步修订并统一政策,或是同时进行统筹基金补偿性转移,比如统一转移统筹基金缴费的40%~60%。二是医疗费用支付管理服务协同。三地需要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异地就医协查,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适应并服务于老龄化社会异地养老的大趋势。三是可以建立异地工伤协查制度,节省事务费用。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的联系机制;建立月度转移资金清算制度。在参保人权益(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的经办上,建议三地个人权益记录与基金转移操作分开,经办每一笔个人权益记录转移接续手续时,可暂不转移资金,月末三地分别计算当月转入与转出资金之差,即净转入或净转出额,核对无误后集中一次性转移资金,简化业务,提高效率。
  (五)努力推动户籍制度福利均等化
  符国群针对北京户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1)北京应抛弃把“年度京籍落户指标”与控制北京人口总量挂钩的不正确观念。(2)考虑到近800万非京籍常住人口的需求,以及吸引适合北京需要的高端优秀人才到北京工作,建议在保持或适当压缩中央统筹指标的同时,较大幅度增加北京市支配的名额。(3)改变现有户籍指标配置方式,引进竞争与激励机制,让那些能够达到政府事先设定“标准”的优秀与专门人才落户北京,而不是像现在由政府的某些机构根据不同单位的性质或级别来分配名额和“认定”谁有资格落户北京。(4)参照上海、深圳等地经验,结合北京特点,制定北京居住证积分制度并尽快推出。
  步淑段提出若干改革户籍福利不平等的对策:(1)从中小城镇开始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应该是实现户口一元化,拉平城乡居民各种福利待遇,实现福利供给的普惠制。京津的集聚经济效应越来越小于拥挤效应,学者研究发现最优城市规模应该在100万人到400万人,为达到或超过这一区间都将陷入低效率。我国100万人至400万人这一经济效益最优区间的城市数量明显不足。所以户籍制度改革顺序应该从改革河北省中小城镇开始,在逐步过渡到河北省大城市和北京、天津。(2)提高河北省自身非户籍福利。通过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和财政支持,加大京津周围的河北省中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的“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投资,实现公共设施的全覆盖,丰富中小城市文体娱乐活动内容,改善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在空气质量、饮水食品安全和宜居宜业上下大力气,鼓励各类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中小城镇安营扎寨,吸引京津居民和农村居民到河北省中小城镇安居乐业,构建京津和河北省中小城市产品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居民在京津冀任何地方购房居住,都可以享受当地所有福利。(3)依靠市场化改革把户籍福利逐步转化为非户籍福利。只要外来人口有固定住所和稳定工作收入,就应该赋予他们的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与城市原著居民子女同等的机会和权力。逐步向外人口开放城市各种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比如中央转移支付不要再按照户籍所在地拨付而要按照流动人口常住地和工作地拨付,以解决支付投向和人口流向不一致问题。政府改变补贴教育的方式,由补贴学校与老师改为通过学券的方式补贴学生,可以向流动人口发放义务教育券和公共卫生服务券,带到流向地政府。也可以实行京津冀三地流动人口积分入学、积分高考、积分医保等过度措施,最后实现京津冀三地积分互认。
  责任编辑:高钟庭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也将受到深刻影响。利用我国2000—2013年人口与经济指标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在居民消费和国民储蓄路径下,分别动态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抑制居民消费,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储蓄,且不管从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来看,人口老龄化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应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发展“银发产业”,提高居民消
期刊
摘 要: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危机之后的新生事物,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诸多影响之中,其信用创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选取2012年11月到2015年1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探求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对货币供应量及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信用创造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削弱货币政策效力。因此,应加强相关学术研究、数据统计及监管力度。  关键词:影子银行
期刊
摘 要:京津冀城市群建设,要从城市群规模结构优化和养老服务一体化两个方面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把全面提升地方品质放在关键位置,实施全面地区品质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体制机制创  2016年11月15日,由民建北京市委、民建天津市委、民建河北省委联合主办,河北经贸大学承办,民建石家庄市委、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协办的“2016’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定论坛”在石家庄市举行
期刊
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市场调节机制常因农业生产组織间的契约关系不稳定导致效率低下,土地承包过程中的利益纠纷导致农村中小承包者陷入土地使用期限内的权利失控,且其损失无法得到有效补偿。通过对豫北地区830户农民、10户中小土地承包人及1户大规模承包者的调查发现,当下农村中小承包者利益受损及土地权利管理困境的主要原因为:单位土地年净收益低,当地农民劳动力机会成本高,契约精神欠缺;法律维权成本高,中小
期刊
摘 要:区域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梦的实现以及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成效。通过对当前农民工流动、就业和生活现状及其流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农民在大城市市民化存在的困难主要有:农民工在收入、消费能力等方面与城市户籍人口存在较大差距,跨省流动农民工在异地市民化中存在“市民化意愿地”和“能够市民化地”相悖现象。当前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出路是中、小城市,应采取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摘 要:基于1998—2013年中国省级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环境规制通过工业结构变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工业部门环境规制力度和碳生产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省际间差距在不断加大;碳减排技术水平本身具有强化效应,其对碳生产率的影响较大;环境规制强度增加有利于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支持“波特假说”;我国工业部门结构变动对碳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
期刊
摘 要:基于资源效应视角,采用2005—2013年同行业、同年度及规模相近的公司配对样本研究并购目标公司的驰名商标特征发现:驰名商标作为优质无形资产有助于收购方实现规模经济、扩大市场占有率和降低经营风险等并购目的。作为市场声誉的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降低并购过程中风险和不确定性。驰名商标拥有公司更易成为并购目标。在关联方并购中,由于信息优势及资源整合便利更为明显,因而更倾向于选择驰名商标公司作为并购标
期刊
摘 要:通过协整检验和状态空间模型等方法,对国际煤炭价格和我国通货膨胀以及结构性通胀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国际煤炭价格和通货膨胀各变量与八大类价格指数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表明各变量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国际煤炭价格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冲击效应显著地大于对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影响,并且边际效应都呈现正方向的影响,说明国际煤炭价格对生产类价格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有效。国际煤炭价格对八类价格
期刊
摘 要:运用偏离-份额模型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的比较优势产业及各个产业的比较优势地区进行双向识别。研究结果表明:丝路经济带沿线省区工业优势产业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薄弱;各省区工业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且发展极不均衡。为此,各地应明确优劣势,精准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积极培育四川作为西南、陕西作为西北的两个增长极,发挥其带动作用;合理化
期刊
摘 要:基于关联交易的视角,选取ST河化公司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大股东采取掏空和支撑行为的动机、选择掏空和支撑行为的时机以及实施掏空和支撑行为的手段。研究发现,关联交易是大股东进行掏空和支撑行为的重要方式,并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当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时,大股东一般会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当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例如被ST)时,大股东会对上市公司进行支撑,使上市公司免于退市。大股东的支撑行为表面上是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