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化认知模型视角下中国古代送别诗的认知连贯性分析

来源 :菏泽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09532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作为经典的文学样式之一,其语言高度凝练,句式独特,缺乏明显的衔接手段,仅从字面意思有时难以理解其深层的意蕴及情感.以理想认知模型中的命题结构、意象图式结构研究中国古代送别诗中连贯性的构建,展现了理想化认知模型对诗词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为特定主题的诗词语篇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其他文献
《最蓝的眼睛》是托妮· 莫里森的处女作.作者将修辞技巧作为小说构建的叙事话语,使用修辞诗学实现了小说文本的构建,而在任务价值取向和生存方式上则从修辞哲学的角度出发直抵小说人物的价值构建.作者通过修辞手段三种方式的融入使用,让小说内涵更加丰富.
杨放(1921—2014),曾名杨世华,哈尼族,云南艺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编委、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云南卷》主编,2004年获得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一等奖”.杨放先生毕生研究云南民族民间音乐,对云南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的整理与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中首次脱离乐音、直接使用噪音的打击乐合奏《电离》,是美籍法裔作曲家瓦列兹探索以音响本身反映科学中的物象,丰富音乐表现手段的实验性作品.文章通过对理解作品题目和作品中结构手段之间的联系,打击乐器的功能分类和演奏员乐器分配与营造空间感的关联,核心节奏的类型和组合方式,节奏与音色结合组成的基本织体形态,整体曲式结构划分及各部分内的织体布局这五方面的详细解析,说明该作品的构思、结构手段和历史性贡献.
竹笛现行音孔排列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满足“十二平均律”而改革形成的.长期以来,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制作者为了满足某些指法下的音准和演奏者手指的舒适度而对孔距进行了调整,使第二孔和第六孔的音准偏低,演奏者只得以临时改变演奏状态来尽量达到音准的要求.文章作者试图在不改变现有指法规则和手指舒适度的前提下解决这两个音孔的音准问题.
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以词语的遴选和类分为基础,以意义的阐释为落脚点.就方法而言,关键词的阐释只存在发掘文字根柢、梳理语义脉络、凝练方法启思等“一般步骤”,而没有一劳永逸的“万能公式”,也不存在非此不可的“操作法则”.在整体研究、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等不同层面上,中国文论关键词阐释仍有众多可供继续拓展的生长点.与此同时,因聚焦于文学中理论化和关键性的问题,关键词研究只是开启词语文化与文论意义世界的一把钥匙,而绝非中国文论研究的“唯一”抑或“最佳”方法.于研究者而言,唯有明晰关键词阐释的“法无定法”与“定体则无,
拉法耶特夫人在《克莱芙王妃》中描写了中世纪宫廷的典雅爱情,揭示了贵族爱情中功名利禄与情爱的冲突.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来看,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在于超我的强大、自我认知的错误而压抑了本我.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在人格结构中合理分配才能使个人生活幸福,成为有思想、有独立人格、有优秀品德的人.
齐稷下学官从创建到终结大约历一百五十年.庄子及后学正当稷下学宫兴盛与衰落之时,庄子所居宋蒙距稷下不过数百里地,庄子及后学和稷下先生不无关系.庄子对稷下先生似有些不以为然.比较而言,稷下注重治世,强调法礼,也讲内心;庄子则多说世人,玄虚其道,游心于物.他们心目中的黄帝形象也不一样.但是,庄子和稷下先生又有相接近的地方,稷下先生所言齐物被庄子接受并大大发展;稷下先生不乏想象和幽默,而庄子则每有过之而无不及.庄子后学应该是看到了稷下学宫终结的.他们对稷下学术的态度,与庄子相比有所变化.这一方面表现在能够客观阐释
在《大神布朗》中,主人公迪昂不同时期的三个面具“潘神”“靡菲斯特”“恶魔”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掌控戏剧角色,推动剧情发展,与迪昂的伦理困境密切相关.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结合圣经原型批评,解析《大神布朗》中尤金·奥尼尔为迪昂设计的这三个面具,通过分析迪昂困境中的伦理选择,得出结论:《大神布朗》是一个关于伦理身份和伦理困境的悲剧.迪昂、玛格丽特的乱伦情结是悲剧发生的起因,布朗对迪昂伦理身份的明争暗夺是悲剧发展的动力.迪昂与布朗的英年早逝成为受苦受难的基督的象征,凸显的则是尤金·奥尼尔以“救恩”为核心的
宋江受到梁山众多好汉的衷心拥戴与敬仰,并成为梁山领袖,与他努力构建的良好自我形象息息相关;他胸怀明确的政治目标,以义相动、以情感人、以礼相尊、以忠服人,善于组织管理及协调,以一人而主众人,展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包恢是宋季之时著名的官员、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包恢的诗论尤其引入注目,然而其治学为文甚至文学批评的成就多为其政绩所掩,亦是不争的事实.包恢著述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诗论观点颇具理学家眼光,在诗论核心问题上不乏新见.尤其是包恢的《周礼六官辨》在宋元之际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影响了科举考试的内容.然而包恢著述在《宋史》中只字未提,在宋代各类总集中亦无相关记载.在元明清及近代的流传中,包恢著述流失惨重.清代的相关记载较为丰富,却也矛盾重重.